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音响工程和音响调音中所用的音响设备及其使用,重点介绍了声场设计方法以及抑制啸叫的方法,尤其对*的数字调音台、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数字音响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音响调音基础知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音频线缆与接插件、电声器件、声源设备、调音台与信号处理系统以及音响系统、音响工程设计、扩声系统的调节和灯光基础知识。本书内容注重实际使用和实际设计方法,力求能解决实际问题。本书适合从事现代音响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及音响调音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数字摄影测量及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一书紧密结合数字摄影测量及无人机数据处理的工程实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数字摄影测量及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原理、关键技术、精度分析等方面内容。本书共分7章,第1章~第3章分别介绍了摄影测量中的重要概念和公式、空中三角测量基础、无人机技术概述等内容;第4章重点介绍了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总体流程、关键技术、主要精度指标等重要内容;第5章对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包括影像POS数据读取、空三加密、数据处理质量报告等关键内容;第6章对数字摄影测量平台和无人机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第7章对数字摄影测量及无人机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本书是数字摄影测量及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实践成果与经验的总结,对从事数字摄影测量及无人机技术研究
本书根据“遥感科学与技术”对本科专业的教学需求,较系统地介绍了遥感卫星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分为五部分,共8章。第一部分(第1章)为绪论,介绍遥感卫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部分(第2~3章)为遥感卫星技术基础,主要介绍遥感卫星轨道和系统;第三部分(第4~6章)主要介绍三类遥感卫星的特点、种类、性能、发展和应用;第四部分(第7章)主要介绍卫星遥感原理;第五部分(第8章)为遥感卫星应用,主要介绍了七个案例。
本书共12章。第1章概述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框架和功能,第2章开始介绍认知无线电物理层,第3章和第4章论述合作频谱的获取,第5章描述频谱感知测量与设计。从第6章起介绍数据链路层和媒体接入子层,第7章介绍认知无线电网络MAC层的特殊性,第8章研究认知无线电局部控制原理,第9章研究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第10章研究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多跳路由技术,第11章和第12章分别就认知无线电网络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描述。
本书是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信电路原理”的修订版。随着通信系统的集成化、数字化,移动化和多媒体化,对组成通信系统的电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反映这些变化,对版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增删。修订的基本思路是,拓宽电路内容的覆盖面,引进新电路技术,体现知识面宽和内容新;打破模拟和数字电路的界限,使读者在学习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建立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构成实现某种功能的完整概念;增加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内容,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滤波器、高频放大器、非线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正弦波振荡器、调制与解调、锁相环路和频率合成技术。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包括了电子信息类专业“高频电子线路”、“非线性电子线路”等课程的主要内容,可
本书全面介绍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以及状态变量分析。每章都附有大量精选的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和MATLAB上机实验程序。 本书按照高等工科学校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可供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大学本科生作为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从基本的光纤、光发射和光接收机讲起,随后按章节分别讨论了系统设计、光纤损耗和色散管理所涉及的先进技术、光网络中的波分复用、时分复用及码分复用技术、光孤子,以及相干通信系统等。书中内容反映了2001年为止光纤通信系统*和全面的状况。 注重概念方法。从内容的整体编排到具体内容的叙述,都体现了突出物理概念、强调基本分析方法指导思想。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概念,本书采用了大量清晰的插图和内容详实的表格。例题习题丰富。 书中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本书后附有一张由Optiwave公司提供的CD光盘,其中包含了一个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用的软件包。光盘中有大量的例题,读者能够利用这些例题了解该软件包的功能,然后可使用该软件包求解本书各章结尾部分提供的习题,这将有助于读者加深通信系统设计中重要难点的理解。
《语音信号处理(第2版)》系统地介绍语音信号处理的基础、概念、原理、方法与应用,以及该学科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全书共分9章,其中第1章绪论,介绍语音信号处理及其发展过程。第2章介绍语音产生与人类听觉的机理,传统的线性语音产生模型,以及近年来刚刚兴起的非线性语音产生模型。第3章从语音信号的时域特征入手,引入时频分析的思想,并进一步阐述时频分析中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在语音信号特征分析中的应用,后对广泛使用的倒谱特征以及同态解卷积进行介绍。第4章介绍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原理、解法、几种推演方法以及线谱对分析法。第5章介绍语音编码的相关知识,包括语音的波形编码、线性预测编码、极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以及相关编码器的性能指标和评测方法。第6章介绍语音识别的基本内容,从基于矢量量化的识别技术到
