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者樂也 -- 有耳可聽的便應當聽 內容簡介 告訴你不知識的音樂小知識! 十七世紀歐洲歌劇界最受歡迎的是「閹人歌手」(Castrato)? 《浮士德》花了50多年才寫成? 羅西尼在壯年便引退? 人品像豬玀,卻寫出天使的音樂? 貝多芬的月光曲其實和月光是全無關係的? ※ 以獨特見解、輕鬆筆調帶你遨遊西洋古典音樂的海洋。 形象拘謹的樂壇巨人巴哈,原來會寫活潑的《咖啡歌唱組曲》,談待字女子無咖啡不嫁的幽默作品。 才子舒伯特的一組歌曲:《冬之旅》,沉鬱的旋律竟然深受喜愛,至今錄音作品超過百種,歷年不衰。 把歌德筆下的文學作品《浮士德》改寫成歌劇,古諾如何以動人旋律描畫人物的血肉,述說複雜的命題? 柏加尼尼、李斯特、蕭邦等獨奏音樂家中,誰像天皇巨星,誰像羸弱書生? 熱愛西洋古典音樂的陳永明,跟讀
自明朝中葉,崑曲傳入北京,並進入宮廷,成為明清兩朝之宮廷藝術,作為國家意識形態之組成和時尚所好,由京城向全國輻射和傳播,崑曲因而奠定其「國劇」之地位,直至清朝末年,皮黃盛行,崑曲漸衰,宮廷崑曲一則流落京畿,保存於鄉間崑弋班社,一則保留於皮黃班中。民國初年,梅蘭芳等人以崑曲為號召,崑弋班亦進入北京,一時有「崑曲復興」之說。韓世昌被譽為「崑曲大王」,與梅蘭芳並稱。此後,崑弋班社分分合合,於亂世輾轉於平、津、河北鄉間,並曾發動全國巡演,保存並傳播了北方的崑曲一脈。在國共易手之後的中國大陸,北方崑曲亦有著生生滅滅之歷程,因而見證著特殊的社會歷史進程。
那個牧場上的許多事, 老先生說的許多話……, 當時都不知所以然。 三十年下來, 終於逐漸有了一點明白-- 三十年前,她是一個才華洋溢的年輕女子, 是「蘭陵劇坊」的當家花旦, 是台灣金鐘獎的「*兒童節目主持人」。 有一天,她拋下這些身分, 在皮箱裡裝了六雙高跟鞋,遠渡重洋,到美國去學戲劇。 加州的牧場上,她遇見了「老先生」, 老先生是個戲劇大師,更是個智者, 他的訓練觸動了她所有的觀念與靈感…… 她回到台灣,創立自己的劇團, 在自己的山上創作、訓練、演出……。 長年以來, 深埋在她心中的「表演者」到底是什麼? 一語難以道盡, 就從一九八三年夏天,次抵達那個加州牧場開始說起…… 請翻開這本書, 表演課即將開始-- 1984年
此書為作者居於京城經年聆曲之作,有歡喜,有悲哀,亦有大感概,一一道之。遊戲之作取其好玩好笑之意,並道梨園之種種情狀,多屬所聞所見,有時忍俊不禁,遂隱而撰之。論文則觀局勢而析時弊,細道非遺後昆曲之現狀,有曰其象頗亂,其情可憫,又不知其所蹤也。
美女是個性憨厚認分的姊姊,扛起父母的責任,盡心盡力的賺錢協助妹妹出國念書;而妹妹美真從小資質聰敏,留學歸國後在一家外商公司擔任主管,卻對生活充滿憤怒,滿嘴抱怨。美真對姊姊有著說不完的睥睨和批判。當姊姊的幸福既起,姊妹的關係急速彎曲變形,美真隱隱的嫉妒,以毀滅的姿態,將劇情推向高潮! 劇名來自於80年代吳念真作詞的國語經典歌曲〈一樣的月光〉。吳念真將台北人快速生活節奏下的冷漠、疏離與寂寞,透過一對姊妹的故事真實呈現。吳念真說:「我們常因知識的傲慢而不自知,知識是用來貢獻,還是掠奪?」姊妹的扭曲,如同〈一樣的月光〉歌詞: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與系列作相比,雖劇情加入了殘酷的批判,但此劇人性面的犀利更吸引了洶湧人潮的觀眾到場觀賞,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之下,
什麼樣的音樂書可以得到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兼副刊組主任楊澤、聯合報副刊組主任陳義芝、自由時報影藝中心副主任藍祖蔚、台灣日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任路寒袖、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新新聞週報社長王健壯、新新聞週報總編楊照、聯合晚報總主筆蔡詩萍、破週報總編輯黃孫權的共同推薦? 什麼樣的音樂書,可以得到文化評論者南方朔、影像藝術家張照堂等數十位藝文界人士的聯合背書? 就是這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張鐵志撰寫的《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Sounds and Fury: CanRock Roll Change theWorld?)張鐵志稱自己是左手搞政治研究╱社會批判、右手書寫音樂文字╱文化觀察。 《聲音與憤怒》正是這樣一本融合政治研究、社會批判、音樂文化觀察的書。走過鮑布狄倫(BobDylan)抗議歌曲時代的人,知道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