医疗器械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是临床工程师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于2016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征集医疗设备维修案例,以促进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在医疗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的交流与分享。为了更好地传承经验智慧,本书吸纳了5年来所有的优秀维修案例,并按类别分为超声类、放射类、呼吸类、监护和输注类、手术麻醉类、消毒类、检验类、血透类、医用内镜类、牙科专用类及其他等设备,分别进行了介绍与案例展示,以期为医工同仁们提供参考,提供维修故障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医工同仁们技术提升。
本书以实用为原则,介绍医疗仪器维修的基础知识,并针对医院常用、具有代表性的医疗仪器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血压计、电动吸引器、医用雾化器、医用注射泵、分光光度计、多参数监护仪、全自动酶标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人工呼吸机与麻醉机、血液透析设备、普通放射X线设备、CT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制冷设备、医用气体设备等仪器的类型、结构、原理、故障现象分析与故障排除、维修方法。本书从实用维修角度介绍,内容深入浅出、条理分明,涵盖的医疗设备种类广,前沿知识容量大。
《制药设备与工艺验证》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验证概述、设备/设施/系统确认与验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与数据可靠性、QC实验室确认与验证、工艺程序验证、制药工艺验证和制药工艺验证支持活动。该书基于药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确认与验证活动,从验证对象的特性阐述入手,由浅入深,涉及制药行业中原料药、固体制剂、无菌制剂、生物制剂和中药生产的工艺设备、公用设施、辅助设备、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工作;同时涵盖了风险管理、实验室系统、数据可靠性、清洁验证及工艺验证等国内制药行业重点关注的主题。在各类不同对象的确认与验证活动讲解中,融入了ICH Q9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体现了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经过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管理理念。《制药设备与工艺验证》可作为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
本次修订将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要求,对现有的教材品种和内容规划进行补充和调整。同时将同步启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在建设网络增值服务的基础上,在纸质教材中全面引入二维码,加入优质的数字资源,实现我社教材与其他竞争社产品的差异化发展,以更先进的理念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管理》根据广大医院医技人员和临床医学工程人员的需求,结合国内外的*进展,由资深临床医学工程人员总结多年经验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风险的因素、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分析、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分析实例、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评估、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控制、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管理与作业指导、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等。 《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管理》可为各级医院医疗设备临床使用人员和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开展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以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由迪恩R.赫斯《机械通气精要(第3版)(精)》由集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教学和写作于一身的专业人士写就,其观点来自于超过75年的实践经验,是一本值得信赖的关于临床机械通气的专业书籍。不同于其他同类主题参考书,本书根据对机械通气实施者如呼吸治疗师和危重症医师等的专业要求而编写,针对性地提供了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和临床思路,并且涵盖了常见疾病的机械通专原则。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磁性纳米材料的学术著作。书中针对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质量控制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详细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和仿生合成;在磁性纳米材料的质量控制方面,分别从宏观制备、电子束分析、表面修饰等角度予以阐述;磁性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有一章专论;后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集中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与器件在催化、体内外检测、疾病诊断与治疗、生物传感以及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全书内容均来源于作者手的研究资料以及国内外权威的学术期刊,内容准确、详细,并注重报道*前沿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高瞻远瞩地对于磁性纳米材料将来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提出建议与展望。 读者对象:生物医学、药学、材料科学及相应领域的研究生与科研工作者。
医学检验技术是归属于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的二级学科。由樊绮诗、钱士匀主编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点课程,编写内容上在不遗漏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摈弃既往教材编写中求多求全的思想,不能以作者的兴趣或专著式编写,内容的取舍及轻重要符合教材的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严格控制篇幅。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和技术,要明确并重点详尽介绍,切实体现“三基”,突出“检验技术”的专业特色。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操作流程,能够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同时也降低维修成本。为进一步加强实验用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化,结合仪器设备质量管理相关要求,遵循实际、可操作性原则,编制《实验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手册》。本《实验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手册》共涵盖包括计量设备及功能仪器在内45种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规程,主要阐述了实验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目的、应用范围、维护内容及流程、常见故障处理、维护周期、维护内容记录6方面内容。同时附带维护保养操作记录表,旨在通过加强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提高仪器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障实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本次修订将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要求,对现有的教材品种和内容规划进行补充和调整。同时将同步启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在建设网络增值服务的基础上,在纸质教材中全面引入二维码,加入优质的数字资源,实现我社教材与其他竞争社产品的差异化发展,以更先进的理念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该套教材共18种,其中修订l2种(更名3种:卫生检疫字、临床检验字基础、实验室全与管理),新增6种(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卫生检验检疫实验教程:卫生理化检验分册/卫生微生物检验分册、化妆品检验与安全性评价、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全套教材于2015年春季出版。
