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需要掌握的技能,并细致地说明了如何使用视频通信系统、如何选择视频通信系统产品、如何做好视频会议的技术保障工作、如何建设视频会议室以及如何做好制度规范建设等。 本书共分十二章,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理论内容视频通信系统使用的相关基础知识,如视频会议简介、计算机网络、TCP/IP技术介绍,多媒体信息通信、音频系统、视频系统、显示系统、摄像系统、控制系统等技术和工作原理;实践内容包括部分实例和模板、视频会议室设计标准、视频通信系统的保障措施、视频会议室常用相关设备、常见故障处理。
该书研究内容涉及到电子信息对抗学科电子侦察方向前沿领域,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初步形成了复杂信号侦察理论及应用的理论体系。传统的侦察理论体系研究的对象是平稳统计信号,如固定载频、固定重频的雷达信号等,采用的是传统的Fourier变换方法,在时域或频域开展研究;复杂信号侦察理论体系研究的对象是非平稳统计信号,如载频、重频变化的雷达信号等,采用的是二维变换方法,在二维变换域里开展研究。该书(含上下册)的出版对我国电子对抗学科发展、新一代侦察装备发展及雷达与电子对抗一体化装备发展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本书是音响技术与音乐欣赏相关知识的百科,内容深入浅出,侧重实用而新颖全面。全书分三大部分:(1)电声基础,包括声学和音响在内的基础知识;(2)音响百问,对393个有关音响技术包括AV影院的实际问题阐述解释;(3)音乐与欣赏,提供欣赏音乐和选购软件的相关知识。 本书可供音乐、音响爱好者及有关专业人士阅读,在高质量声音重放方面作为参考和指南。
本书深入系统地阐述了TCP/IP路由技术,内容包括几种重要的网络协议,如外部网关协议(EGP)、边界网关协议(BGP4),以及相应的高级IP路由技术与应用——网络地址转换、IP组播路由技术、IPv6技术、路由器管理等。本书共分9章,首先介绍并讨论了有关主题的基本原理,接着是设计用来展示实际网络环境中相关概念的一系列配置范例,后提供给读者经实践验证过的故障排除方法以解决网络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策略以及诸如组播和IPv6等更具挑战性的路由选择和实施技术。 本书内容全面,可读性强,含有协议配置、网络实施、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大量实例,是备战CCIE认证考试的经典之作,适合准备参加CCIE考试的人员、网络与通信系统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涵盖了连续与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方方面面。全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信号与系统概述、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以及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书中还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电气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又可供电子电气工程师参考。
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面向 5G移动通信系统的雾无线接入网络和云无线接入网络,包括系统架构、理论组网性能、信道估计、资源分配等,突出了云计算和雾计算与无线接入网络相结合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差异,给出了相应的性能。本书内容翔实丰富、深入浅出,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材或者理论科研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指导手册。
本书从5G需求与愿景出发,深入揭示了5G产生的背景、频率需求、候选频率及其无线传播特性,围绕5G相关的主要标准化组织及其研究的*进展对5G标准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围绕5G的关键技术,分别从多天线的演进、非正交与多址、全双工、编码与链路自适应、网络架构、用户无感知的移动性管理、以用户为中心的自治网络、毫米波系统设计、超密集网络及小区虚似化以及物联网的优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5G的关键技术,*后对3.5 GHz 5G样机的设计与外场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5G应用与部署。本书全方位地系统阐述5G的来龙去脉以及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是5G研发、无线通信技术教学以及工程实施人员有益的参考书。
本书以5G主要应用场景和性能指标为基础,对适合5G的几大编码技术逐一进行系统的描述。本书介绍的编码技术主要包含低密度校验码(LDPC)、极化码(Polar Code)、咬尾卷积码(TBCC)和Turbo码。除此之外,对外层编码和其他的高级编码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每一种编码技术的描述包括码的结构、编解码算法、性能仿真和算法复杂度分析。
本书全面讨论了5G移动通信无线接入网络架构和相关关键技术,内容涵盖5G网络需求与架构特征、5G网络总体架构、5G无线接入网络架构、5G无线接入网络控制承载分离技术、5G无线接入网络多网协同与融合技术、5G无线接入网网络资源管理、5G无线接入网网络资源管理、5G无线接入网络虚拟化、5G频谱共享技术等不同层面。 本书可供具有一定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通信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本书着重讲解采用波形级仿真技术来评估通信系统性能的原理、方法和实现技术。回顾和总结了相关理论基础,重点讨论实用性的方法,如:线性系统的仿真和建模方法、非线性系统的仿真和建模方法、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和*数的产生、通信系统建模、信道建模、以及仿真中的参数估计和性能评估;另外还给出四类案例研究。在书的后还给出了大量具有针对性,并富于启发情的思考题和附录。与版相比,重点增加了现在比较热门的有关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的内容。 本书的特点是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详尽论述了有关通信系统的计算机辅肋仿真的建模、方法和技术问题。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透彻地理解通信系统的建模原理和实现方法,为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读者的进一步展开学习、工作或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本书非常适合作为通信与电子信息类
本书全面讲解IPv6及相关协议实现的事实标准KAME,揭示了KAME IPv6协议栈的所有细节,对每行代码到底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都进行了解释。全书共分6章,分别介绍IPv6单播路由选择协议、IPv6多播技术、IPv6的DNS DHCPv6、移动IPv6、IPv6与IP安全。书中每章都包含两个主要部分,部分是相关规范的综述,第二部分则逐行代码地描述和分析实际的实现。 本书是IPv6的权威参考书,适合网络设计和开发人员阅读。此外,本书还适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网络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5G新的无线接入技术—5G NR的基本物理层设计原理、模型和组件。物理层模型包括针对5G NR(*高到100 GHz)全频段范围的无线电波传播和硬件损伤。物理层技术包括灵活的多载波波形、先进的多天线解决方案,以及针对5G及以后技术的各种服务、部署和频率的信道编码机制。包括一个基于MATLAB的链路级仿真器以探索各种设计选项。
