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仪表维修常用仪器及工具的使用、自动化装置故障诊断方法、压力测量仪表、物位测量仪表、流量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在线分析仪表、调节阀、安全栅等辅助单元仪表、控制系统、DCS、PLC与ESD、旋转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等的维护、常见故障与处理及故障实例分析。 本书可作为仪表维修人员的参考用书,也适合职业院校自动化仪表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参考。
在钟表技术领域,从古代的日晷到现代的石英钟表,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岁月。然而日新月异的钟表技术成就,应当首推目前在商业橱窗中展示的各种精密机械钟表和轻巧新颖的石英电子钟表。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这两大类钟表的基本原理和装配、维修技术。 本书主要用于钟表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此,在编写时,特别注意基本原理与实践技术并重;机械技术与石英电子技术共容;时钟机构与手表机构齐备以适应各个方面、各个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的需要。 本书除部分结构设计、齿轮参数计算、尺寸链计算及振动公式推导属高职或高级工培训教育层次外,其他内容均适用于中专、职校和技校的技术教育或初、中级工技术培训。
本书是在保持第五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除旧添新、适当修改而成的。本书内容共分十章。除了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还分别介绍了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检测元件与传感器、自动控制仪表及执行器等;在简单、复杂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后结合生产过程介绍了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类型(例如石油、医药、轻工、食品、林业、冶金、煤矿、生物、环境 )高校相关专业,还可供从事连续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人员参考。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第三版)以信息为主线,从信息的获取、变换、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过程检测技术及显示仪表的基本概念、各种参数和检测方法、信号的变换技术及参数的记录、数字显示等内容;并结合检测系统的组成以及误差的产生,讨论了各种误差的补偿方法及途径;同时介绍了各种检测元件和实际工业过程仪表选型的原则,增加了检测技术的新进展(智能检测技术和现场总线仪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与维护》全面系统地介绍在电子产品生产、调试、维修工作中各种常用检测仪器仪表的基本结构、适用场合、功能特点以及基本操作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万用表、电压表、频率计数器、钳形表、示波器、兆欧表、信号发生器、场强仪的种类特点与其典型仪器的按钮功能,以及在调试、维修和测量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全书重点在于技能操作的展现,突出技能传授的特点。 《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与维护》适合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电类专业“仪器仪表使用与维修”课程的教材,也适合电子产品生产、调试与维修的技术人员、售后服务和维修人员以及业余爱好者阅读。
本书全面讲解了过程控制及仪表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系统分析设计方法、生产实践中典型的系统集成实例以及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本书共11章,包括绪论,信号的联络、传输及转换,控制系统防爆措施,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单回路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其他控制系统及过程控制在冶金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本书系统性强,内容上简单易懂,重点突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培养读者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测控、电气工程等专业本、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配有免费电子课件,欢迎选用本书作教材的老师发邮件到 jinacmp@163 .corn索取,或登录WWW.empedu.com下载。
本手册以我国的轴承国家标准及轴承产品样本为基础,参照国外主要轴承公司(厂)近年来的轴承产品样本,按照轴承结构和类型尺寸系列编制而成。本《手册》包括外轴承代号对照、外轴承公司(厂)补充代号说明、外轴承公差等级、游隙代号对照、外主要轴承公司(厂)名录等。手册采用国家标准,内容实用,编排合理,查询方便。可供轴承生产、经营部门广大技术人员、计划生产管理人员、机械维修人员、仓库管理人员、供销和外贸工作人员查阅使用,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机械原理》内容包括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在内容的取舍和阐述方面,《机械原理》着重阐述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使论述尽可能深入浅出,删除了一些偏于理论性的内容,列举了大量工程案例,结合工程实际阐明理论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内容的编排是从机械的共性分析(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及动力学分析),过渡到典型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间歇运动机构),落脚点是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机械原理》使教师能够按照理论体系脉络清晰地讲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对学生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
天平、砝码和秤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计量仪器。《天平 砝码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JJG13-1997《模拟指示秤》、JJG14-1997《非自行指示秤》、JJCJ46-2004《扭力天平》、JJG98-2006《机械天平》、JJG99-2006《砝码》、JJG156-2004《架盘天平》、JJGJ71-2004《液体相对密度天平》、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JJG1036-2008《电子天平》等计量检定规程和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计量技术规范,详细介绍了广大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天平、砝码、秤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方法。 《天平 砝码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适合广大相关基层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计量器具使用、检定、维修和管理人员使用与阅读。同时,也适用于岗位培训或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碳硫分析属于分析科学范畴中的高速分析系列,快、准、简、廉的碳硫高速分析方法对钢铁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书共20章,第1~7章较集中地介绍了碳硫分析的新理论;第8—12章介绍了仪器的理论创新及碳硫分析仪器;第13—20章重点讨论了方法原理的创新及新方法。 本书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生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讨问题,具有新颖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供钢铁、机械、地质、环保等理化科技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教师、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参考。
