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表技术领域,从古代的日晷到现代的石英钟表,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岁月。然而日新月异的钟表技术成就,应当首推目前在商业橱窗中展示的各种精密机械钟表和轻巧新颖的石英电子钟表。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这两大类钟表的基本原理和装配、维修技术。 本书主要用于钟表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此,在编写时,特别注意基本原理与实践技术并重;机械技术与石英电子技术共容;时钟机构与手表机构齐备以适应各个方面、各个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的需要。 本书除部分结构设计、齿轮参数计算、尺寸链计算及振动公式推导属高职或高级工培训教育层次外,其他内容均适用于中专、职校和技校的技术教育或初、中级工技术培训。
本书是在保持第五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除旧添新、适当修改而成的。本书内容共分十章。除了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还分别介绍了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检测元件与传感器、自动控制仪表及执行器等;在简单、复杂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后结合生产过程介绍了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类型(例如石油、医药、轻工、食品、林业、冶金、煤矿、生物、环境 )高校相关专业,还可供从事连续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人员参考。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第三版)以信息为主线,从信息的获取、变换、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过程检测技术及显示仪表的基本概念、各种参数和检测方法、信号的变换技术及参数的记录、数字显示等内容;并结合检测系统的组成以及误差的产生,讨论了各种误差的补偿方法及途径;同时介绍了各种检测元件和实际工业过程仪表选型的原则,增加了检测技术的新进展(智能检测技术和现场总线仪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膜式燃气表的结构、计量原理、计量特性、定型鉴定和型式批准、计量检定及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其中重点介绍了膜式燃气表的计量原理和检定。 本书可供从事膜式燃气表的科研、制造、使用、计量检定、维修人员使用,也可作为膜式烯气表的话题培训参考教材。
朱士忠主编的《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第3版)》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基本要求编写的。 《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第3版)》主要内容有: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尺寸的公差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测量技术基础常识、轴套类零件的测量、键与花键的测量、螺纹的测量、盘类零件的测量、箱体类零件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三坐标测量机简介,且附有相应的实验报告与习题。 书中编入的相关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术,贴近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教学需求。在附录中还介绍了测量常用计算方法,以及量具、量仪的保养常识。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1--2007进行合并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3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仪表设备和材料的检验及保管、取源部件安装、仪表设备安装、仪表线路安装、仪表管道安装、脱脂、电气防爆和接地、防护、仪表试验、工程交接验收等。
本书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新的设计方法及国家标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所有现代设计和常规设计方法,数据、图表,内容丰富,具有信息量大、标准新、取材广、规格全、常用结构多,并增加了许多外常用的新产品的规格、选用范围、实用性强、查找方便等特点。 全书共分常用资料,机械零部件与传动设计(一)、(二),液压、气动、液力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基础,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6卷50篇。 本单行本主要介绍各种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型式、技术参数、尺寸系列等。
本书首先介绍了四球机的结构、主参数的测量控制、四球机的检验等内容,旨在使读者对四球机的机械、电子系统有一定了解,为四球机的维护、维修奠定基础;本书详细介绍了四球机试验的标准方法及试验注意事项,使读者正确理解四球机的有关试验方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深入探讨了四球机在油品质量检验、油品研发、柴油抗磨性、内燃机油抗磨性、油品性能对接触疲劳的影响、用改装四球机评定油品剪切安定性、变速变负荷四球机试验等方面的应用,使研发人员合理利用四球机开展新油品、新型添加剂研发,建立新试验方法,以及油品的质量监督。本书可供四球机生产企业、油品及添加剂生产厂家、油品使用单位、油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有关高校以及从事摩擦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和从事检测工作的实验人员阅读。
本书依据LXI规范,以VXI-11为主要研究对象,对VXI中的VXI-11协议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VXI-11协议,使通过VISA编写的测试程序能够访问LXI仪器,为LXI仪器的研制实现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LXI仪器发现机制、网络仪器服务器结构、VXI-11核心和终止通道、VXI-11中断通道、RPC程序开发、系统测试和验证等。 本书可供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
《谐振式传感器》讨论了谐振式传感器所涉及的共性基础理论和几种有代表性的谐振式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谐振式角速率传感器、谐振式直接质量流量传感器和声表面波谐振式传感器等。 《谐振式传感器》可供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为编写指导,以典型项目任务为依托,以仪器的实际分析应用为学习情境,通过知识点拨、知识运用和知识拓展等环节全面介绍了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操作练习等。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项目、任务的选择均来自生产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每个学习项目中均穿插学习评价习题,便于及时检查、总结和提高。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应用化工、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指导教材,对从事企业生产、分析操作人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仪表;能够分析和解决制浆造纸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方面问题的能力,能运用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去设计简单控制系统。了解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控制系统等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钣金设计与焊接设计教程实训指导/高职高专实验实训 十二五 规划教材》以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软件为平台,选用较典型的电脑中的光驱支架钣金件、螺旋送料装置焊接组件、多级除尘器焊接组件为实例,侧重对学生进行钣金设计和焊接设计应用能力的训练。 书中内容全面实用、条理清晰、讲解详细、图文并茂,有助于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学会运用Pro/E进行钣金设计和焊接设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钣金设计与焊接设计教程实训指导/高职高专实验实训 十二五 规划教材》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焊接专业以及焊接、钣金培训用实训教材,也可作为钣金设计和焊接设计从业人员的实训参考书。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工艺与设备》共有6章,主要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工艺基本理论、检修基地工艺设计原则和方法、城轨车辆零部件的损伤形式和处理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工艺与设备》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亦可以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由于连生、于翔所著的《海洋仪器研制的信息法--以悬浮颗粒图像仪设计为例》介绍一种海洋仪器研制的新方法——“海洋仪器研制的信息法”。为了清楚的叙述方法,书中以“悬浮颗粒图像仪”的研制为例,力求方法与实际相结合,使读者 容易理解方法,同时也系统了解了“悬浮颗粒图像仪”的有关知识。全书共分五部分,按照海洋仪器研制的实际过程展开。 部分介绍项目提出;第2部分介绍方案预研;第3部分介绍方案设计;第4部分介绍方案实现;第五部分介绍试验验证。本书可供从事仪器研制的科技工作者、仪器开发公司人员、相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央空调基本知识、中央空调负荷与送风量、风系统设计、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新风净化空调工程、地源热泵介绍、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及计算、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选型方案案例、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流程、通风空调工程计量与计价。
按照新的专业要求更新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体系等内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第2版)》以测控技术为主线,以通俗简要的方式介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概况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现代机械强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虑了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总体设置和安排。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弹性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强度理论、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屈服准则、含裂纹体的强度理论和疲劳理论等。内容讲述由浅入深,有分析,有实例,理论联系实际。第1章介绍了现代机械强度的基本概念,以及与传统机械强度理论的区别;第2章到第4章着重介绍复杂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常用的机械强度理论和屈服准则,这些内容是机械强度的基础理论;第5章介绍含裂纹体的强度理论;第6章讨论疲劳理论和疲劳寿命估算问题。每一章的内容,均从基本概念入手,再引入机械强度理论和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掌握本书的主要内容,针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精心选编了例题和复习思考题。这样,通过本
本书是 微机电系统 课程的配套教材,系统介绍了微机电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前景、微机电系统的材料、微机电系统的加工、微机电系统的组成、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及测试,重点介绍了适合于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的柔顺机构和平面折展机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各章末均附有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本书为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2001年出版的《仪器分析》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库仑分析、电位溶出分析与极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