本书主要介绍了ECMO 概况,ECMO 设备组成,ECMO 原理与生理基础,ECMO 模式,ECMO 治疗指征、适应证和禁忌证,ECMO安全上机,体外心肺复苏技术,重症超声基础,ECMO 超声评估,超声指导ECMO 容量评估,ECMO 期间药物应用,ECMO 的监测和护理,ECMO 安全转运,ECMO 患者相关并发症防控,ECMO常见机械故障及处理,ECMO 安全撤机等内容,末尾附有ECMO 典型病例解析和ECMO 上机、撤机操作视频。 本书的编写融入了大量临床经验,应用性强,可作为重症医学ECMO 医生、护士培训用书,也希望能够为开展ECMO 技术的重症医学同道提供帮助。
本书系统介绍磁共振成像是继CT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影像学新技术。周康荣教授主编的《体部磁共振成像》是中国部详尽介绍此项技术的而专著。本次再版,组织了医学影像学领域权威专家,把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方面的新技术、新进展整合进来,实用性强,帮助广大读者学习和使用。本册为其中的胸部分册,共分5篇,依次为:胸部MRI成像技术及进展,肺部,胸膜、胸壁及膈肌病变,纵隔病变,心脏大血管。该书图例丰富,讲解详细得当,实用性强,可提高医生临床诊断水平,适合广大医务人员和医学生学习和使用。
GB 9706的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医用电气设备》安全系列标准由两部分构成;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第2部分:安全专用要求。 其中第1部分除本部分外还包括其他标准: ——GB 9706.1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YY 0505 医用电气设备 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GB 9706.12 医用电气设备 第1—3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 本部分为第15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601—1-1:2000《医用电气设备第1—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 本部分与IEC 60601—1—1相比主要差异是标准中引用的国际标准若已转化为我国标准的,本部分将引用的国际标准号替换为相应的我国标准号。 本部分代替GB 9706.15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桂林高新区宝利泰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美国雅培公司。
医用电气设备标准为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1部分: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通用要求; ——第2部分: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专用要求。 本专用标准为医用电气设备的第2—40部分。 本专用标准是对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l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的修改和补充。 本专用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专用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0601—2—40:19986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肌电及诱发反应设备安全专用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与IEC 60601-2-40:1998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IEC 60601—2-40:1998中第36章是对并列标准IEC 60601一l一2:1993的补充,而我国现行电磁 兼容性标准YY 0505--20126医用电气设备 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电磁兼 容要求和试验》等同采用IEC 6060
YY/T0606《组织工程医疗产品》分为: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术语学 ——第3部分:通用分类; ——第4部分:皮肤替代品(物)的术语和分类 ——第5部分:基质及支架的性能和测试 ——第6部分:Ⅰ型胶原蛋白; ——第7部分:壳聚糖; ——第8部分:海藻酸钠; ——第9部分:透明质酸钠 ——第10部分:修复或再生关节软骨的植入物体内评价 ——第12部分:细胞、组织、器官的加工处理指南 ——第13部分:产品保存; ——第16部分:活细胞或组织的海藻酸盐凝胶固定或微囊化指南。 本部分为YY/T0606的第9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为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归口。 本部分起
本标准等同采用IS0 15189:2007《医学实验室 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删除国际标准前言。 本标准与GB/T 27025--2008/IS0/IEC l7025:2005的关系为“专用标准”和“通用标准”的关系,是将GB/T 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在医学实验室领域的具体化和细化。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应注意,本标准中的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权的问题,起草单位并不负责对任何专利权的鉴别。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GB/T 14191《假肢学和矫形器学术语》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体外肢体假肢和体外矫形器的基本术语; 第2部分:与体外肢体假肢和此类假肢使用者有关的术语; ——第3部分:与体外矫形器有关的术语。 本部分为GB/T 14191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8549-1:1989《假肢学和矫形器学术语第1部分:体外肢体假肢和体外矫形器的基本术语》(英文版)。 本部分代替GB/T 14191-1993。 本部分与GB/T 14191-1993相比,主要变化内容如下: ——本部分相当于GB/T 14191-1993的第2章“基本术语”; ——删除了GB/T 14191—1993的2.2“临床方法”,增加了2.2“解剖学词汇”; ——GB/T 14191 1993的2.3“对线和检验”部分增加了对人体假肢和矫形器制作人员的定义,改为2.3“人员和方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出。
YY/T0606《组织工程医疗产品》分为: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术语学 ——第3部分:通用分类; ——第4部分:皮肤替代品(物)的术语和分类 ——第5部分:基质及支架的性能和测试 ——第6部分:Ⅰ型胶原蛋白; ——第7部分:壳聚糖; ——第8部分:海藻酸钠; ——第9部分:透明质酸钠 ——第10部分:修复或再生关节软骨的植入物体内评价 ——第12部分:细胞、组织、器官的加工处理指南 ——第13部分:产品保存; ——第16部分:活细胞或组织的海藻酸盐凝胶固定或微囊化指南。 本部分为YY/T0606的第4部分 本部分为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为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金岩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诊疗护理仪器设备的应用已成为临床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规范、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护理仪器设备对提高临床医疗护理安全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杨明、周丽娟主编的《临床仪器设备操作使用手册(精)》从临床工作实际出发,汇集医院目前常用护理仪器设备的管理特点,明确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技术参数、维护保养、清洁消毒、故障排除等。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简明实用、可操作和可视性强,便于记忆和学习掌握,适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阅读参考。
本标准代替CB/T 14710-993《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147lO-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运输试验可以使用运输试验装置的要求; ——修改了基准试验条件的要求; ——增减了有关特殊情况的要求; ——修改了对电源的适应能力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增加了附录A“试验要求及检验项目”。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7C 10)归口。 本标准由仁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骏、石戴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710-1993。
《释义》明确了卫生部、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三级管理体系,阐述了各自职责分工;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的日常管理和应急预案等具体要求,明晰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动态考核和评价等项工作;阐释规定了医疗器械保障维护具体管理模式、管理程序和管理内涵。《释义》为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医疗器械的管理者、使用者、维护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规范》中所提出的原则和法规条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