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开关电源的基础知识、典型开关电源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及各种保护电路的作用、开关电源的设计流程、开关电源的调试与测试方法等,并给出了几种开关电源的设计实例分析。与本书相关的技术丛书还包括《开关电源设计提高》和《开关电源设计实例详解》。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与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供电子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仪器仪表及家电维修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电子爱好者阅读。
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操作维护知识;并结合生产运行和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排除设备隐患、稳定机组运行的技术性、管理性措施。机组的检修内容、施工程序和方法以及检修质量的控制标准,也作了全面的介绍。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搞好机组的安全运行、日常维护和科学检修等工作均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设置管理、检修和生产维护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阅读。
《实用紧固件手册(第3版)》根据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资料编写而成。手册共四篇。篇介绍与紧固件知识有关的基本资料;第二篇介绍与紧固件基础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内容;第三篇按国家标准,分别介绍螺栓、螺柱、螺钉、螺母、自攻螺钉、木螺钉、垫圈、挡圈、销、铆钉、紧固件一组合件和连接副、焊钉等12类标准紧固件的具体品种、规格、尺寸、公差、重量,以及性能和用途等内容,另外,又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新品种(其他紧固件)的规格、尺寸、重量以及性能和用途等内容;第四篇为附录,是本书引用的紧固件国家(行业)标准的索引,以及每个紧固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ISO)程度。《实用紧固件手册(第3版)》可供广大从事与紧固件有关的采购、经销、设计、生产和科研等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需要了解、学习紧固件知识的
本书遵循 行动导向 教学理念,以零件加工为主体,共分11个情境,内容包括:加工中心操作入门、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分析、加工中心编程入门、平面铣削编程与加工、圆弧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工件轮廓铣削编制与加工、模具型腔零件程序编制与加工、槽类零件编程与加工、孔类零件编程与加工、变量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 本书可以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用书,也供相近专业的师生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用书。
《看图学液压维修技能》(第二版)以 用图说话 的方式,以大量的图、表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喻来阐述液压维修技能,内容主要涉及各类液压元件的外观、工作原理和内容结构等基本知识,各种液压元件、回路及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拆装方法、修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本书详细描述了多种硅微机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因为设计和制造传感器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只有经过电学、机械工程、物理和化学培训的工程师才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并胜任此项工作。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本书从有关硅微机械传感器设计所需的基本科学知识开始,论述了包括物理定律的按比例缩小、梁和膜变形的力学、传感原理、流体流动和热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电子电路等众多技术环节。此外还向读者介绍了硅微机械加工工艺和传感器封装的基本知识,并用压力传感器、力学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和流体传感器的众多例子说明了设计、制造和性能方面的有关问题。
本书包括工件外圆和长度测量、内孔和中心高测量、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角度和锥度测量、螺纹误差测量、齿轮误差测量、三坐标测量、三维影像测量、零件综合测量 10 个项目内容,每个项目均 附有训练题、各项目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本书概括了公差、配合与零件测量的主要内容,采用我国公差与配合的新标准,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的理念,突出技术应用性,注重实训和新技术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和机电类专业教材,并可供机械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参考。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液压技术原理与基本结构》以液压技术原理与基本结构为主,共分11个学习领域。内容包括:学习领域一——液压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学习领域二——液压油;学习领域三——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学习领域四——液压泵;学习领域五——液压马达与液压缸;学习领域六——液压控制阀;学习领域七——液压辅助元件;学习领域八——液压基本回路;学习领域九——液压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学习领域十——液压伺服系统;学习领域十一——液压新技术简介。
《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类:液压与气压传动》共分为两篇。篇为液压传动,第二篇为气压传动。液压传动部分主要包括: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以及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性能以及选用,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以及应用情况,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与实例。气压传动部分主要包括: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气动元件,气源装置以及辅件,气动回路,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应用实例,液压气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为方便学生学习,每章末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注重应用性,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等机械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系列教材:液压与气动技术简明教程》以“以学生为中心,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心手脑并用”为教学理念,删减了过多、过难的理论知识,仅将内容聚焦在中职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上,大大地简化了知识内容,打破了原有的体系,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状态相符合,使学生通过任务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变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学习。 《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系列教材:液压与气动技术简明教程》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讲述了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常用到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系列教材:液压与气动技术简明教程》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3203:2005((链条链轮术语》。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在第2章术语表的“标准编号”一栏中,增加等同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编号; ——在参考文献的“标准编号”一栏中,以等同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双编号形式代替原国际标准编号。 本标准代替GB/T 9785—1988《链条、链轮术语》。 本标准与GB/T 9785—1988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中有关学术性、理论性和概念性术语及所涉及词条的所有解释性文字; ——原标准的术语是按链条和链轮分类,本标准的术语是按链条的结构和用途、链条零件、链轮以及和链传动装置相关的辅件来分类; ——原标准的术语词条仅有中文和英文,本标准增加了法文和德文的术语词条; ——本标准增加了参考文献,以及中文(以汉语拼
