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大佛像的「分辨重點」!~ 佛像的姿勢、容貌、持物,都有自個的象徵意義! 或坐或站、笑容親切可掬的佛像、眼神不怒而威的佛像, 以及沉思中的佛像 為什麼佛像有這麼多不同的樣式呢? 《寺院佛像手繪圖鑑》將帶令頁讀者,從姿勢、容貌、持物等多方面認識佛陀, 理解佛像外型中蘊藏的奧祕。 ◆◆不同特徵、個性別樹一幟的佛陀綻放獨特的光芒◆◆ .赫赫有名的奈良大佛是哪一位如來的雕像? .觀世音菩薩竟有三十三種面貌? .守護四方位的天部眾分別叫做什麼名稱?又該如何分辨祂們的外型? 各個佛像,到底有何不同特徵呢? 在參拜前,你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向哪位佛陀祈願嗎? 【如來】?7?4?7?4?7?4樸素衣裳、出家形象 呈現出家人的形象,下裳纏於腰下,身著法衣(大日如來除外)。法衣的穿著方式則分為
先秦諸子為中國哲學之精華所在,各家均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各有建樹。本書所收各篇,文字清晰,思理整然,辨析異同,每多創見,確能使讀者深刻認識各家獨特之精神面貌,出版後廣受學界好評。此次增訂再版,特加入〈荀子言「心可以知道」釋疑〉及〈檢討儒法的價值觀〉二文,以饗讀者。欲認識、研究先秦諸子思想者切不可失諸交臂。 作者简介: 廣東南海人。民國十九年生。香港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新亞研究所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碩士。曾任新亞研究所研究員及兼任講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師,後旅居加拿大。現任教於香港法住文化書院。著有《剛健的人生》、《先秦諸子論叢》等,並曾參予《唐君毅全集》之編輯工作。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TOP1,佔據榜單長達49週 ★亞馬遜讀者五顆星推薦 人生總有時刻,就像走在看不見的鋼索上。 恐懼在內心狂吼,卻被世界消音,誰也聽不見。 你覺得孤獨無助,沒有人了解。 但卻隱隱知道,在無限蔓延的黑暗處,是有光的,即便現在看不到。 一個微弱的理由,就能撐下去。 在一個看不到盡頭亮光的隧道裡, 隧道的兩端彷彿都被堵住,而你被困在裡面。 這個世界有無盡變化,痛苦、迷失、不確定、沮喪, 生命中的各種調味料,從未停歇,不是每個人都能應付得來。 人們活著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暢銷小說《時光邊緣的男人》作者麥特.海格,在24歲那年受憂鬱症、焦慮、恐慌症所苦,一度決定自殺。但他在墜落深淵的痛苦與恐懼的漫長過程中,一點一滴戰勝了絕望,活了下來。憂
本書分上下兩編,選輯作者近十五年來的主要論文十三篇。作者以嚴謹求真的治學態度和理論勇氣,在中國大陸特殊的年代裏,從考證孔子儒家之儒的形成開始,逐一辨析《莊子?天下篇》的思想史方法論意義、荀學體系結構、張載「關學」思想流變、朱子的「聖賢」人格理想,以及哲學史「方法論原則」、中國現代化與中西文化諸問題,並揭示古今中國知識份子既追求獨立的純學術研究,又胸抱強烈的現實關懷這一「永恆情結」之真締。論證精當,文筆典雅,值得一讀。
==本書特色== ◎ 一本*適合年輕學子與現代公民的生活教育讀本。 ◎ 目前市面上題目*多元、涵蓋令頁域*廣泛的倫理思辨入門書。 ◎ 本書討論沒有標準答案,只藉由漸進式的提問將現代人日常生活中隱含的倫理原則及現實衝突一一揭開,讓讀者進一步反思,在做各種決定時,內心秉持了哪些連自己都渾然不覺的衝突與價值判斷,又該如何進一步做出*好的選擇。 誰沒有雙重標準?你真的了解自己所做的每個選擇嗎? 我們所有看似瑣碎的決定, 加乘起來,就改變了整個世界。 │本書使用守則│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簡單哲學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專文示範│ ★ 假設對美國人民進行民調,請大眾列出生活中*重要的價值,分別在911事件前一天跟911事件後一天
長篇小說從《且聽風吟》到《1Q84》,短篇集從《去中國的小船》到《東京奇譚集》,隨筆遊記從「村上朝日堂」系列到《談跑步時我談甚麼》,一書一評,一篇一議,全面評議村上春樹三十餘部原創文學作品。引經據典而涉筆成趣,鞭闢入裏而興味盎然。縱向讀之,不妨視為村上傳略和創作譜系;橫向讀之,又是相對獨立的作品各論與賞析。行文工致洗練,文采斐然,乃以隨筆式文體傳達學術性思維的可喜嘗試。
《周易》是老祖宗留傳下來的一部智慧寶典,向來被稱為群經之首。從文獻學的立場來看,《周易》的確是經典中的經典,根源裏的根源。不讀《周易》,即談不上了解中華文化。《周易》包含「經」與「傳」兩部分,其基本概念,幾乎全在乾坤二卦中。《繫辭傳》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一陰一陽之謂道。」又說:「乾坤,其易之縕耶!」、「乾坤,其《易》之門耶!」因此掌握乾坤二卦的義理,才能進入《周易》之門,以窺其殿堂之宏偉,寶藏之豐美。本書乃黃慶萱教授繼《魏晉南北朝易學書考佚》、《周易讀本》、《周易縱橫談》三書之後,《周易》研究的*力作。依據漢儒費直、鄭玄以傳說經的理念,採用清儒朱駿聲以傳附經的方法,將《十翼》有關乾坤的部分,分別錄置在二卦各卦爻辭之後,目的在「使學者尋思易了」,對古人之說乾坤二卦
在傳統中國婦女受盡禮教欺壓的印象下,很難想像明清時期的婦女竟可過著这样的生活。無論是流行時尚的服飾妝扮、精緻可口的美味佳餚,甚至出外遊山玩水、廟會進香,都成為當時江南婦女生活中精采的一部份。不僅限於富貴人家,中產之家也起而效尤,爭相比美。 婦女超越生理基本需求的消費,代表明清時期婦女收入和經濟力的提升,而晚明的情欲觀,正好提供人們追求感官欲望的合理化基礎與動力。情欲觀帶動情色產業的興盛,妓女成為流行時尚的代言人。婦女的消費也衝擊了兩性關係,明清的士大夫對此提出許多批評,其中夾雜著性別偏見,甚至以法令嚴格規範婦女的消費。本書從消費的角度,重新觀察明清婦女的生活、地位及其對當時產業的影響,期望能予讀者明清婦女另一面貌。
每個人一生當中 都活在他特有的「故事」裡 人要將經驗到的事化做自己的一部分,必須將這些經驗組合進自己的世界觀中,也就是化為自己可以接受的故事。──河合隼雄 心理治療是一門無法以科學方法進行觀察、診斷的工作,它重視「人際關係」,是在關係的進展中,幫助人「創造他們的故事」。因此如果要理解「人」,「故事」顯然是一門顯學,而追溯久遠前的故事,更能看見人類上下千年的樣貌,獲得跨越時間、地域的洞察。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平安時代是日本文學的黃金時期,許多作品都對人們的生活型態與思想有精彩深刻的描繪。本書將討論平安至鎌倉時代的多部經典,從中探索人類靈魂與意識的發展變遷,看見隱藏在故事中「貫穿古今」的奧祕: 竹取物語 作為日本最古老的物語,絕世美女「輝夜姬」何以未與男性共結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