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讲述激光技术基本理论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来实现掌握激光切割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每个技能训练项目由一个或几个不同的训练任务组成,主要包括:激光切割图形处理技能训练、激光切割基础技能训练、激光切割材料加工技能训练和激光切割典型产品实战技能训练。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光电类专业的激光加工类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激光行业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
高以智、姚敏玉、张洪明、霍力编著的《激光原理学习指导(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配套教材)》密切配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激光原理》第7 版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六章:激光的基本原理;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激光振荡特性;激光放大特性;激光器特性的控制。每章配有内容提要、思考题、例题和习题。部分习题给出不同程度的解题提示。书后附有习题的参考答案。 本书适于高等学校中与光电子技术有关的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供自学激光原理或相关课程的学生以及准备考研的学生参考。
本书在讲述激光技术基本理论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来实现掌握激光打标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每个技能训练项目由一个或几个不同的训练任务组成,主要包括:激光打标图形处理技能训练、激光打标软件使用技能训练、激光打标材料加工技能训练和激光打标典型产品实战技能训练。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光电类专业的激光加工类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激光行业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
本书在讲述激光技术基本理论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来实现掌握激光焊接机整机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每个技能训练项目由一个或几个不同的训练任务组成,主要包括激光焊接机主机装调技能训练、光纤传导光路系统装调技能训练、激光焊接机整机装调技能训练。因为本书以真实技能训练项目代替了大部分纯理论推导过程,所以本书特别适合作为职业院校激光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激光焊接机生产制造企业员工和用户的培训教材,同时可作为激光设备制造和激光设备应用领域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
全书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基础理论和红外实验。基础理论部分以紧贴现役武器装备的实例,深入分析、介绍了红外物理的基本概念及红外系统原理,并应用工程软件对典型系统工作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红外实验部分介绍了有关实验,其中部分实验为自行研发设计。
本书是为适应光电子学科新的发展形势和教学要求而编写的一本专业教材。 本书从光电子系统信息传输与处理各环节所采用器件的基本原理、基本特性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光电子系统中常用的半导体发光、固体激光、光纤、非线性光学、光调制、光电探测以及光电显示方面的相关材料及典型器件。另外,还适当加入了一些相关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主要包括光子晶体、超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等新型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及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内容涉及光纤通信领域的多个方面, 具体包括传输光纤、 半导体光源和光检测器、 无源光器件、 光放大器、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部件及系统设计、 SDH和WDM光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以及光纤通信常用测试仪表的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等。 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的选取兼顾了已被广泛使用的*代表性的光纤通信技术和现代光纤通信的*进展, 同时所选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基础。 本书是光纤通信的一本基础性教材, 也是一本普及性读物。 它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广播电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和有关光纤通信的自考、 函授教材, 也可作为光纤通信的教学训练和技术培训教材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自学用书。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 需要者可登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网站, 免费下载。
本书LED在半导体照明、汽车用灯、信号显示、显示器背光源、信息显示屏、生物、医疗等领域有很广泛 的应用,作为目前全球备受瞩目的新一代光源,被称为21世纪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 本书主要 介绍LED的制作技术与应用,从介绍LED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入手,介绍了LED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多个学 科,如半导体光 学、热学、化学和力学等,是多个学科的综合;对LED芯片的制作、LED器件的封装及使用 LED器件时必须注意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还列举了LED在各行业、各部门中的应用,特别是对 于LED应用的驱动问题、散热问题、二次光学设计问题和防静电问题等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 又深入地讨论了在不同应用中如何合理选用LED器件以及大功率LED的驱动与应用。 本书可作为LED器件 的制造者、使用者的指导手册,也可供电子
《光伏组件设计与加工》是与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光伏产品检测技术专业和光伏技术相关专业相结合的新能源类教材,采用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的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在任务中有任务目标、相关知识、任务实施等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将实践操作(任务实施)和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光伏组件设计与加工》按照光伏组件设计、加工、检测等技术流程安排教学单元,即光伏组件系统的设计、光伏组件系统的安装与施工、光伏组件系统检测等,使教学单元完整且符合生产实际。《光伏组件设计与加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内容的特点,编写时加人大量的实物图和表格,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光伏组件设计与加工》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从事光伏发电技术的专业人员参
