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当代作家作品选集.梁羽生卷 內容簡介 梁羽生作品的選集。梁羽生著有35部武俠小說,並有數以百萬言的散文、詩詞對聯創作。本書為梁氏生前好友張初先生選編,並由梁羽生研究者渠誠先生為此書作「導讀」。全書資料翔盡,入選皆梁羽生佳篇,是目下最為份量的編選。 作者介紹 梁羽生 本名陳文統,1924年生於廣西省蒙山縣,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熟讀古文,好弄詞章,7歲已可以背誦唐詩三百首。1943年畢業於當時的名校中學桂林中學。 1945年考入廣州嶺南大學,第一學年唸化學系,後轉入經濟系畢業。1949年大學畢業後,到香港《大公報》任職副刊助理編輯,1953年調《新晚報》擔任副刊編輯,並在副刊撰寫專欄「茶座文談」﹑「李夫人信箱」。1955年調任《大公報》綜合性副刊「大公園」主編。梁羽生自小愛讀武俠小說,入迷程度
我們曾經如此相信,直到發現全是謊言 但之後會知道,這其實是命運 導演鈕承澤繼《愛》、《艋舺》之後,一部對複雜人性的探索力作, 也是獻給每個勇敢心靈的時代戀歌。 獻給台灣的跨時代青春記憶 全片構思八年、籌備兩年、耗資2.5億台幣,呈現70年代金門戰地風雲 金馬影帝阮經天、《甄嬛傳》陳建斌、《聖誕玫瑰》萬茜、《愛》陳意涵 聯合演出 獨家呈現全面、精彩的《軍中樂園》電影寫真全紀錄 海龍菜鳥小寶(阮經天)來到海天一色的金門,歡迎他的卻是魔鬼士官長老張帶來的鐵血磨練。慘遭退訓後,他被分發到有「軍中樂園」之稱的特約茶室,卻在這裡遇到了新訓中心的好友華興,也發現了老張對阿嬌情有獨鍾的秘密,堅守忠貞的他這時也被侍應生妮妮吸引,展開了一段幽微的情愫… 就當一切看似美好之際,
余光中說:千萬讀者可在吳魯芹的作品裡認識這位認真又瀟灑的高士。他的散文長處不在詩情畫意的感性,而在人情世故、事態物理的意趣之間。他是位知性的散文大家。 吳魯芹一生譯著頗豐,但以散文創作的成就最高。 文風莊重而詼諧,收放自如,每一篇都生動有趣,低調之中有一股悲愴不平之氣,雖諷喻略濃,卻警句妙語工巧,不失溫柔之旨,讀書人的風骨隨處可見。讀他的文章,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從容坦蕩的意趣。
面對生死、探討肉身,讚嘆人在脆弱中的美好 美學大師蔣勳首次呈現給您:「此生」與自己美麗的相遇 林青霞:「平常不聽音樂怕吵的我,聽蔣勳說書卻很入迷。他是我的偶像。」 在急診室,上了麻藥,做心導管手術,導管插入動脈,我痛到驚叫一聲,我聽到醫生說:「好了,痛就這麼痛。」 那年輕的醫生,我病癒去看他,連感謝的話也沒有說,肉身的緣分,或許心中默默記著吧。 我卻一直記得他安慰我的話──痛,就這麼痛了。 這麼平實的一句話,卻或許使在受苦中驚慌恐懼的肉身有了安定的力量。 此時此刻,肉身還在,總是要還報肉身的緣分。 ——蔣勳 林青霞說,「肯定是我在跟你對話,這麼晚,祕書早下班了。我是夜貓子,一會兒我會聽蔣勳的碟片,他從詩經、唐詩、宋詞、元曲、文言一路講到白話,平常
★ 榮獲2010年第三屆香港「紅樓夢-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 《西夏旅館》文字華麗,結構繁複,意象奇詭,寄託深遠,為新世紀華文小說所謹見,也代表駱以軍創作的高峰。 ──陳思和(評審委員主席、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 榮獲2009年第三十三屆金鼎獎「*著作人獎」 ★ 榮獲台灣文學獎小說金典獎、《亞洲週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誠品選書 ★ 榮獲2008開卷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大獎 推薦理由:瑰麗繁複的想像,寓托在對於西夏這個謎樣歷史存在的追索之中,看似時間拉遠、空間拉大的恢弘虛構創制,卻是小說家一貫的個人執迷與族群焦慮。終歸是令人驚嘆的故事寫手,也是作者創作生涯至今重要的作品。 ──朱偉誠 * 一個如煙消逝的兩百年帝國 一座夢中蜃影建築在記憶流沙的旅館 一支被神遺棄的孤寂騎兵隊 一趟惡靈與失愛者的尤里西斯大
時間,醞釀出每一個小人物的酸甜苦辣。 歷久彌新的《台灣念真情》,重新上市! ◎開啟台灣行腳節目風潮人,深入敘說在地故事 ◎一個首播+重播長達十年依然讓人感動的電視節目 ◎吳念真透過電視、獨有的口白、文字記錄人間群像 歷久彌新,魅力不減! 「足感心」的台灣歐吉桑吳念真,帶你走訪台灣每一個角落,深情記錄台灣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 當年的感動,延續至今日仍不減魅力,台灣之美、土地之美、人文之美,再經由吳念真的文字轉化為一篇篇動人的文章。台灣各鄉各鎮的風土人情、庶民故事,都在本書中點滴烙印。
特別收錄:盛唐地圖與李白生平年表,提供讀者李白一生遊歷的具體地理方位與唐代歷史事件背景。 金石堂年度十大好書、中時開卷2013年度好書、新浪網2014一月好書首選《大唐李白:少年遊》 「這一次,我是要用《大唐李白》寫文學史。」──張大春 盛唐在文學史上早已被定位為一個詩的盛世。詩仙李白則是唐詩時代最閃亮的明星。然而讀唐詩更寫唐詩的張大春卻認為「名滿天下的李白,並不是真正的李白。」 為此,他開始踏上追尋李白創作啟源的長路,並大膽用非制式的小說筆法叩問「李白為什麼詩無敵」。他認為答案並不在《唐詩三百首》創作裡,而在天寶年間盛唐社會的名利遊戲中。鳳凰臺,就是要為讀者揭開文采不凡的一代詩人,為甚麼會寫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