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装包含《面包板电子制作130例》四色印刷图书和全部配书电子元器件套件,内涵电子基础知识、130个电子制作的原理、装配说明以及配套的电子元器件,读者使用本套装,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还能亲自制作出电子产品,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实验采用面包板,即插即拔,安全易操作。本套装无年龄限制,适合任何一位电子爱好者,是小学生科技特长、中学生课内外兴趣班以及电子爱好者从新手到高手的良师益友。
本书介绍了220kV及以下电缆的选型和应用;包括对导电线芯、绝缘层和保护层材质的比较和选用;对电缆额定电压、中高压电缆金属护层的感应电压和电流等基本性能的选用;按稳定负荷、断续和短时负荷、冲击负荷、允许电压降、短路热稳定、经济电流密度等要求选择电缆截面积;对中性线、保护接地线、金属屏蔽层截面积的选用;对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阻燃电缆、耐火电缆、矿物绝缘电缆、预制分支电力电缆、防(耐)水电力电缆、风电用耐扭曲电力电缆、耐高温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耐寒电缆、防白蚁电缆、氟塑料绝缘电力电缆、通用橡套软电缆、矿用橡套软电缆、船用乙丙橡胶绝缘电缆、常用控制电缆、本质安全型信号控制电缆、常用计算机电缆、中、低压变频器专用电缆、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用控制信号电缆和交、直流牵引电缆、海底电力电缆、光纤复合
本手册共分三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本书为电线电缆材料部分,内容包括:电线电缆和光缆所用的金属、纸、纤维、带材、光纤、电磁线漆、油料、塑料、橡胶皮等材料,全面介绍了各种材料的品种、组成、性能、用途、技术要求及有关性能的试验方法。新增附有截止到2007年的电线电缆相关标准目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可供电线电缆产品生产、科研、设计和使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部分为GB/T 5023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227—1:2007《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第3.0版(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GB/T 5023的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了IEC 60227-1:2007的前言;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 本部分代替GB 5023.1—1997《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本部分与GB 5023.1—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3.1.1中标志的连续性; ——删除了4.1.1中“任一多芯电缆均不应使用红色、灰色、白色”的要求,增加了条文的注“宜避免使用红色和白色”; ——删除了4.1.2中注“无护套双芯平行软线的绝缘线芯无需识别”,修改了三芯、四芯、五芯电缆的色谱; ——将4.1.3注中
GB/T4909《裸电线试验方法》分为十二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尺寸测量; ——第3部分:拉力试验; ——第4部分:扭转试验; ——第5部分:弯曲试验——反复弯曲; ——第6部分:弯曲试验——单向弯曲; ——第7部分:卷绕试验; ——第8部分:硬度试验——布氏法; ——第9部分:镀层连续性试验——多硫化钠法; ——第10部分:镀层连续性试验——过硫酸铵法; ——第11部分:镀层附着性试验; ——第12部分:镀层可焊性试验——焊球法。 本部分为GB/T4909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4909.3-1985《裸电线试验方法拉力试验》。 本部分与GB/T4909.3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1.1-2000的要求,对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并对部分文字进行了修饰; ——增加了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电气设备绝缘试验及在线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呈现的极化、电导、损耗性能以及沿面放电、局部放电和绝缘老化等过程;介绍了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正切、泄漏电流和局部放电的测量方法,对直流耐压试验、工频耐压试验及其测试结果做了分析判断;另外,还介绍了局部放电测量、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倍频感应电压、操作波感应耐压以及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等。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我国现行的有关规程介绍了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电力电缆等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方法。 本书注意吸收国内外近年来在线检测的新成果,主要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供电力部门或其他行业从事
本标准代替GB/T 7598——19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比色法)》。 本标准与68/T 7598—1987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将本标准的名称修订为《运行中变压器油水溶性酸测定法》。 ——修改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对原标准中的pH标准缓冲溶液、pH标准比色溶液和指示剂增加了有效使用期。 ——对原标准中的指示剂做了修订。 ——对原标准增加了pH标准比色溶液的配制步骤。 ——对原标准中的比色步骤做修订。 ——对比色法的精密度进行了修订。 ——将原标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重新编排。 ——在附录中增加了酸度计法和该方法的精密度。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丽萍、肖秀媛、
