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 一堂精采的國文課,帶你看見文學裡的繁花盛景 課本上的古文〈王冕的少年時代〉,和現代的單親家庭有什麼關聯呢? 大家都熟悉的〈涼州詞〉,要怎麼從「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詩句裡感受塞外古戰場的氛圍? 文章可長可短,可議論可抒情,針對不同的文體有什麼特別的寫作技巧呢? 國語文教育近年來成為關注的焦點,面對學生日漸低落的學習意願,家庭和學校可以怎麼做呢?多年來在教學現場的廖玉蕙,提出她深刻的觀察,也分享豐富的教學心得。從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到蔣勳的《孤獨六講》,從看圖說故事到當今熱門的手機簡訊,她將生命經驗帶入國文課堂,把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做連結,於是經典不再只是課本上難解的文字,而是幻化為一幕幕靈動的生活場景;寫作不再只為應付考試,而是自
近年香港人努力追尋自己的文化身分,廣東文化正日漸抬頭,年青一代視書寫廣東口語為「潮」、「型」。在中國文化版圖中,廣東文化獨樹一幟,不單語言有異,其文化內涵更早與世界接軌,充滿商人文化的DNA:具冒險精神、進取外向、雅俗不分、商業掛帥、創新大膽,去年《大廣東》出版後,引起一股廣東文化研究熱,內地媒體推波助瀾,好不熱鬧。 大廣東系列之所以受年青人歡迎,是脫離了傳統掌故研究的老土框框,改用現代人及跨文化的眼光,去審視我們身邊的生活文化傳統。書展推出的《大廣東2》仍沿着這條路走,突出廣東作為中國現代城市文化的定位。 廣東與上海文化分庭抗禮,除了商業化之外,書內描括的廣東文化鮮、活、吵、鬧,令人目眩神迷,例如廣東人的色情流行文化多彩多姿,廣東話作為一種流行文化媒體的興盛與危機,
全球正興起一股學習中文的熱潮,不僅美國、法國越來越多人學中文,連在德國學中文也變得相當熱門。 全球中文熱正方興未艾,根據估計到二零一零年,將有一億人以中文作為外語來學習。 中文教師在美國社會越來越搶手,甚而提升了華裔保母的身價,一年的年薪甚至可達十萬美元。 從九零年代中期開始,中文已經取代日語,成為全球被廣為學習的東方語言。 美國職棒大聯盟為了拓廣華人市場,其官方網站也正式推出中文版首頁。 你跟上這股中文熱潮了嗎!
廣東人經常講的口頭俚語、熟語、成語、諺語和歇後語,很多詞彙都非常地道,通俗生動,不過這類詞彙難以在規範詞典裏找得到,本詞典收錄口頭俚語及俗語約2,500 條,為有興趣學習廣東話的讀者,無論是外國人、非粵語區的中國讀者,甚至是本土讀者,提供一部口頭俚語工具書。 本書特色: ◎ 書內條目均用音譯、直譯及對譯,音譯根據香港語言學學會的粵語拼音方案,以 “translit.” 標明。直譯按字面意義譯出,以“lit.” 標明。對譯則以英語對應詞或同義詞譯出俚語含意。 ◎ 設附注解釋或補充俚語的來源及背景。 ◎ 本詞典有拼音索引及筆畫索引,方便讀者快速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