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真、善、美的觀點,以輕快的文筆,闡發人生的哲理。正如本冊題端所說:要用樂谷內的生命泉源,灌溉大地,使貧瘠的原野,化作萬頃良田。作者用詩詞的原則解說樂曲結構,用美術的原則解說和聲知識,用對聯的原則解說對位技術;以趣味的例證,解說嚴肅的課題;以活潑的比喻,解說艱澀的理論;務期人人能夠認識音樂,瞭解音樂,享受音樂。 書後的五篇專題探討,實在是全書的結論:分析方言歌唱與國語歌唱的特點,俚語歌曲的內容,應用歌曲之編作;更詳述抗戰歌曲的得失,詩人說樂之偏愛;其目標乃在說明:要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精神,必須切實推行健全的音樂教育。
本書為柯佳嬿的本文字攝影集,共分成日記、故事、隨想三個篇章,以照片紀錄生活的片段,以文字再現生活的溫度,透過鏡頭在習以為常的事物上看見詩意。有她私密的內心世界,以及誠摯的日常寫真。低色調的影像,真誠的告白,是柯佳嬿及其文字攝影的魅力所在。 關於那些,來不及留長的長髮、公園裡的溜滑梯、攝影棚裡的咖啡杯、飛機劃過的天空、透著光的森林、看不見雲的黑色夜晚、運動後流汗的身體,全是她的生活紀錄。佳嬿親筆寫下這些日常的非常、非常的日常。 她是演員,是創作者,也是跟大家一樣過著平凡生活的柯佳嬿。本書特色 如果眼睛也能換鏡頭,每天視線所及都像電影場景。多好。──柯佳嬿 柯佳嬿私密的內心世界,誠摯的日常寫真。 許多看似平凡無奇的景色或者人物,盡收她的雙瞳以及快門中,用文字將一張
《人生旅程》中有兩個感人的器官捐贈的故事--【緣】及【我在,因為你的愛】,故事中的三個年輕人--曾元拓、鄭炳雄與阿誠,因緣際會來到嘉義慈濟大林醫院,以他們生命的代價,向世人訴說人倫親情的可貴;善解與包容、知足與感恩的真實意義。 《人生旅程》的兩檔精采好戲將在七月十五日於大愛電視台連續播出,是今年大愛台隆重推出的暑期強檔好戲。本書搶先刊出連續劇的故事精華,配上精采的劇照,證嚴法師愛的法語,編輯成一本可讀性強,適合全家大小閱讀,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必讀的品德養成書。
本書作者趙如琳先生在學校講授戲劇史多年,兼以研究之功力極深,*心得。書中包括四大專題及漢密爾戲劇原理的研討及創見。特別闡明戲劇發展的四個主要型式,對羅曼主義尤有透澈深入的說明。對史丹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 藝術體體系之形成、發展、衍變及影響,也有系統的分析。而舞台藝術史之發展更是全書重點之所在,此一部份涉獵的人不多,本書有詳盡的探討,是修習戲劇文學者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也是作者對戲劇工作者最珍貴的頁獻 。
人生何處不開花 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換個腦袋想 關心生活、人生聯想、觸動回憶、政事、媒體輿論,書朝向層次拉高,用一種表面幽默,事實上是深思過,咀嚼過的談人生智慧。對生活有意義、也檢視自己,還能去刺激自己。希望透過偉忠哥風趣詼諧的笑語將一篇篇的生活文字、態度與智慧停留在你我的腦袋中。 《不機車 很推車》分四個篇章,在每一個篇章開啟前,透過文字與照片傳達出想傳達的樂觀、單純幽默、快樂正面的人生觀,透過本書裡的一些恢諧文字,與另一種角度想事情,看待事物,與康樂股長的形象,表面上可能是一種幽默,骨子裡卻是思考過後的智慧。 一、處處開花的人生 【主軸】:適逢在08年遇到金融海嘯,不管是中年遇到工作上的挫折、像星光大道裡的感情問題的艱難,傳達就算在危機裡、失意中,還是要樂觀。
本書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大事兒、小事兒, 原來馮翊綱泡過豬糞坑、有著熊貓眼、參加了超自然婚禮, 同時也關心文化、觀照人生,既有趣味又有品味。 馮翊綱行文一如說相聲,可愛幽默、逸趣橫生外, 也具備令人省思的豐富意涵,搭配上馮翊綱親繪的精美插圖, 非常値得讀者細細品嘗、小心珍藏。
