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一部傳頌千古且家喻戶曉的佛典,字字珠璣的二百餘言,在浩如湮海的三藏之中,能琅琅上口。本書從經文和書法兩方面解析,既詳述《心經》的來歷、思想闡釋、註解等,也收入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代名家翁方綱的《楷書心經》,更有專家指導書法賞析,使讀者既可讀經、賞經,又可欣賞書法作品。 This unusual art book combines literature, text, and biography.Enjoy a beautiful piece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meanwhile,appreicate the calligraphy and understand the life of the writer.It is the beginner's first step to exploring the richness ofChinese culture.
本书由國學大師以深入淺出的手法精心編寫的中華傳統文化通識讀物《文史中國》叢書共38本,分為四個系列:“文化簡史”(10本)、“世界的中國”(10本)、“中華意象”(8本)、“輝煌時代”(10本)。四個系列互相聯繫,同時又自成體系,為讀者多視角多側面地展示中華文明。“世界的中國”系列集中介紹中華文化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展現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共同組成部分。《世界眼光中的孔子》本書介紹了孔子的思想體系和他本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如何令儒家思想在世界上發揮軟實力,展示了中華文化在世界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作用。
古老的<易經>,在當今學者、業者的辛勤耕耘中,成果卓著,日新月異,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有「敬而遠之」的感覺,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把她「拉近」到人們的身邊,把人類久遠,浩瀚的智慧結晶,普及到更多人的智慧中去,讓人類文明更美好,另外宋代蘇軾<題西林壁>中有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啟迪我們:不僅要能走進<易經>,還要善於走出<易經>,看到其中的訣竅,這就是四個字”化整為零”」。 李約瑟博士(1900~1995年)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學家,生物化學家,他是英國歷史上一位既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又是英國科學院院士的科學家,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文中問道:如果我的中國朋友們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樣,那為什麼像伽利略(1564~1642年),牛頓(1642~1727年)..
文化是人類活動的歷史痕跡,也是人類在文明進展中共同努力的結果。本書探討東西文化的開端、演進、衝突、轉變、嬗遞乃至於融會、接納與交流。作者以深入淺出的筆調、公正平和的立場與不卑不亢的角度,作一以貫之的闡釋與解析。作者身兼教育家及文化工作者,多年來博覽群書,廣閱儒學、神學、史學、哲學等諸子百家著作,並赴世界文化重鎮實地參訪考察,與各國學者交流研討後,將其搜集之文化及哲學方面的豐富資料加以歸納整理,敘述條理清晰,內容精湛詳實,使讀者閱後足以全面了解中西文化傳承及哲學思想的來龍去脈。本書提出中庸哲學之觀點,表達經世濟國的理想,特具文化傳承者的寬闊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