信号处理作为一门科学,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近20年来,信号处理从傅里叶变换开始至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在许多科学领域和众多工程技术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是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 本书主要介绍现代信号处理的理论以及应用,分为现代信号处理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技术两篇,理论部分包括小波、分形、高阶累积量、混沌等理论,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篇中,主要介绍了基于小波图像压缩、雷达信号处理、基于分形与高阶累量的通信信号识别、基于分形、小波及曲波技术的人脸识别等技术,以及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等,这些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可以作为信号与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
《TD-LTE原理与网络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TD-LTE产业发展情况、系统架构、关键技术、物理层介绍、无线传播理论等;TD-LTE网络规划(规划要点、规划流程、多系统干扰隔离分析等);TD-LTE室外宏站、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 《TD-LTE原理与网络规划设计》适合关注TD-LTE产业发展及4G技术发展的技术人员,以及从事TD-LTE规划设计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地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全书共7章。前两章讨论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包括离散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系统、z变换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第3章讲述数字谱分析,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第4章和第5章分别讨论iir和fir数字滤波器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6章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实现,包括数字滤波器的结构,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有限字长效应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第7章讨论多速率信号处理基础。在各章中,结合内容介绍相应的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函数,并给出了用matlab求解问题的程序。各章中安排有丰富的思考题、习题和上机题。 《数字信号处理》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董绍平、陈世耕、王洋编写的《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修订版)》系统地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现等方面内容,全书共分九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差分方程(含Z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离散希尔伯特变换、PIR和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网络结构、快速傅立叶变换、有限字长效应及二维数字信号处理导论等。前四章为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理论;中间三章为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技术,后两章深入地讨论了实现中遇到的问题及扩展应用范围方面的内容,每章后附有习题,书末附有答案,便于学习复习。《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修订版)》深入浅出,论述严谨,物理概念清晰。可作为电子与通讯工程类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CCD、CMOS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光电传感器扫描成像的技术和图像显示技术;分析典型图像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特性参数;对传感器的驱动方式、A/D数据采集与计算机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进行研讨;*后列举18种典型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述实际应用中对光源的选择、光学系统的设计、期望量的计算和应用技巧等内容。为读者开拓图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信号分析导论》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信号分析的主要基础理论和方法,是有关学科研究生教学的基础教科书。全书共分12章,包括信号的正交分解理论、Fourier变换理论、正交变换理论和方法、*信号变换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短时Fourier变换理论、小波变换理论、滤波器组理论和方法、非平稳*信号的隐Markov模型和非线性时频表示方法等。《信号分析导论》取材广泛,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现代信号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信号分析导论》可以作为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航空航天、物理、生物医学和机械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信号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有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噪声背景中信号的检测与参数估计技术是雷达、声呐、通信等领域信号处理中的重要问题。