本书是以液压传动为主、气压传动为辅的机械类、机电类专业的教学用书。全书共分两篇,篇为液压传动,第二篇为气压传动。 篇共十章,、二章为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即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讲述了液压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及辅助元件;第七章为液压基本回路;第八章为典型液压系统及系统的设计简介;第九章为液压伺服系统简介;第十章为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第二篇共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气动元件及其基本回路、气压传动系统实例等。每章前有导读,章后有小结,并有自我检查题及其解答,同时附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等专科学校、职工大学、函授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大专层次的机械类及机电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设计,贯穿“确定项目、自主学习、制定方案、项目实施、反馈评价”的五步教学法,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共4个项目,分25个模块讲述,主要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基本知识,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各类液压和气压传动元件的功用、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功用、原理、特点、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等内容。本书每个模块后均安排有思考题,以便于教学与读者自学。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机械类、机电类专业教材,还可供从事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与使用维护人员学习参考。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者可登录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
本书是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杨电类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概述、液压元件、液压系统基本回路、液压传动系统应用举例、气压传劝概述、气压传动元件、气动系统基本回路、典型气压传动系统及主要元件故障排除等。本书通俗易懂、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注重实用,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统编教材,也可作职业技能培训用书。
本标准代替JB/T 8563—1997《滚动轴承水泵轴连轴承》。 本标准与JB/T8563—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部分图形(1997年版的图la)、c)和本版的图1、图2); ——删除了部分图形(1997年版的图lb)、d)); ——修改了并增加了部分符号(1997年版和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部分后置代号(见表l); ——增加了轴径超过18 mill轴承的代号及其尺寸(1997年版和本版的表2); ——修改了选用的钢材的排列顺序并增加了对保持架和密封圈材料的要求(1997年版的7.1;本版的6.1): ——增加了对采用高碳铬轴承钢制造的轴经过表面感应淬火后的要求(见6.1.2); ——增加了轴径超过30 mlTl的轴、外径超过50 turn外圈的公差(见表4、表3); ——修改了部分公差项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数值(1997年版和本版的表3、表4和表5); ——增加了对振动及其测试方
电液伺服和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应用在一些精密或大型装备中,其设计一般需要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本书不采用繁冗的控制理论的数学分析和设计方法,而是用一种简单易懂的方法阐述其理论,用实用、快速的估算方法,通过实例对电液伺服和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估算和设计。该设计是朝向系统性能值偏于保守的一面进行简化和归纳的,若系统的计算性能未能满足所需的技术条件,实际上仍能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采用分析方法进行校核。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机械电子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机械电子专业液压控制系统相关工作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以及广大机械电子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重点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基础知识、液压与气压元件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分析及系统设计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保养、维护与故障诊断等实用技术。 为保持所讲授知识的完整性,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分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介绍。 本书编写自始自终贯彻实用性原则,努力减少对理论知识与计算公式的推导与演算,并通过较浅显的工程语言分析各数学项的物理意义,达到帮助学习与理解的目的。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泛机械类专业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与自学。
本教材是根据2002年全国高校教学与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与刘延俊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用书。它适合于一般工科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本科生学习《液压与气传动》课程时使用,也可作为目前已经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的参考书。 本教材共分13章,包括教学辅导、实验指导、综合练习三部分内容。其中,前12章是教学辅导部分,与主教材的章节内容相对应,每一章分为重点、难点分析;典型例题解析;练习题三方面内容。第13章为实验指导部分,包含“液压与气压传动”十一个实验,每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参考步骤、实验报告共五方面内容。教材后设置了涵盖全书内容的两套综合练习,据此作为对
本标准代替JB/T5314-1991《滚动轴承 振动(加速度)测量方法》。 本标准与JB/T5314-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GB/T1.1-2000的要求,对标准的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标准的适用范围由内径10mm~120mm扩大至3mm~120mm,并相应增加了内径为3mm~9mm轴承振动测试的有关内容; ——对“轴承振动加速度级”的定义作了补充(见2.1.3) ——对“基础振动加速度级”的定义作了修改(见2.1.4) ——增加了轴承振动加速度级峰值和轴承振动加速度波峰因数的定义(见2.1.6和2.1.7)及其测试的有关内容 ——修改了心轴与轴承内孔的配合公差(1991年版的4.1.6.4;本版的表1) ——增加了内径为3mm~9mm深沟球轴承振动测量时所施加的合成中心轴向载荷值;修改了圆锥滚子轴承振动测量时所施加的合成径向载荷值(1991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
本书从数学建模和试验测试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工件装夹误差的产生机理、分析方法和工件装夹方案的优化设计技术,包括定位正确性、准确性,工件稳定性,夹紧合理性,夹紧顺序合理性模型及其算法等分析方法,以及定位方案优化设计、夹紧方案优化设计、夹紧顺序方案优化设计模型及其算法等设计方法。 本书精心选择了典型的实用案例,详细地说明了机床夹具的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可供夹具和工艺设计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以及供其他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