陈宝璠编著的《实用建筑安装电工手册》全书包括2大部分共8章,内容分别是建筑安装电工操作基本知识、电工基本操作、安全用电基本常识、普通导电材料、特殊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磁性材料和其他电工材料。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建筑电工的安装操作及其材料的选择,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并以实用为目的,以强化实际应用为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建筑安装电工手册》力求体现建筑电工的安装操作新技术、新规范,突出先进性和应用性,适用面广,不仅可作为从事建筑电工、电气和设备安装、维护、管理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质检部门、建设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建筑电工与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具书,还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市政工程、曼境设备、水电工
本书以*电气工程材料标准规范为依据,以电气材料的选择为主线,以翔实的资料,大量的插图、表格、数据,对常用电气材料从分类、规格、性能和技术参数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电气图形符号、裸电线与母线、电缆、高低压电器器材等。 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对如何进行电气工程材料管理以及选用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书可供电气工程设计以及材料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时参考。
内德 贾里里*的《基于压电材料的振动控制-- 从宏观系统到微纳米系统(精)》介绍了活性材料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压电材料和压电陶瓷,广泛讨论了在各种振动控制系统中所用到的压电材料和结构,包括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的基础知识以及压电传感器和作动器等内容。本书还介绍了基于压电材料的微机电系统(MEMS)和纳米机电系统(NEMs)的建模、控制与实现方面的*新研究进展。本书内容还包括:实际系统中作动器和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可供读者参考的一些应用案例;连续系统的振动;其他几种较为重要的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材料、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等。 本书对于从事振动控制、智能结构、系统动力学和微纳米机电系统控制研究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学生而言,是一本非常值得研读的书籍。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厂、交流变电站的埋地钢管、接地网防腐蚀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其他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可以参考采用。2007-12-01实施。
《电线电缆手册》共分三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 本书为电线电缆产品部分,内容包括:裸电线与裸导体制品、绕组线(电磁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五大类产品的品种、规格、用途、技术指标、性能要求和设计计算、试验方法与测试设备等;并对电缆护层的结构、性能、受力计算,以及护层的性能试验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在附录中不但列有常规资料,而且附有截止到2007年的电线电缆相关标准目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可供电线电缆生产、科研、设计和使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适合电路设计师、电装工艺师、无线电装接工等人员的阅读及使用,也可以作为多芯电缆制作、验收的培训教材。多芯电缆也即电子装联技术中常说的“低频电缆”,本书将电缆的制作从导线加工开始到线束的组成、穿套、装配、焊接、压接等方面,从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及是否合格的条件和判定方法等方面,作了图文并茂的论述。另外,对热收缩套管在制作中的工艺处理、电缆标识及检验、包装运输及储存等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本书以易懂好学的方式讲解了维修电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常用电器的维护技巧,是一本适合维修电工初学者学习和实践的技术入门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低压电气元件认识、直流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典型拖动控制线路、电力变压器的结构、低压配电柜及其接线技术、*式断路器控制电路的接线、低压线路功率因数补偿的补偿电容和无功功率补偿器、铸造类设备维修(中频炉、抛丸机、台车式电阻炉的原理和维修)、LD电动单梁天车、桥式天车、车床的电路原理和维修、磨床电路原理和维修、钻床的维修、齿轮机床的维修、*铣床电器原理和维修、摇臂钻床电路原理和维修、焊接类设备的维修、切割设备结构与维修、电容自动调高CHC-200D系统及安全用电技术等内容。本书适合于维修电工初学者及其他电工从业人员
本书介绍了一些超高密度磁记录用的高磁晶各向异性的磁性薄膜的制备、性能表征和磁性。在超高密度磁记录中,记录介质的稳定性成为关键问题。要进一步提高磁记录密度,磁性记录晶粒的尺寸将低于10nm,这样小的晶粒尺寸,热扰动引起的超顺磁行为将影响磁记录介质的稳定性。L10-FePt有序合金由于具有极高的磁晶各向异性(7′106J/m3),可以在极小晶粒尺寸(3~5nm)下仍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所以近年来对L10有序结构的L10-FePt薄膜的研究成为磁记录的一个热点。L10-FePt相纳米复合薄膜作为超高密度垂直磁记录介质的实用化还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降低L10-FePt薄膜的有序化温度;二是L10-FePt颗粒薄膜的垂直(001)取向,三是消除磁性颗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上磁记录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论述了作者和合作者在高磁晶各向异性