电线电缆是电工、电力、轻工等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配套产品,从超高压输电线路到家用电器产品,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线电缆。它种类繁多,量大面广,国内生产厂家达几千家,许多产品被列入国家电工产品安全认证的产品范围。 本社与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作编辑的《电线电缆标准汇编》于2003年出版至今已五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全国数千家制造企业、各个行业、各个系统的用户和众多检测机构查阅和应用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需求的增加,近几年我国又制修订了大量电线电缆国家标准。为更好地满足电线电缆产品的生产、应用、检验等各方面读者对电线电缆国家标准的需求,本社与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次组织编辑了此套汇编,该汇编收集了截至2009年3月底发布的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按专业分为如下9卷: 《电线电缆
本标准按照6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6833—2002《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代码表》,与GB/了16833—2002相比,主要变化为: ——本标准修改采用联合国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UN/CEFAC7)代码表(UNCL) D.088,而GB/T16833—2002等同采用UN/CEFACT代码表(UNCl,)D.97B; ——将原标准的名称《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代码表》修改为 行政、商业和运输 业电子数据交换(EDIFACT)代码表》;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数据元目录中代码型数据元的分组; ——增加了索引。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联合国《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代码表》(UNCL)D.08B。 本标准与UN/EDIFAC了代码表(UNCl)D.08B的主要变化为: ——对范围进行了改写;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UMTS中的WCDMA:HSPA演进及LTE(原书第5版)》是一本非常著名和权威的WCDMA技术方面的参考书,主要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WCDMA无线传输技术,重点是WCDMA的技术特点和演进。具体内容为:WCDMA技术及其标准化、WCDMA无线接入网络结构、物理层与无线接口协议、无线网络规划与无线资源管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WCDMA新业务与性能分析、高速分组接入技术的演进(HSPA+)、UTRAN的长期演进(LTE)、基于TDD的TD?SCDMA、家庭基站以及终端射频的设计等。 本书可供从事电信工作,特别是从事移动通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或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
《高级无线网络——4G技术》共分21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4G通信系统的先进技术,包括物理层和多址接入技术、4G信道模型、自适应可重构链路层、自适应媒体接入控制、通信量建模与分析、自适应网络层、有效容量、自适应TCP层、跨层优化、移动性管理、自适应资源管理、Adhoc网络、传感器网络、网络安全、主动网络、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网络信息论和能效无线网络和服务质量(QoS)管理等内容,是从业人员不可多得的权威指南。 《高级无线网络——4G技术》适合通信专业的工程师学习,也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的学习用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其中前10章讲述了确定性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包括离散时间信号及系统的介绍、z变换、傅里叶变换、频率分析以及滤波器设计等。后4章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主要学习多速率数字信号处理、线性预测、自适应滤波以及功率谱估计。本书内容全面丰富、系统性强、概念清晰。叙述深入浅出,为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精选例题,并给出许多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同时在各章后还附有习题,以帮助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以移动通信为主要对象,系统地介绍数字通信中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全书共15章,除第一章为概论外,其它各章分成两部分:“通信信号与信道”(第二至第八章)部分依次讲述通信信号的表示及特征、无线信道、移动通信和调制技术、分集接收与接收机、扩频信号、多址通信技术、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而“通信信号处理”(第九至第十五章)部分则分别介绍信道辨识与均衡、自适应均衡、阵列信号处理、通信中的自适应阵列处理、多用户检测、空时二维处理、CDMA系统的信号处理。 本书取材广泛、内容新颖、系统性强、充分反映了国际上近年来先进的通信信号处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本书也是作者在现代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和通信信号处理领域多年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积累和总结。
《2005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文献,共包括三部分内容:部分为分析文章,主要反映了全行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业及各通信运营企业2005年通信业务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为统计资料,公布了2005年邮政、电信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以及通信网建设的统计年报数据;第三部分为附录,收录了2005年通信统计工作的相关资料及国际电联的*统计数据。 本书不仅适用于通信运营企业,也可为通信制造业、投资商、科研单位及院校等部门提供数字依据和参考。
本书是一部系统、全面地阐述电信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的大型实用工具书。全收共7篇,内容有电信技术概论、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因特网、多媒体通信、标准、规范及缩略语等。本书以介绍电信技术为主,还包括了计算机通信及广播电视与电信技术相互融合等有关内容,为使读者便于理解,书中含有部分应用实例。本书力求体现技术性、实用性、先进性等特点,可供从事电信、计算机和电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阅读。
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信息安全保密是信息安全保障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跟上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者更好地完成历史重任,本教程以二十章的篇幅,对信息化与信息安全保密的形势、概念、技术、管理和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本教程不但叙述了国际上信息安全保障的新情况,新技术、新法规、新标准,也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政策、法规、标准和工作要求,从而为从事信息安全保密的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了权威性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