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1902-1988)是語言大師。中國現當代作家之中,沒有人能夠像沈從文那樣,把湘西寫得這般詩情畫意。不僅風景美,人也忠厚、純樸。沈從文筆下的少女,更是集美麗、天真、可愛於一身,讀過難忘。本書編者汪曾祺(1920-1997)是沈從文的得意弟子,沒有人比得上汪曾祺那樣對老師充滿深情,並且,如此深刻地了解他的老師,無論是在人格上還是在藝術上。汪曾祺(1920—1997)為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40年開始寫小說,受到當時為中文系教授的沈從文的指導。1979年重新開始創作。80年代以後寫了許多描寫民國時代風俗人情的小說,受到很高的讚譽。比較有影響的作品有《受戒》《大淖記事》《異秉》等。他力求淡泊,精心營構自己的藝術世界,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 「新高中會考必讀(文學)」系列是為了配
長期以來,不少中文科老師將「精批細改」的文章批改模式視為圭臬,不敢有所改變或偏離,務必將學生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否則,會被質疑沒有盡力改好學生的文章。久而久之,便出現一種「師生相殘」的惡性循環:寫文章的覺得寫作是一件苦事,改文章的也感到身心疲憊。 為了提高老師批改文章的效率、改善學生寫作文章的能力,本書選取了三十八篇學生文章作為批改範例,由十九位中文科老師向大家示範如何以「能力導向」的模式批改文章,希望中文科老師可以認識、以至掌握這種全新的批改模式。我們希望老師與學生都可以在本書中有所得著。
登高三千公尺,路寒袖的胸懷視野,比天空低一點,比雲層高一些,而他雙腳所站立的位置就在結結實實的土地與多情的人間。從鄉村到城市,再又回歸土地,他凝視的關懷與角度,落在番薯與稻米生長的平疇原野。在共同記憶不斷流失的我們所居住的這塊土地上,路寒袖記錄的顯影,不只是他的憂鬱,也是我們的情感所依。 作者簡介 本名王志誠,台中縣大甲人。一九五八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教師、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現任台灣日報副總編輯兼藝文中心主任、文化總會副祕書長等。 曾獲金曲獎*作詞人獎、金鼎獎*作詞獎、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出版獎、賴和文學獎、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散文獎等。 著有詩集《早,寒》、《夢的攝影機》、《春天的花蕊》、《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路寒袖
★2008台北國際書展-金蝶獎「封面設計設計獎」入圍。 您未曾見過的,如斯遼闊、繁複,卻又深刻鮮明的偉大心靈地圖! 《小說地圖》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鄭樹森先生為讀者作的小說世界導覽,新版重新編排配圖重出。 小說家們筆下創造出來的世界,不論何時造訪都可能有巨大的感受差異。小說家們或許各不相識,但他們的語言、價值觀、心理活動、生命經歷、書寫傳統與風格特色,乃至於對藝術本質的認知等等,卻宛如互相牽連影響的迷宮轉角,使人既好奇神往卻也困惑踟躕。在《小說地圖》中,鄭樹森教授傾其多年學養,和對小說藝術的熱愛,為讀者記述下他探勘數十個國家百餘位小說家的拓墾路徑,深入淺出,編織出一幅座標清晰,景觀豐沛的小說地圖,更是他對20世紀小說家們核心的凝視關懷與創作貢獻作出的點評成績單! 《小說地圖》對世界小說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