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回部與西藏位在亞洲內陸,多為高原和盆地的地形,緯度高、地勢高,氣候寒冷,雨量不穩定,除了河谷、綠洲之外,以游牧經濟為主,其住民多元,蒙古族、維吾爾族及藏族佔多數,在地理、宗教與歷史上,均與以農業經濟為生的漢族有很大的差異,形成特有的游牧文化與藝術。十七世紀起於中國東北的滿人逐步向西及向南擴張,建立大清王朝。作為王朝的統治者,滿族從未改變成為北方草原民族共同盟主的企圖,並積極掌控西南方青藏高原的藏族。除了軍隊戍守和行政治理之外,清王朝並透過婚姻、宗教和年班等手法,深入統治,維繫人心,鞏固政權。本展覽以清朝宮廷與蒙古、回部、西藏諸藩部之間往來互動的相關文物為中心,從人類學與物質文化的角度出發,一方面闡釋蒙回藏游牧文化的特質,同時解析文物本身的藝術特色及其所傳達的文化內涵。
法書翰墨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重要文物之一,如同其他院藏文物,主要源自歷代宮廷收藏外,亦含近數十年之捐贈與購藏。其中如唐摹晉帖,宋代文士自書詩帖,歷朝名賢翰札,帝王御筆題贊及明清書法大家長卷巨軸等,皆有重要名蹟。民國五十年至六十五年間,本院編纂委員會選擇院藏重要書蹟,以個別書家依朝代序,編印出版《故宮法書》一套,計二十二輯,三十五冊。全書圖版悉以原寸採精紙黑白影印,並仿古籍穿線裝幀,外加紙質函套。內文附書家傳記、著錄資料及編者說明。此套書既便於觀賞研究,也助於學書者臨池摹寫。此套《故宮法書》經多次再版複印,圖版已漸失真;再者,學術研究推陳出新,原書內容說明需另增補。緣於此,本院重新編輯出版,以原書選件及分輯為基礎,全書圖版改為彩色精印。內容方面則新增近人研究論述。輯錄歷
百女圖 歷代仕女畫像一百圖 ── 《百女圖》,是畫家盧延光繼《百帝圖》後的又一力作。他以中國歷史上的一百名女性為對象,記述了她們的功罪,描繪了她們的形象。 上起傳說中煉石補天的女媧,下訖辛亥革命時期的女俠 ── 秋瑾。 文字精練,畫筆秀逸,歷史與繪畫結合,堪稱文圖並茂,可讀性甚高。 中國封建社會,向以男性為中心;故史籍亦以男性為主體,女性只是陪襯角色,無足輕重。 故《百女圖》的製作,實屬革故鼎新之舉。 《百女圖》在藝術上亦有更顯著的突破。 人物形象,不僅刻劃精微,而且更趨性格化;衣紋的勾勒,不僅汲取了傳統的技法(如所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 ),而且融匯了西方繪畫的優良影響,以全新的審美趣味,獨創了自家的描法,如:並列的直線,平行的直線,單
據說京劇原來並不姓京,是由地方戲徽劇逐漸改造成的, 徽劇進京以後,經過幾代大師的錘煉、改進,去粗取精,去土增京,終於形成了後來的京劇。當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京劇正處於輝煌的頂端,什麼四大名旦,幾大鬚生,滿街聽哼京劇聲,京劇院經常爆滿,後來梅蘭芳博士又赴蘇聯和美國演出,獲得了成功,連蘇聯的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加以讚賞,於是民族的一變而成為世界的了。(季羨林)
横滨玛丽:日本最传奇街娼的崛起与没落,独自背负战后代价的女性身影,一段不为人知的横滨沧桑史
本院典藏玻璃文物,源自清宫庋藏各类器用。包括佩饰器、文房具、容器、陈设用品、装置配件等。其中不乏收纳于多宝格,代表宫廷制作或西洋珍奇的精美物件。其体积尺寸虽然小巧精微,却展现有别于大型用器的收藏品味,以及玻璃作为特殊人工材料,在清代皇室的责成督制下所呈现多面向的发展。 此次展览以本院收藏清宫玻璃用器为主轴,包括以玻璃为主要制作材质之器物,以及采用玻璃为镶嵌材料或光学构件之器物,并将本院藏品内,具原始玻璃性质以及在造形、制作技术、色彩表现上相关之其他材质文物,交互对应其中,以期呈现清代玻璃工艺蕴含的文化传承、融会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