鳳飛飛乃是台灣的集體記憶,台灣通俗文化的一個象徵,一個獨特標誌。 簡單的說,鳳飛飛就是一種台灣之聲。 十五歲初次登上舞台,至今鳳飛飛出道屆滿四十一年,而仍然活躍於舞台,創下華語歌壇無人能及的紀錄。 八十幾張唱片、一百二十餘首電影主題曲和插曲、唱紅的名曲多不勝數,並主持多個綜藝節目,橫跨七○、八○、九○以及千禧年後的多個世代,喚起廣大庶民的共鳴;「鳳飛飛」堪稱台灣的集體記憶。 作者爬梳大量資料,綜觀鳳飛飛涵括唱片、電視、電影、演唱會等多種形式的豐富作品,深入剖析一個影響力深遠之藝人的演藝生命,是如何深耕與成就;並分別由歌藝、裝扮形象、表演風格,以及與歌迷的互動等多個面向,精闢詮釋其文化意涵。 歌藝 鳳飛飛的歌曲裡有國語、台語元素,甚至包含東洋元素,表現
(本項為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下文註明有無附件, 仍以本拍賣商品標題為準, 標題未註明有附件者一律均無)「歌仔戲」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地方戲劇,具有廣大的群眾基礎;但有關它形成發展與轉型變遷的過程,尚未有比較深入而全面的論述。本書著者經由田野調查並證據文獻,從閩南的歌樂戲曲和台灣歌樂戲曲的關係與狀況談起,然後說到台灣歌仔戲的形成、發展、轉型,現況,以及今日應有的因應之道。全文六萬餘言,配圖六十餘幅,頗具學術之參考價值。
演戏多年,近期获取了视帝殊荣的黎耀祥,是无线受欢迎的电视艺员之一。然而,观众眼中的黎耀祥从来是片面的。他的演出,经过多年思考,做足功课,有根有据。 在《戏剧浮生:黎耀祥论演技与人生》中,黎耀祥以实而不华的文字,低调而冷静的观察,撰写他于演艺生涯沉淀了二十四年对演技与人生的思考精髓。作者希望让人明白演戏的意义之馀,也了解演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全书共有五十多篇谈演技方法文章,分为「形体设计」、「节奏表达」与「演员思考」三部份,并附二万字访谈,配上坊间少见的黎耀祥童年照及演艺生涯造型照。 本书将让你认识一个前所未见的 黎耀祥 。
《樂圃長春》是音樂作者站在教育立場詳細分析如何可使人人生活音樂化,同時使音樂生活化。作者以簡練的文字,趣味的敘述,將古今中外的聖賢哲理,一爐共冶。集內諸篇,例如,和而不同,酥炸草鞋,樂教本義,驚蟄的敲擊,纔上一層樓,口琴走了音,五指山下等篇,皆是深入淺出地,在小故事中,說大道理。 全書分為三部份,就是「創作與欣賞」,「樂教與修養」,「樂曲與解說」;其目的皆為表揚中國正統文化精神。書後並記述抗戰期中華南樂教概況,實為珍貴的史料。本書與其姊妹篇(《音樂人生》、《琴台碎語》、《樂林蓽露》、《樂谷鳴泉》),皆為闡釋生活藝術化的原則;這是音樂教育的總目標。
時光流逝,歲月留聲。流行曲記錄了時代的面貌、人們的思想和感情。七十年代的香港粵語流行曲常以方言入詞,填詞人我手寫我口,用廣東話創作了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内容简介: 作者以輕快的散文,記述他在音樂路途上所遭遇到的惆悵與喜悅;用趣味的生活事實,談論嚴肅的樂教問題,其中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為了要使人人生活音樂化,作者致力推行音樂欣賞的教育工作;為此,不得不磨鍊好演奏技術,不得不著手創作樂曲,又不得不尋求音樂創作中國化的方法;這種「求諸己」的治學精神,在書內皆有切實的記錄。從書內,讀者可以看到抗戰期間的音樂概況,同時也可看到樂人在逆境中如何奮鬥。卷首三篇序文,均能指出此書的獨到之處。附篇論著,最能闡發古代樂論要旨,值得愛樂人士參考。
樂者樂也 -- 有耳可聽的便應當聽 內容簡介 告訴你不知識的音樂小知識! 十七世紀歐洲歌劇界最受歡迎的是「閹人歌手」(Castrato)? 《浮士德》花了50多年才寫成? 羅西尼在壯年便引退? 人品像豬玀,卻寫出天使的音樂? 貝多芬的月光曲其實和月光是全無關係的? ※ 以獨特見解、輕鬆筆調帶你遨遊西洋古典音樂的海洋。 形象拘謹的樂壇巨人巴哈,原來會寫活潑的《咖啡歌唱組曲》,談待字女子無咖啡不嫁的幽默作品。 才子舒伯特的一組歌曲:《冬之旅》,沉鬱的旋律竟然深受喜愛,至今錄音作品超過百種,歷年不衰。 把歌德筆下的文學作品《浮士德》改寫成歌劇,古諾如何以動人旋律描畫人物的血肉,述說複雜的命題? 柏加尼尼、李斯特、蕭邦等獨奏音樂家中,誰像天皇巨星,誰像羸弱書生? 熱愛西洋古典音樂的陳永明,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