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和智能变电站建设与改造的要求,制定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高压设备智能化的技术特征和硬件结构,提出了基本技术要求和应用原则。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110kv及以上高压设备的智能化设计和改造。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有为、吴立远、邓彦国、李刚、苏瑞、周泽听、万博、王冬青。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简要解答了10~110KV架空电力线路运行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线路构造、线路接地和防雷、线路竣工验收、线路运行维护、线路安全运行、线路经济运行、线路运行技术管理、线路超重知识、线路继电保护知识、线路测试仪表等方面的知识。此书可作为四级及时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运行工人的学习资料,也可供其他线路运行人员及厂矿、农村电工的学习参考。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和附录I为资料性 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试验研究分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军阳、王健军、王东烨、田勇、杨铁军、钟雅风。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书包括高电压绝缘、高电压试验、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三篇。主要内容有: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固体、液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电力系统污闪及防污闪技术;电气设备的绝缘试验;绝缘油的气相色谱试验与分析;常用电气设备的试验、检测与诊断;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线路和绕组的波过程;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电力系统防雷;电力弱电系统防雷保护;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电力系统绝缘配合。本书可供电力工程类专业的本科教材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师生使用;亦可供电力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查阅、参考。
本标准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2002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2]973号文)的安排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实验实训规划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含《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所列电气设备绝缘试验,同时增补了绝缘子串电压、电场分布测量,接地电阻与土壤电阻率的测量两个试验。章主要介绍高电压试验中的安全知识,第二章介绍电气设备绝缘特性试验,第三章介绍电气设备绝缘强度试验,第四章介绍实验室常用的高电压测量设备,第五章简要介绍数理统计在高电压试验中的应用。 本书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自学用书或参考用书。
为总结电力生产事故教训,防范同类事故发生,对近几年发生的事故进行了梳理和汇总,按设备类型和故障类型收录78例典型故障,对故障发生概况、现场和解体检查情况、事故原因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在隐患排查、故障定位和分析、家族缺陷认定、故障防范等方面提供了交流学习的范例。主要包括组合电器故障23例、断路器故障36例、隔离开关故障9例、开关柜故障10例。
本书是“通信电源设备使用维护手册”丛书之一,全面介绍了通信信息系统防雷接地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为10章:前3章介绍防雷接地和通信网络基本理论,包括雷电基本概论、通信供电系统及雷电影响通信设备基本规律等;第4~8章介绍防雷接地具体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地网、通信局(站)防雷、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防雷元器件、避雷器等;第9章主要介绍防雷接地维护管理方法;第10章介绍防雷接地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探讨防雷接地技术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书大量采用了在实际中提炼出来的具有良好实施效果的应用技术、经验及方法,避免了某些深奥的论述和烦琐的理论计算。本书语言简洁,内容通俗实用,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是从事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通信院校有关专业的课本或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主要阐述现代电力系统中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的相关内容,包括超高压交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和超高压直流输电三部分。全书共分十二章。章总体介绍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特性以及实现方式等。第二、三、四章阐述和分析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基本参数、特性及其等值电路。第五章讨论不同补偿方式下超高压输电线路上的电压和无功功率分布情况。第六章对超高压输电在正常和事故后运行方式下的状态和损耗进行分析计算。第七章讨论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单向连接状态。第八章介绍提高超高压线路输电能力的措施。第九章阐述柔性交流输电的基本原理。第十、十一、十二章讨论超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力系统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力工程的科研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在主要技术内容上参照国际大电网会议技术报告Cigre33/14.05《高压直流换流站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CIGRE PUBLICATION NO 34,1989)及GB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eqv IEC 60099-4:1999)进行制定。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代替JB/T 8976-1999《熔断器式隔离开关》。 本标准与JB/T 897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原标准产品极数为三极、二极,现标准的极数只有三极;原标准有配有熔断撞击器的熔断体,现标准取消了配有熔断撞击器的熔断体;原标准要求铭牌放在“正面明显部位”,现标准改为放在“明显部位”;原标准的铭牌有“证书号码”,现标准取消了“证书号码”的要求,增加了“熔断器型号及熔断体的*额定电流和耗散功率的要赯;原标准的冲击耐受电压在进出线间为12.3kV(III类)或18.5kV(IV类),现标准统一了在海拔2000m的数据为10kV(III类)或15kV(IV类);原标准在试后的介电性能为150V的工频耐压试验,现为”必须承受2Ue(但小值为1000V)的工频耐压试验;原标准介电性能工频耐压施加时间为1min,现标准施加时间改为5s。
