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测量技术实用手册》系统阐述了GPSRTK测量内容,包括:RTK的产生、定义、特点、原理、误差与精度、技术设计、坐标和高程转换、基本操作、各类工程中的应用、道路放样及网络RTK技术等。 本书可供GPSRTK测量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测量专业学生实习、广大测量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透彻地阐述了GPS及其接收机设计的各项相关内容,包括GPS信号结构、时空坐标系、测量值、定位原理、卡尔曼滤波、接收机的射频前端、信号捕获和信号跟踪。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差分精密定位、GPS与惯性导航的组合和地图匹配三方面GPS应用技术,并对多路径、电磁干扰、互相关干扰、高灵敏度GPS、辅助GPS等关键课题做了论述。本书理论分析清晰,实用性强,并且内容力求反映近些年来出现的GPS近期新技术和成果。
刘海颖等编著的《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阐述了卫星导航定位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全书共由10章构成。第1章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包括GPS、GLONASS、Galileo、北斗以及增强系统)的发展
本书是Roger L. Peterson等人合著的经典著作。本书自成体系,内容连贯,由浅入深详细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扩频调制的概念和扩频系统的类型,伪码的产生及其特性,扩频码的跟踪与捕捉方法,各种干扰环境下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以及利用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减少干扰影响的方法。本书例题和习题丰富,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电子、通信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通信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惯性技术具有自主、隐蔽、全天候、抗电磁干扰、实时、连续测量优点,可为载体提供角运动和线运动参数,从而在航空、航天、航海、陆地导航、大地测量、机器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世界各国源于军事和民用的需求都十分重视惯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的惯性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创业、发展、创新三个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对惯性技术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惯性技术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加快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制定“十二五”惯性技术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作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学术共同体,利用跨地区、跨行业、人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无线电定位理论与定位参数的测量与估计技术,既有基本理论与实用技术,又有的研究成果。本书由四部分组成,部分包括章一3章,讨论了无线电定位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包括第4章一6章,对定位参数的测量与估计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7章一8章,对蜂窝网移动台定位的非视距影响减轻技术与参数高分辨估计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四部分由第9章组成,介绍了利用蜂窝网基站与广播台信号对三维运动目标进行检测、定位与跟踪的方法。本书既可作为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与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无线电导航与定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教师学习参考。
《无陀螺惯性导航技术》旨在介绍实现无陀螺惯性导航必须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其中:章介绍无陀螺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2章介绍无陀螺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加速度计通过“杆臂效应”测量刚体角运动参数的原理和方法、典型的加速度计配置方案,也介绍了课题组研制的无陀螺惯性测量试验装置;第3章介绍无陀螺惯性导航系统进行自主初始对准和借助外部信息辅助初始对准的技术方法;第4章介绍无陀螺惯性导航系统的姿态解算技术,主要介绍基于四元数法设计姿态解算算法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第5章对无陀螺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惯性元件加速度计的噪声特性分析和降噪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推导了非标准观测噪声条件下的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第6章分析了加速度计安装误差对导航参数解算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化快捷的加速度计安
卫星导航信号是空间段和用户段之间的 接口,因此卫星导航信号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性能。卫星导航信号质量监测评估技术作为卫星导航信号测试评估过程中的主要技术之一,已成为卫星导航信号监测评估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书主要围绕卫星导航信号展开介绍,系统、全面地阐述了GNSS信号评估的基本理论、评估方法、评估判决指标和采用MATLAB进行仿真的具体实现方式等。 本书具体包括MATLAB简介、卫星导航系统概述、信号调制方式和复用方式、信号功率特性评估、信号功率谱形特性评估、信号波形特性评估、信号调制特性评估、信号相关域特性评估、载波与伪码相干特性评估共9章内容。 本书适合作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GNSS/BDS卫星导航信号接收处理和卫星导航系统性能评估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卫星导航定位新技术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详细介绍了GPS定位前沿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讨论了其发展趋势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全书共分十章,分别阐述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网络RKT技术、周跳的探测与修复、整周模糊度的确定、利用GNSS观测值建立电离层延迟模型、GPS气象学、低轨卫星和导航卫星的自主定轨、无整周问题的基线向量解算方法、GAMIT/GLOBK软件和Burmese软件的使用、高精度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建立方法等内容。 《卫星导航定位新技术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适合于高校研究生使用,使他们在掌握GPS定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个人的研究方向深,《卫星导航定位新技术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也学习GPS的前沿技术和方法。《卫星导航定位新技术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