朱士忠主编的《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第3版)》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基本要求编写的。 《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第3版)》主要内容有: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尺寸的公差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测量技术基础常识、轴套类零件的测量、键与花键的测量、螺纹的测量、盘类零件的测量、箱体类零件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三坐标测量机简介,且附有相应的实验报告与习题。 书中编入的相关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术,贴近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教学需求。在附录中还介绍了测量常用计算方法,以及量具、量仪的保养常识。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本书为全国火力发电工人通用培训教材之一。全书共三篇十一章。主要内容有:热工计量标准及考核;温度测量仪表;压力测量仪表;流量测量仪表;特殊测量仪表;调节系统的整定与试验;可编辑调节器与集散系统;调节机构和DF系列指示调节仪;锅炉设备的自动调节;热工信号与保护;程序控制。每章后均有复习题配合学习。
本书是根据1999年*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理科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Ⅱ)》编写的。《仪器分析学习指导》共17章,包括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分析法以及复杂体系的综合分析等。每一章内容由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内容提示、常用公式、基本概念和术语、疑难问题解析以及综合练习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综合练习又包括一定数量的例题和自检题。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化学、化工、环境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为“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读本 (中级工) 》之一。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化工仪表工职业标准》编写。 本书以仪表中级工应该掌握的内容为基础,介绍的内容有各种流量、温度、压力、物位检测仪表的测量原理、方法以及安装、故障判断处理;显示仪表的组成和操作;控制仪表的原理和组成;执行器的结构、安装和故障分析;控制系统;自动信号报警、联锁与可编程控制器;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 本书侧重实际操作,如仪表安装、故障处理等,力求实用。 本书可作为石化、化工、炼油、轻工、冶金等部门的仪表维修工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仪表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首先介绍了四球机的结构、主参数的测量控制、四球机的检验等内容,旨在使读者对四球机的机械、电子系统有一定了解,为四球机的维护、维修奠定基础;本书详细介绍了四球机试验的标准方法及试验注意事项,使读者正确理解四球机的有关试验方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深入探讨了四球机在油品质量检验、油品研发、柴油抗磨性、内燃机油抗磨性、油品性能对接触疲劳的影响、用改装四球机评定油品剪切安定性、变速变负荷四球机试验等方面的应用,使研发人员合理利用四球机开展新油品、新型添加剂研发,建立新试验方法,以及油品的质量监督。本书可供四球机生产企业、油品及添加剂生产厂家、油品使用单位、油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有关高校以及从事摩擦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和从事检测工作的实验人员阅读。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信息技术规划教材,是吉林省“智能仪器”精品课程教材。本书结构合理,章节灵活组合,内容系统、新颖、翔实,可教性和实践性强。本书以信号采集、数据处理、人机接口与通信为基础,加强了软件设计方法、可测试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等内容,增加了DSP、FPGA/CPLD、∑-△型24位A/D转换器、USB接口、触摸屏、条图显示、非线性决策滤波算法、智能传感器、网络仪器等当今智能仪器的先进技术的介绍。本书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自我测试等可通过精品课程网站(http://znyq.jlu.edu.cn)浏览或下载。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机电识图丛书》之一。 本书主要介绍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电气设备控制图、电子线路图、零件图与装配图、气动设备图、典型控制系统的原理图、仪表施工图、DCS控制系统图、PLC梯形图的识读方法。本书取材新颖,简明实用,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以典型图例为主讲述一般规律,并列举生产实践中的实例,以便举一反三。本书知识系统、全面,力求使使用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读懂化工仪表安装、调试和维护所需的图纸,提高读图能力。 本书适用于化工企业及相关行业从事仪表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技术工人学习和参考。本书可作为工艺、电气、机械技术工人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高校教材《光电大地测量仪器学》的配套教材。 为加强《光电大地测量仪器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光电大地测量仪器方面的检测、检修及操作技能,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书。本书的内容包括:《光电大地测量仪器学》各章的思考题、部分章节的例题;课堂实验指导书;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的检定方法;6''级、2''级光学经纬仪和S3级水准仪的检修、调整;几种系列的光电测距仪和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使用操作方法,以及光电测距仪部分项目检测结果和PC-1500平差计算程序。 本书是测量工程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测绘工作者、光电大地测量仪器检测与维修人员参考。
本标准对应于国际照明委员会出版物CIE 15:2004《色度学》和CIE S 005:1999《应用于色度学的标准照明体》,与CIEl5:2004和CIE S 005:1999的一致程度是非等效,主要差异是在表1、表2、表3中增加了照明体C的光谱功率分布和色度值。 本标准代替GB/T 3978—1994《标准照明体及照明观测条件》。 本标准与GB/T 3978—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为“标准照明体和几何条件”; ——将范围修改为:“本标准适用于颜色测量、计算和评价中照明体和几何条件的应用和表示。”; ——修改照明体、CIE标准照明体、CIE光源的定义(本标准的3.1~3.3),增加几何条件、参考平面、采样孔径等定义(本标准的3.4~3.10); ——修改原标准中的6种标准照明体为2种:A和D65(本标准的4.1和4.2); ——增加计算CIE标准照明体A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SA(λ)的式
本规程根据《关于下达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度技术标准制定或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7-]555号)下达的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编制。 绝缘电阻表端电压测量电压表是在绝缘电阻表的检定中进行端电压测量的新型仪器,其特点是输入阻抗高、测量电压高。本规程根据其特点,结合我国高阻检定设备的特点,从技术要求、测量方法、检定记录和证书格式等方面进行统一和规范,进而规范绝缘电阻表端电压测量电压表的检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电力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巧成、陈伟斌、王莉。
本书主要介绍当前工业现场常用于液体、气体和蒸汽测量的流量仪表。这些流量仪表包括转子流量仪表、电磁流量仪表、涡街流量仪表、超声波流量仪表和科氏质量流量仪表。流体流量的测量技术是流体物理量测量中为复杂的一种。从目前国际潮流来看,体积流量的测量采用超声波流量仪表是发展的主流,该流量仪表的销售增长率为同类流量仪表之。同样,在质量流量测量方面,科氏质量流量仪表与同类流量仪表相比占有*的优势。本书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这两种流量仪表进行重点阐述。本书还引入了国外*的一些流量测量方法,在电磁流量仪表中有电容测量方法、未满管道的流量测量方法和批处理式方法等。在超声波流量仪表中有3通道和5通道波束的测量方法。在质量流量计中着重介绍单管科氏质量流量仪表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以上这些在国内同类书籍中很少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