本套丛书针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特点,介绍了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建设特高压电网、促进电网现代化建设和保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深远意义。本套丛书将介绍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为《特高压交流电气设备》,是其中一本。 本书共7章,主要介绍了特高压变压器的基本结构、选型及试验;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特点、绝缘水平、结构,以及冷却、振动和噪声等;特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设计原理及参数选择、结构要求及特性研究;特高压电流互感器的参数设定、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现场检测,以及新型电子式互感器;避雷器的结构、特性参数、试验,以及GIS罐式避雷器;特高压变压器套管和GIS套管;特高压设备带电考核场的设计,以及特高压设备考核模式的有关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特高压交流电气设备研制
《绝缘结构电场分析有限元法与应用》(作者郑殿春)从高电压绝缘技术的角度,论述了绝缘配合方法及绝缘结构设计的意义、方法和原则;结合常见高压电气绝缘配合的关键技术,详细论述了典型电气设备电场分析模型的构建方法、有限元法计算程序实现方略以及大型代数方程组求解技巧;并针对超高压和特高压绝缘的热点,结合实例给出高压直流电缆联接盒耦合场分析方法,同时依据气体介质放电研究的*成果,建立了不同种类电压下空气、N2、SF6以及混合气体间隙放电模型和空间电荷场解析方法,为*条件下气体放电机理的探索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绝缘结构电场分析有限元法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高电压电介质放电现象研究的科技人员与高压电气绝缘配合及结构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长空气间隙(简称长间隙)的放电过程及击穿特性的预测。主要内容包括: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基本理论,研究长间隙放电的测试技术,预测击穿电压的经验公式和数值计算方法,长间隙的沿面闪络,长间隙的穿特性的模拟,污层与气象条件对击穿的影响及有关工程领域中的防雷措施。 本书系高等学校“高压技术及设备”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教材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其他专业学生选修“气体放电”和“高电压工程”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电力系统、高压设备制造、技术物理、高层建筑及航天工程等领域从事高电压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为加快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努力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强化工程安全质量意识、通过一系列标准化建设举措,加强系统成套能力和技术实力,不断完善直流工程专业化管理水平。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直流工程系统成套经验的基础上,汇集各专业工作标准对应的操作内容,编写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标准化设计》。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标准化设计》分为系统设计、换流站一次设备、阀厅设计、系统联调及现场试验四个部分,围绕系统成套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工作,提出了标准化内容和要求。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标准化设计》可为从
本标准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1月颁发的SDJ/-79《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和1984年3月颁发的SD119-84《500kV电网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接地暂行技术标准》,经合并、修订之后提出的。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两个标准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 1)增加了电阻接地系统交流电气装置保护接地接地电阻的规定; 2)修订了有效接地系统接地装置接地线热稳定校验的规定;提出3~6kV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进行异地两相短路接地线热稳定校验的要求; 3)补充了接地网非等间距布置时的接地网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的计算方法; 4)修订了杆塔接地装置和自然接地极冲击系数的计算方法; 5)提出接地装置耐腐蚀的工作寿命的要求; 6)增加了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接地规定; 7)参考IEC有关标
GB/Z20996《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是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共包括以下3个部分: 第1部分:稳态; 第2部分:故障和操作; 第3部分:动态。 本部分为第2部分,等同采用IEC/TR60919—2:1991((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 第2部分:故障与操作》。编辑格式按我国国家标准GB/T1.1—2000规定。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0)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网联直流输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西电电力整流器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曾南超、苟锐锋、周观允、聂定珍、马振军、黄莹、王明新、程晓绚、蔚红旗、方晓燕、
本书在论述气体放电过程带电粒子动力学行为数学模型的同时,详尽阐明了相应的数值仿真方法并给出了仿真计算实例。本书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引入气体放电现象的研究领域,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挖掘了气体放电过程蕴涵的粒子流混沌现象、放电轨迹的分岔行为、场函数时空演化规律及其相互耦合关系,为气体放电现象的深入探索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分析手段。
本书讲述了中压、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开关设备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动向,介绍了*研制的产品。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产品包括断路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复合式组合电器(H-GIS)及隔离开关;中压产品包括真空断路器、各种类型负荷开关、空气绝缘开关柜、气体绝缘充气柜(C-GIS)、环网柜、箱式变电站及电缆分接箱等。 书中不仅介绍了国内、外产品本身的结构特点和产品的运行经验,还介绍了国内外*标准对高压开关产品的*要求。 本书可供高压开关设备制造业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电力企业的设计人员及运行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电介质的击穿特性,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雷电及防雷设备,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内部过电压,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为利于学生学习,每章都配有内容提要、内容小结和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主要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其他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力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