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射频接收机面临带宽受限、频率可调性差、隔离度差、电磁干扰严重等电子瓶颈,逐渐难以满足未来电子系统发展的需要。微波光子技术具有大带宽、宽频段、可调谐、高隔离度、无电磁干扰等显著优势,可有效克服电子瓶颈限制,满足未来雷达、无线通信、电子侦察与对抗等领域的发展需求,而基于微波光子的信道化接收技术是实现超宽带射频信号瞬时完整接收的使能技术。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技术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后半部分针对上述技术难题展开研究,设计并验证了三种基于不同原理的信道化接收方案。 本书可供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参考使用,或作为微波光子领域从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smt技术基础与设备(第2版)》系统阐述了表面组装元器件、表面组装材料、表面组装工艺、表面组装设备原理及应用等smt基础内容。 在第2版的修订中特别强调了生产现场的技能性指导。针对smt产品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及岗位需求,详细介绍了表面组装技术的smb设计与制造、焊锡膏印刷、点胶、贴片、波峰与再流焊接、检验、清洗等基本技能。 为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和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书中配置了较大数量的实物图片。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制造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或smt企业工人的自学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介绍常用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系统组成及应用。全书共分4个模块,分别为接入网概述、IP网络基础、xPON技术、无线接入技术。 本书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教学与自学。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适用于一体化教学。全书包括五个学习情境,分别是海珠桥灯饰工程的设计与调试、数字钟的设计与调试、轻工LED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与调试、家居报警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和超声波汽车倒车雷达的设计与调试。这五个学习情境的整体结构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内容包含了单片机*小系统、传感器、按键输入、定时中断、流水灯、数码管、点阵、LCD液晶显示器、继电器、蜂鸣器、步进电机和超声波知识点。每个学习情境分为几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之间互有关联,都是为了实现学习情境中的*终产品而服务。每个学习任务中的程序层层递进,后面的程序在前面程序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即可实现新任务,让读者轻轻松松学习单片机。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的单片机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单片机爱好者及相关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
《电子工厂化学品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781-2012》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7 的通知(第二批)》建标[2007]126号文的要求,由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电子工厂化学品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781-2012》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我国集成电路工厂、平板显示器件工厂和太阳能电池工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工厂目前的现状,对国外工程公司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与个人意见,并反复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电子工厂化学品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781-2012》共分7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缩略语,化学品供应系统,化学品回收系统,化学品监控及安全系统,相关专业设计,
本书主要分为五章,*章主要介绍电路实验的基本知识,包含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第二章主要介绍电路实验所用到的主要实验仪器,第三章主要介绍实验内容,第四章内容为Multisim12软件的使用教程,第五章的内容为电路实验的仿真案例。
本书以*版本的电子仿真软件NIMultisim11为平台,从快速入门和实用技巧的角度出发,采用项目教学教材编写模式,通过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让读者在“做中学,学中做”,轻松、高效地掌握NIMultisim11仿真软件的实用技巧。 全书共分为十一个项目。项目一为NI Multisim11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项目二为NIMultisim11虚拟仿真仪器的使用;项目三为NI Multisim11分析方法的应用;项目四为 NIMultisim11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项目五为NI Multisim11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六为NIMultisim11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七为 NI Multisim11在通信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八为 NIMultisim11在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九为NI Multisim11中的LabVIEW虚拟仪器的使用;项目十为 基于NIMultisim11的单片机仿真;项目十一为 NI Multisim11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书中还提供了附录A:NIMultisim11元器件库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PCB和电磁兼容设计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知识。内容包括电磁兼容的基本知识、PCB设计过程中如何实现电路板的电磁兼容、传输线和终端技术、EMI滤波器以及与电磁兼容相关的屏蔽技术等。 本书读者对象为从事PCB和电磁兼容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也适合高校师生学习参考,是一本全面且实用的有关PCB和电磁兼容设计的学习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