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保持第五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除旧添新、适当修改而成的。本书内容共分十章。除了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还分别介绍了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检测元件与传感器、自动控制仪表及执行器等;在简单、复杂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后结合生产过程介绍了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类型(例如石油、医药、轻工、食品、林业、冶金、煤矿、生物、环境 )高校相关专业,还可供从事连续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人员参考。
本手册以我国的轴承国家标准及轴承产品样本为基础,参照国外主要轴承公司(厂)近年来的轴承产品样本,按照轴承结构和类型尺寸系列编制而成。本《手册》包括外轴承代号对照、外轴承公司(厂)补充代号说明、外轴承公差等级、游隙代号对照、外主要轴承公司(厂)名录等。手册采用国家标准,内容实用,编排合理,查询方便。可供轴承生产、经营部门广大技术人员、计划生产管理人员、机械维修人员、仓库管理人员、供销和外贸工作人员查阅使用,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能源计量器具应用技术指南编委会》编写的《能源计量器具应用技术指南》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能源计量器具(流量)在企业的应用和技术规范要求,汇集了各企业在能源计量器具的选型、安装、现场调试、正确使用、维护检修、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案例。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石化企业生产实践中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实践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思考与改进,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是各生产企,业保障计量器具有效运行的参考资料,且通俗易懂。《能源计量器具应用技术指南》是各行业从事能源计量器具(流量)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富有实际经。验的一本技术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培训教材
全书共15章,分别是绪论、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波谱综合解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经典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析法。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涵盖了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现代仪器分析知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章结尾设置本章小结,全面概述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的原理和公式,并编写了适量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师生,也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膜式燃气表的结构、计量原理、计量特性、定型鉴定和型式批准、计量检定及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其中重点介绍了膜式燃气表的计量原理和检定。 本书可供从事膜式燃气表的科研、制造、使用、计量检定、维修人员使用,也可作为膜式烯气表的话题培训参考教材。
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现代光电仪器的共性技术和设计方法。从仪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入手,根据光电仪器的主要共性技术,详细地讲解了光电仪器的设计和系统集成,并且给出了大量翔实的案例。全书分为6章,包括仪器设计概述、现代仪器设计方法、光电仪器主要共性技术、光电精密仪器的总体设计、智能光电仪器设计,以及现代光电仪器设计案例。 本书内容完整、文字简洁、条理分明、概念清晰、观点统一、易于理解,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光电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于从事光电及相关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常用工具仪器的使用;重点介绍了在仪表维护中如何进行温度参数、压力参数、流量参数、物位参数的测量和一些新型仪表的应用;重点介绍了PID参数整定、常用调节阀结构、“FISHER”、“西门子”智能阀门定位器的调校、联锁系统的组成及应用。每章都配备了一定量的插图,基本概念清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本书坚持按岗位需要培训的原则,在保证基本知识连贯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力求浓缩精炼,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本书可作为各类技工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职工大学及各类电气自动化技术培训班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以测试流程为主线,围绕工程测试系统的设计,根据学科发展和知识更新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的要求,充分考虑经典传感测试理论与现代测试方法的融合、传统的测试技术与**的信息科学技术的融合,注重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内容的先进性和新颖性,着重介绍测试系统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传感器及其应用、信号变换与调理、信号分析与处理、现代测试技术。 本书文字简练,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深浅适当,列举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避免了繁杂的数学推导,便于教学和自学。
本书为全国火力发电工人通用培训教材之一。全书共三篇十一章。主要内容有:热工计量标准及考核;温度测量仪表;压力测量仪表;流量测量仪表;特殊测量仪表;调节系统的整定与试验;可编辑调节器与集散系统;调节机构和DF系列指示调节仪;锅炉设备的自动调节;热工信号与保护;程序控制。每章后均有复习题配合学习。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对目前热工过程正在使用的和将要使用的热工仪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介绍了仪表及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着重介绍了仪表及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校验方法安装方法等。反映了近年来检测领域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发展,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力技术类火电厂集控运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自动化类检测技术及应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热工测量及仪表”和同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使用角度阐述了万用表的原理,介绍了万用表的使用技巧示例。全书共分六章,章讲述指针式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正确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第二章讲述数字式万用表的组成原理,选用原则与使用注意事项;第三章讲述万用表的使用技巧与功能扩展;第四章介绍万用表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方法:第五章介绍检修万用表及电子仪器的方法;第六章介绍万用表的使用技巧示例。 本书的特点为:①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②实用性强;③各章节保持相对独立,读者可以阅读全书,也可以选读某一章节或某一示例。本书适于电工与电子技术人员、家电维修人员和无线电爱好者,以及在校学生、岗前培训人员阅读。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电工学、电子学、自动化及仪表方面的有关知识,重点介绍了自动化及仪表技术的各方面知识,既在第三单元进行了综述和汇总相关基本知识,又分别介绍了测量及仪表知识、部分新型显示仪表、控制规律及仪表,对简单控制系统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对其他各类控制系统、典型化工过程控制方案做了说明。通过八个综合训练任务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和读识、操作能力。 本书适用于无电工电子学基础,希望尽快掌握一些仪表、过程控制有关知识的学生,也可作为仪表工培训教材。
本标准是在GB/T 9246--1996《显微镜 目镜》的基础上经过修订补充而成的。 本标准与GB/T 9246--1996的主要差异为: ——在范围中取消摄影目镜、投影目镜; ——按视场数分类中,增加了超广视场目镜;增加了按像差校正状态分为普通目镜和平场目镜;增加了按出瞳距离分类分为普通目镜和高眼点目镜; ——将目镜与成对使用的目镜分开,突出了用于双目显微镜观察的成对目镜的要求;将两目镜光轴与配合外径的同轴度要求用“角度”表示,并规定为8;增加了带视度指示的目镜及视度“零位”要求;增加了平场目镜性能要求;高眼点目镜确定其有效出瞳距离应不小于18 mm; ——将试验工具“目镜综合性能检查仪”改为“焦距仪、显微镜架、测微尺、10×/49×物镜、前置望远 镜及连接架和视度管”等常规仪器。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现代仪器科学技术是机械、光学、电学、计算机以及控制技术的综合,其制造过程涉及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广泛、加工方法多样化。本书介绍了一些常用仪器加工方法和基本制造原理及相关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加工精度与制造质量监控技术、常用仪器仪表材料特性和选材方法、精密机械制造、特种加工、仪器仪表元器件的成形工艺及特殊工艺、制造自动化、装配与调整、微电子机械系统制造技术等内容。 本书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制造技术类教材,也可作为仪器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制造技术类教材,也可作为仪器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