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記》是東晉高僧法顯記述其西行天竺求取佛經的經歷與所思所感。書中不僅包含法顯西行艱難歷程的描述,也詳細記錄了五世紀初中亞、南亞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宗教、風俗習慣、經濟和地理情況,更突顯許多不惜身命、弘法利生的菩薩精神。千百年來,《佛國記》作為佛教史籍不僅鼓舞、堅定了後人的佛教信仰,更為可貴的是,它對歷史事件和自己所見所聞的忠實記錄,早已成為後人研究這一段歷史和地理的寶貴資料。
先秦諸子為中國哲學之精華所在,各家均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各有建樹。本書所收各篇,文字清晰,思理整然,辨析異同,每多創見,確能使讀者深刻認識各家獨特之精神面貌,出版後廣受學界好評。此次增訂再版,特加入〈荀子言「心可以知道」釋疑〉及〈檢討儒法的價值觀〉二文,以饗讀者。欲認識、研究先秦諸子思想者切不可失諸交臂。 作者简介: 廣東南海人。民國十九年生。香港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新亞研究所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碩士。曾任新亞研究所研究員及兼任講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師,後旅居加拿大。現任教於香港法住文化書院。著有《剛健的人生》、《先秦諸子論叢》等,並曾參予《唐君毅全集》之編輯工作。
本書分上下兩編,選輯作者近十五年來的主要論文十三篇。作者以嚴謹求真的治學態度和理論勇氣,在中國大陸特殊的年代裏,從考證孔子儒家之儒的形成開始,逐一辨析《莊子?天下篇》的思想史方法論意義、荀學體系結構、張載「關學」思想流變、朱子的「聖賢」人格理想,以及哲學史「方法論原則」、中國現代化與中西文化諸問題,並揭示古今中國知識份子既追求獨立的純學術研究,又胸抱強烈的現實關懷這一「永恆情結」之真締。論證精當,文筆典雅,值得一讀。
「对权力的热爱*为强烈又不容共享,举世尊荣的极致来自天下万众的臣服。」 雄霸一方的光辉国度,伟大不灭的盛世罗马 看人类*威名远播的西方帝国,如何走入堕落、衰亡的命运 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人类历*伟大、惊人的一幕。 这个寿命横跨千年的庞大帝国,深远地影响了后世。 它繁盛时的疆域广阔无比,越过英吉利海峡西进英国,东伐叙利亚、埃及;它丰美的文化跨越国界线,以压倒性的强势姿态,改变了各地的饮食习惯、建筑、艺术,甚至是宗教。 一个帝国的崛起、昌盛与衰亡,罗马世界的祸福安危,除了天时与地利,皇帝的个人素质更是*为人瞩目的重要影响;西泽、奥古斯都、图拉真、君士坦丁 这些声明铄金、骁勇善战的帝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但罗马帝国的伟大不只在光明面,它晦暗的历史也成为提点后世的珍贵教材;暴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麥田(城邦) (2014年3月19日) 平装: 256页 语种: 繁体中文 ISBN: 9861736328 条形码: 9789861736327 商品尺寸: 20.8 x 14.8 x 2.4 cm 商品重量: 422 g 品牌: 麥田出版 内容简介 生命存在的本質就像在陽光下跳舞的灰塵, 那般閃爍光亮,那麼審美,卻又不可名狀地深深孤獨。 作家 胡晴舫,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城市書寫。 沒有一生一世也沒有永恆,主角們相逢然後注定分離。 只有現在,只發生在此時此刻。 人如基本粒子,懸浮在塵世。 你要繼續跟我說那座駐在你心頭的城市。 日本。 習慣在早晨帶著小狗散步的退休老婦人,目睹一名年輕人之死。 在車子撞上的一刻,年輕人朝她喊了聲「笨蛋」。 為什麼是笨蛋? 老婦人決定去找這年輕人的家人,把這「最後的遺言」交代出去
《周易》是老祖宗留傳下來的一部智慧寶典,向來被稱為群經之首。從文獻學的立場來看,《周易》的確是經典中的經典,根源裏的根源。不讀《周易》,即談不上了解中華文化。《周易》包含「經」與「傳」兩部分,其基本概念,幾乎全在乾坤二卦中。《繫辭傳》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一陰一陽之謂道。」又說:「乾坤,其易之縕耶!」、「乾坤,其《易》之門耶!」因此掌握乾坤二卦的義理,才能進入《周易》之門,以窺其殿堂之宏偉,寶藏之豐美。本書乃黃慶萱教授繼《魏晉南北朝易學書考佚》、《周易讀本》、《周易縱橫談》三書之後,《周易》研究的*力作。依據漢儒費直、鄭玄以傳說經的理念,採用清儒朱駿聲以傳附經的方法,將《十翼》有關乾坤的部分,分別錄置在二卦各卦爻辭之後,目的在「使學者尋思易了」,對古人之說乾坤二卦
