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學人輩出。中國內部劇烈的社會文化變遷,中西文化的撞擊與交流,客觀上催生兼通新舊、學貫中西的大師。鴉片戰爭以後一個半世紀,國家飽受內亂外患。正是幾代學者,使中國學術的傳承與發展血脈下斷,以文化的復興支持了民族的振興。 大師多有啟蒙之願。皇皇巨著之外,每每有小作發表。志在訓練學子,普及文化,啟迪民智。這些作品都是精心之作,寫作時並不比著撰學術文章省力和容易。因此往往能融會貫通、深入淺出,揮灑自如中顯露真知卓見。與其後坊間出現的輾轉編撰之作相比,這些作品實在更值得傳之久遠,成為後學的必讀。 本店遂有編輯出版“大師小作”之議。學術本無大小高低之分。此處所謂小作,不僅指篇幅,主要還是指行文落筆較為普及而已。既為學術大師傳道授業解惑之經典筆墨,又是莘莘學子自身修養訓練之
本書以豐富而翔實的資料,簡明扼要地回顧中國古代生物學的發展歷史。全書分九節,分別介紹古代生物學的淵源與發展;古代早期(西周前)的生物學知識;中國古代在分類學、生態學、微生物學、昆蟲學、人體解剖生理學、遺傳學等專題領域的主要成就,以及我國明清時期分類學研究的光輝成果,說明此時中國傳統生物學已發展到了高 ? 。 本書文筆流暢,內容豐富,通俗易慬,是了解中國古代生物學知識的*入門讀物。
我國古代的礦業,是一種發達的手工業。我們的祖先對於礦曲的認識、找礦、開採等技術,在當時世界上都是處於領先地位。 本書前後兩部分,分別簡介自舊石器時代至清道光年間,我國古代各個社會發展時期礦業生產情況,及鐵、銅、錫、鉛、金、銀、汞和鹽、煤、石油、天然氣的找礦、開採技術。 書中引用較多的歷史文獻資料、現代的地質礦產普勘探資料和有關論文及近年*的考古發掘資技,以期達到「古為今用」、今古互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