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庭是何時、如何起始的,至今還是個謎。到底是有了人類社會就有家庭,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才產生家庭,眾說紛紜。據此,本書從縱向上概略地探討中國家庭的起源,和小家庭如何從宗族中游離出來,形成傳統的家庭制度,以及秦漢至唐、宋至明清,家庭制度的演化及衰變。從橫向上綜述中國古代家庭生活的幾個主要層面:以家長制為特徵的家庭結構、以共財均分為特徵的經濟生活、以禮法嚴謹為特徵的家風取向以及狹隘的對外交往、緊密的家庭、宗族與國家的聯繫等。
中國近代,學人輩出。中國內部劇烈的社會文化變遷,中西文化的撞擊與交流,客觀上催生兼通新舊、學貫中西的大師。鴉片戰爭以後一個半世紀,國家飽受內亂外患。正是幾代學者,使中國學術的傳承與發展血脈下斷,以文化的復興支持了民族的振興。 大師多有啟蒙之願。皇皇巨著之外,每每有小作發表。志在訓練學子,普及文化,啟迪民智。這些作品都是精心之作,寫作時並不比著撰學術文章省力和容易。因此往往能融會貫通、深入淺出,揮灑自如中顯露真知卓見。與其後坊間出現的輾轉編撰之作相比,這些作品實在更值得傳之久遠,成為後學的必讀。 本店遂有編輯出版“大師小作”之議。學術本無大小高低之分。此處所謂小作,不僅指篇幅,主要還是指行文落筆較為普及而已。既為學術大師傳道授業解惑之經典筆墨,又是莘莘學子自身修養訓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