《光学测量技术》由光学测量技术和光学测量实验两部分组成。 《光学测量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光学测量基础知识、常用光学测量仪器及基本部件、光学玻璃的测量、光学零件的测量、光学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光学系统光度特性的测量、光学系统像质检验与评价,以及7个典型光学测量实验。在选材上既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又注意吸取大量新的测试理论和技术,保持教材的先进性。每章后面附有大量思考题和习题,以加深和巩固读者对光学测量理论的理解及应用。 《光学测量技术》可作为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院校光电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兼作精密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光学计量测试等专业的选用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岗位培训教材及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在工业、国防、医疗等各个行业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是国际上高技术竞争的重要阵地。《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集中介绍了多种光电功能材料的介电性质、压电性质、电光性质及包括电光效应、弹光效应、声光效应在内的一些材料的非线性效应,详细论述了各类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检测方法,并介绍了依赖不同材料性能制备的电光器件、光通信器件及探测器件等。《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的特点是知识概括性强、涵盖面广并增加了相关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内容,同时介绍了一些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进展,例如弛豫铁电体PMN-PT新材料,以及负折射现象和负折射率材料等。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可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学、物理学及化学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在工业、国防、医疗等各个行业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是国际上高技术竞争的重要阵地。《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集中介绍了多种光电功能材料的介电性质、压电性质、电光性质及包括电光效应、弹光效应、声光效应在内的一些材料的非线性效应,详细论述了各类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检测方法,并介绍了依赖不同材料性能制备的电光器件、光通信器件及探测器件等。《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的特点是知识概括性强、涵盖面广并增加了相关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内容,同时介绍了一些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进展,例如弛豫铁电体PMN-PT新材料,以及负折射现象和负折射率材料等。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可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学、物理学及化学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GB/T 4315{光学传递函数》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1部分:术语、符号; ——第2部分:测量导则。 本部分为GB/T 431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9335:1995《光学传递函数 测量原理和步骤》。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考虑我国的用语习惯,“测量导则”包括“测量原理和步骤”,所以标准名称改为“光学传递函数 测量导则”;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按GB/T 1.1的编写要求,将第5章、第7章的悬置段编号。 本部分代替GB/T 4315.2—1988《光学传递函数 测量导则》。 本部分与GB/T 4315.2—1988的主要差异为: ——按GB/T 1.1的编写要求,将第l章“引言”改为“范围”; ——按GB/T 1.l的编写要求,增加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第3章“术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3584--1992{红外探测器参数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GB/T 13584--1992{红外探测器参数测试方法》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试光谱响应的方法(见6.3.3); ——修改了部分参数的测试方法,如:黑体响应率、噪声、光谱响应、响应元 面积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建忠、刘建伟、李进武、张剑薇、罗宏、申晓萍。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3584一1992。
《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激光光束宽度、发散角和光束传输比的试验方法》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无像散和简单像散光束; ——第2部分:广义像散光束; ——第3部分:激光光束的本征和几何分类、传输和详细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 26599的第1部分。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1146—1:2005((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激光光束宽度、发散角和光束传输比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无像散和简单像散光束》(英文版)。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用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杭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丹、孙瑜、韩
本部分为GB/T 18311的第16部分,并隶属于GB/T18309.1—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元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300—3—16: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16部分:检查和测量 球面抛光套管端面半径》(英文版)。
本书从偏振光描述开始,较为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偏振模色散的主要测量方法,以及在直接检测光纤通信系统与相干检测光纤通信系统中对于偏振模色散的主要补偿与均衡方法。
本书在介绍导波光学产生和发展概况之后,从光的电磁理论出发,系统、深入地阐述光在光波导中传播时发生的基本现象和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讲述光波导器件的原理、结构、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同时,也讲述了光波导器件的相关应用。全书内容共分7章,包括光导波原理及器件概论、光波导的理论基础、光波导元器件和光波导传感器、光波导的制备技术、光波导耦合理论与耦合器、光调制和光波导调制器、光纤和光纤技术。 本书可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光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供从事光学及相关领域学习和研究的师生和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激光立体成形技术的专著,作者们系统地总结了十余年来在激光立体成形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吸纳了世界上这一领域学者反映在学术刊物、会议和网络中的研究成果,撰写了这部著作,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有所帮助。 全书内容共分6章: 第1章回顾了激光立体成形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评述了快速原型技术、激光熔覆技术和激光立体成形技术的特点、应用背景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第2章探讨了激光立体成形技术的一些主要工艺问题;对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形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总结。 第3章从快速凝固基础理论出发,讨论了激光立体成形件的材料微观结构特征和相及组织形成机理。 第4章阐述了激光立体成形的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方法;总结了激光熔凝及熔覆过程理论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讨论了激光熔凝及熔覆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