How Do you feel? 你有什麼感覺? .第一本深度研究人類情緒的歷史文化與萬千型態變化的「情緒考古學」。 .156則詞條羅列你我未曾察覺的感受、情緒、欲望與心理狀態,認識「情緒文化」。 .走進情緒世*,用宏觀視野看待理性現實中的感性自我,探索人類內心世*。 你的心臟是否在「期盼」中噗嗵亂跳?你的胃是否因「緊張」而打結緊縮?你戀「愛」了嗎?感到「惱怒」?你對本書「好奇」嗎?報告時「坐立難安」?因為「來客焦慮」而心急難耐?或因「思鄉感」的不自在而頭暈目眩? 情緒總是難以捉摸與無法名狀的,即使在理智清明的時刻,情緒純粹或混雜的程度、微妙的轉折,以及變化萬千的偽裝型態,讓我們多半時候都受制於情緒、不由自主被掌控。因此,唯有藉著關注感受、捕捉情緒,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與他人。 本書從
「簡易哲學」集筆者在輔仁大學近二十年授課之經驗成果而寫成,此也為輔仁大學哲學概論課所用教材之一。 但一年授課時間總計一僅約六十小時,故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完整的哲學綱領,於哲學的基本概念亦不能探討透徹。 經十數年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交談,筆者深感學生所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就是對於宇宙及人生等深奧問題的瞭解。本書的目的是欲使學生體會到哲學的目前不在增加人的知識,而在闡明人的知識,同時瞭解人的知識是如何膚淺不足,並使學生瞭解真有些問題是無法答覆的。 哲學的宗旨並不在解答問題,而在澄清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是洞悉宇宙的初步,人若根本沒有發現問題,則對於宇宙人生一無所知。在本書內,筆者提出各家各派的學說,是為了闡明即使成名的哲學家,對這些問題亦莫可奈何,因為很多問題根本遠超過我們人類智能所瞭解的
我的讀書生活 以教書為職業,寫作及翻譯為嗜好的人,日常生活中,讀書自然是必要的。許多學者以研究室為家,日夜埋首書城裡;我卻不然,主要的讀書處所,是在家裡。其原因有二:一是由於客觀環境使然。我的研究室在文學院古老的大樓內,佔地大約十二坪,由五個人共同使用。五張書桌,及左右兩壁的書櫥,已使活動空間變得極有限,雖然五人同時在室內的機會不多,但學生隨時進出,又難免有同仁過訪寒暄,致令精神分散,無法專心讀書;不過,授課前的準備,與學生討論課業問題,倒是經常在那堆滿書籍的研究室一隅進行。二是主觀因素使然。我生性疏懶,又身兼家庭主婦,居家讀書,可以同時處理家務,比較心安理得。但是,讀書容易進入物我兩忘之境界,所以開水壺一定要用鳴笛型,若爐上炖肉,則事先須在卡片上書寫「注意火爐」四大
本書從作者曾經發表的上百篇中國思想史研究論文中,精選其討論儒家、道家及傳統文化思想的論文編為一集。書中關於古代道家學派的形成與分化、《老子》言論的詮釋、黃老之學及秦漢思想的特點與作用、儒家思想的演變軌跡與基本特徵、中國文化與現代化的出路等,均有作者獨特的見解,能發前人所未見。尤其是關於老子「無為而無以為」與黃老「無為而無不為」思想的區分、董仲舒「變政」思想的進步作用、王充「實事疾妄」思想的論析、黃宗羲與浙東學派啟蒙精神的論述、儒學「道德人文主義」特質的概括及其發展前景的論證、「西學中用,中學新用」的文化思考等等,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與理論敏感,當能啟發讀者作深一層次的研究與思考。
當戰火掀起,聯合國職員在機場大排長龍等候離開時, 無國界醫師正抵達入境,準備執行緊急任務…… 在海地剛搭建好的婦產中心,加拿大籍醫師溫蒂一天要接生四十個新生兒。 義大利籍醫師柯西非法進入南蘇丹,在攝氏五十度的環境下照料絕望的戰爭傷患。 外科醫師張衛在世界上分佈密集的城市,做了上百次的截肢手術。 後勤專家馬丁為了運送冷藏疫苗,必須與哥倫比亞的殺手與獅子山的童兵打交道。 在武裝民兵隨時會入侵的情況下,美國籍法蘭克醫師穿越停火線,在布瓦凱的醫院急救被衝鋒槍掃射的人民。 這些,是無國界醫師救援任務的真實寫照。 一位憤怒打破沉默的法國醫生 1971年,法國醫師庫希內因為目睹奈及利亞軍方造成的人為飢荒,決定打破中立協定,將事實揭露給媒體,他說:「沉默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