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信号检测与估计在船舶导航雷达信号处理及正弦信号参数估计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过程与噪声基本知识、信号检测理论、波形检测理论、信号参量估计基本理论、信号波形估计、信号检测与估计在船舶导航雷达中的应用、正弦信号频率估计技术等。部分章节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及仿真程序,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本书可供雷达、声呐、通信、卫星导航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本书着重研究了典型室内多天线(MIMO)通信电磁理论及其涉及的电信号、电磁信道、天线特性、系统容量、环境影响因素等五方面关键技术。首先从电(磁)位及谱域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基本辐射源模型和平面分层媒质边界条件,建立了自空间和平面分层均匀媒质Hertzian矢位电波传播模型,同时采用转换矩阵方法,得到了三种质基本结构所对应的Hertzian矢位转换矩阵;其次,采用了几何光学、模式匹配及混合法等析技术,得到了矢位电波传播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利用该解析解,分析了电场分布、色散、模谱等特性,得到了电波传播对室内环境1、2的依赖特性;后,本书从信息论的角度研究了MIMO磁复基带信号的模型化问题以及在3种典型室内环境中MIMO电磁信道的建模技术,特别研了室内WCDMAS了OB发射q-MMSEBeamForming自适应接收的系统性能以及MIMO移动终阵列互耦和负
《量子通信技术与应用远景展望》编著者王廷尧。 《量子通信技术与应用远景展望》是一本关于量子通信技术方面的基础科技读物,其扼要地介绍了21世纪量子通信技术将获得的进展与应用, 描述了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及优越性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等。书中选取素材截至到2012年10月底,全书共11章,在简述相关的现行光通信概况后,运用主要篇幅介绍了量子通信技术,特 别是对其美好远景的描述。 系统性、实用性、通俗性和先进性是本书的显著特点,量子通信技术的开发将是21世纪在通信领域激动人心的新突破,其不但是在地球范围 内为人类给出极易上天入地、深入海底的通信模式,而且也为人类遨游浩瀚宇宙带来合适的星际通信方式。 书中后特别指出了量子通信技术对人类的非凡意义,其不但可为人类创造出
本书介绍了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LG、西门子、索尼爱立信等厂商生产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拥有3G技术的WCDMA手机电路,以及这些手机常见的故障维修方法。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为概述,简单介绍了WCDMA手机的电路结构;第2、3章介绍了诺基亚N71、N77手机电路原理与维修;第4、5章介绍了LG-U8130、LG-U8380手机电路原理与维修;第6、7章介绍了三星SGH-Z320I、SGH-Z400手机电路原理与维修;第8章介绍了西门子SXG75手机电路原理与维修;第9章介绍了索尼爱立信K800I手机电路原理与维修;第10章介绍了摩托罗拉E1000手机电路原理与维修。 本书适于从事手机维修的人员及广大电子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手机维修人员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教材。对于那些想要从事手机电路设计的人员来说,本书也是一份难得的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方面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和典型应用。本书共分14章,系统叙述了数字图像信号的基本特征,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静止和活动图像的压缩编码与图像的网络传输,图像处理和图像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发展前景。 本书可作为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广播电视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学习、应用图像处理和图像通信技术的教材。
徐天成、谷亚林、钱玲编著的《信号与系统(第4版)》系统论述了确定性信号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从信号分析到系统分析、从连续到离散、从时域到变换域、从输入输出分析到状态变量分析,共包括9章内容。第1章引言,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领域,第2、3章介绍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与变换域(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第4、5章介绍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与变换域分析,第6章介绍傅里叶变换的应用,第7、8章介绍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与变换域分析,第9章介绍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每章后介绍了与该章内容相关的MATLAB的内容。书中有较丰富的例题与习题,书后附有参考答案。《信号与系统(第4版)》叙述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控制
本教材根据*关于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可分为通信基础知识、现代通信基本理论、现代通信技术和通信协议4个部分,共11章。第1、2章是全书的基础,主要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体系、频道划分、信息的度量、信道及噪声的概念与分类、常用信号处理器件等。第3~6章主要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系统原理、数字基带调制系统原理及其抗干扰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调制与传输原理、数字频带调制系统原理。第7~10章主要介绍提高现代通信系统质量的技术原理,包括信道复用与多址技术,*接收准则及确知信号/随相信号/起伏信号的*接收技术,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技术,以及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第11章主要介绍现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OSI模型、TCP/IP模型、网络交换协议、无线传输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