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難嗎? 小說和散文有何區別? 小說裡的故事從何而來?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這些都是我們讀小說和寫小說時常常想到的問題。 本書從內容、結構和風格等十二個方面深入淺出地分析、探討和闡釋了這些問題。作者多年來致力於小說創作和研究,曾獲多種小說獎,本書既是她的研究成果,又是她的創作心得,相信有助於大家欣賞和創作小說。
小說說的是一群大陸新移民以青衣為家,在這個社區經歷愛恨離合的點滴。香港就像一塊海綿,不斷吸納目標背景各異、才幹際遇更大不同的各色新移民,他們如何適應新環境新生活,遇到甚麼文化衝擊,我們其實都模糊不清。這部小說正好填補了我們對大陸新移民這個次文化社群認識上的窮乏。 《小島春秋》描述小社區日常紛瑣,淡淡素上香港社會事件作背景,作者對青衣地區的熟悉與感情,躍然紙上。小說情節豐富、人物鮮明,在個別新移民角色的具體際遇中,令人看到這個次文化適應香港生活時那堅毅平實的生活態度。作者筆觸下既有現實中的無奈與折騰,但也常帶希望,頗有十九世紀歐洲自然主義小說的味道。
沈從文(1902-1988)是語言大師。中國現當代作家之中,沒有人能夠像沈從文那樣,把湘西寫得這般詩情畫意。不僅風景美,人也忠厚、純樸。沈從文筆下的少女,更是集美麗、天真、可愛於一身,讀過難忘。本書編者汪曾祺(1920-1997)是沈從文的得意弟子,沒有人比得上汪曾祺那樣對老師充滿深情,並且,如此深刻地了解他的老師,無論是在人格上還是在藝術上。汪曾祺(1920—1997)為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40年開始寫小說,受到當時為中文系教授的沈從文的指導。1979年重新開始創作。80年代以後寫了許多描寫民國時代風俗人情的小說,受到很高的讚譽。比較有影響的作品有《受戒》《大淖記事》《異秉》等。他力求淡泊,精心營構自己的藝術世界,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 「新高中會考必讀(文學)」系列是為了配
聰明,不等於有自知之明;有知識,不等於懂得生活;精明的人,往往也因過於精明而做出蠢事。 對於人生,知識、聰明、智商、甚至時運,當然都重要,但人生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智慧。 甚麼是智慧?知識不是智慧。我們能因他人的知識而博學,但無法因他人的智慧而睿智。智慧有時候只是一句話,或一段經歷,一個人的小小表現,一個小故事,它給你帶來的可能是一生受用不盡的頓悟。 本書匯集一百個與智慧有關的故事、話題,是從作者許多細味人生的文章中篩選編成的。 若在這100篇短文中,能找到一兩個故事或一兩句讓你頓有所悟的話,那麼你未來的人生也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