本书介绍了一些超高密度磁记录用的高磁晶各向异性的磁性薄膜的制备、性能表征和磁性。在超高密度磁记录中,记录介质的稳定性成为关键问题。要进一步提高磁记录密度,磁性记录晶粒的尺寸将低于10nm,这样小的晶粒尺寸,热扰动引起的超顺磁行为将影响磁记录介质的稳定性。L10-FePt有序合金由于具有极高的磁晶各向异性(7′106J/m3),可以在极小晶粒尺寸(3~5nm)下仍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所以近年来对L10有序结构的L10-FePt薄膜的研究成为磁记录的一个热点。L10-FePt相纳米复合薄膜作为超高密度垂直磁记录介质的实用化还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降低L10-FePt薄膜的有序化温度;二是L10-FePt颗粒薄膜的垂直(001)取向,三是消除磁性颗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上磁记录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论述了作者和合作者在高磁晶各向异性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电工材料(第四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配电子课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绝缘材料、普通导电材料、特殊功能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和其他电工材料。 《电工材料(第四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配电子课件)》由叶录京、张伟主编,韩淑刚、王雪、刘元聚参加编写;崔兆华审稿。
本书在介绍了电力电缆结构特点和性能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电缆头的电场分布和应采取的措施,详细介绍了电缆的选择、设和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对电缆的维护检修、电缆的电气试验及故障测寻等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附录中收编了电气装置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电缆运行规程以及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和预防性试验规程中有关电缆线路的内容。本书可供从事电缆施工及试验专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
本手册共分三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本书为电线电缆产品部分,内容包括:裸电线与裸导体制品、绕组线(电磁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五大类产品的品种、规格、用途、技术指标、性能要求和设计计算、试验方法与测试设备等;并对电缆扩层的结构、性能、受力计算,以及护层的性能试验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在附录中不但列有常规资料,而且附有截止到2007年的电线电缆相关标准目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可供电线电缆产品生产、科研、设计和使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为进一步提高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状况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能反映每一设备的具体试验过程,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特组织编写了这套《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技术丛书》,共8册。本套图书的特点是:①对每一设备的每一试验,均从试验目的、试验周期及判断标准、试验方法、试验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处理、结果分析判断等方面予以介绍;②精简试验原理及有关结构的讲解,细化试验步骤;③给出一些具体的试验范例,方便读者参照进行试验;④引入了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新工艺和新方法;⑤附录中给出了预规中的相关条文,可便于查阅。 本书是《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技术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电力电缆,架空电力线路、母线和二次回路的预防性试验,具体包括纸绝缘、橡塑绝缘、自容式充油电力电缆试验,电力电
为给带电作业工具及安全工具的试验提供全面和具体的试验指导,确保这些工具在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本书结合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并参考国电发[2002]777号《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试行)的要求,介绍了带电作业工具及安全工具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涉及的工具范围主要包括硬质绝缘工具、软质绝缘工具、绝缘斗臂车、绝缘防护用具、绝缘遮蔽用具、屏蔽用具、金属承刀工具、检测及检修工具、清洗工具、安全工具、绝缘手工工具等。针对各稗工具的电气、机械、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性能要求,逐一介绍了每一种工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预防性试验,能在实践中依此进行试验。 本书可作为带电作业工具及安全工具的试验人员、生产制造企业技术人员、电力企业安全及带电作业操作人员的工作常备用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安全生产自理及技术
本书从使用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简称XLPE绝缘电缆)材料、结构等方面的性能,并以此为基础重点讲述了XLPE绝缘电缆选型、安装、运行、维护、交接、预防性试验的标准和要求,介绍了一些电力部门使用该种电缆的经验,分析了XLPE绝缘电缆的发展趋势。 本书是使用XLPE绝缘电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工作手册,也可供电力部门有关人员参考。
《电气绝缘系统重复脉冲产生的电应力》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电老化评定的通用方法 ——第2部分:当前技术发展水平 本部分是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2068-1:2003《电气绝缘系统重复脉冲产生的电应力第1部分:电老化评定的通用方法》(第1版,英文版)。 本部分在技术内容上与IEC 62068-1:2003无差异。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气绝缘材料与绝缘系统评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1)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江晟电机厂有限公司、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巨峰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