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对抗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相结合的专业,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等学科。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全面介绍了信息对抗的作用、信息对抗技术、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的内容。同时,以雷达对抗和水声对抗为例,介绍了有源对抗和无源对抗技术。下篇主要是网络对抗部分的内容,介绍了网络攻击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网络攻击技术,详细介绍了信息安全工程、信息交换安全技术及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信息对抗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供初学者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内容涵盖了有关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各个方面。首先介绍了通信电子战的基础知识。接着系统地阐述了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两种抗干扰体制的原理、抗干扰性能分析和同步技术。然后介绍了时域、变换域和空域干扰抑制技术,给出了有关这几种干扰抑制技术的*发展情况。后讨论了抗干扰技术在短波、超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领域的应用。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通信中各种主要的抗干扰技术,对于基础性理论,比如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和跳频技术,讨论得比较深入,对于一些比较新的专门技术,比如干扰抑制技术,则力求给出其*的发展状况,对于其基础理论推导,讨论得较少。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从军事通信系统及通信对抗的基本概念出发,主要介绍了军事通信对抗系统的原理,系统构成,应用领域,以及现在的对抗技术和其发展趋势。全书共分7章,第1章和第2章中,着重介绍了军事通信对抗系统、军事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第3章、第4章和第5章着重介绍了通信对抗系统三大组成部分——通信侦察子系统、通信干扰子系统和通信抗干扰系统及其各自应用的相关技术;第6章介绍了通信干扰效能监测与评估技术;第7章介绍了通信对抗系统和通信对抗技术发展的趋势。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对抗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或深造的参考书。
无源互调是大功率多通道通信系统中的寄生干扰之一。互调产物一旦被耦合到接收机中,落入接收频段,就会远远超过接收机的热噪声*容限,并大大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从而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 本书简述无源互调干扰的产生机理及其减小措施,采用傅立叶级数法分析了互调产物的一般行为特性,采用合成干扰模型假设和特征函数方法对无源互调对通信系统的抗噪性能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幂级数法和双指数法研究了无源互调的幅度和功率电平预测方法,采用时域物理光学法对无源互调散射场进行分析计算,分析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无源互调干扰,分析讨论无源互调的电路模型和测量方法。
本书以电子对抗中主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即电子对抗中的信号侦测问题、电子对抗中的干扰问题和电子对抗中的抗干扰问题,详细介绍了无线电频率侦测、辐射源定位理论与方法、有源干扰干扰机理、电子干扰理论与方法以及电子系统抗干扰理论与方法,并开展了对典型电子武器系统干扰方式的讨论。在内容编排上,重点对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并配以适当的图片,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新颖性。本书适合作为大学本科电子对抗相关学科的专业教科书,同时可作为硕士研究生相关学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电子战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用书。
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并分析了无线电抗干扰通信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引论,扩展频谱通信中的伪*序列,扩展频谱通信系统,自适应天线原理及应用,抗衰落通信,MIMO-OFDM原理与技术,实现抗干扰、抗侦察保护的通信系统设计等。 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是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领域首次较全面探讨和研究无线电通信抗干扰的一部书。 本书可作为通信、雷达、电子对抗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者可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联系,免费提供。
谐波电流发射测试及其标准化修订工作发展变化非常迅速,本书结合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分析了谐波电流发射测试涉及的电磁兼容检测规约及其影响,谐波电流测试基本试验条件及要求,谐波电流限值的起源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电压变化、电压波动、谐波电流检测中的数据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以及谐波电流测定能力验证等重要内容,进行了提炼和总结。本书可作为电力电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高校教师、从事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EW100系列的第三本。本书是以美国老乌鸦协会会刊《电子防御杂志》一个很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中的文章为基础写成的。该书全面、清晰地介绍了通信电子战系统所涉及的各种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主要功能,该书的通信电子战实践特色明显、实用性很强。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为:第1章:引言,主要介绍了dB这个单位的换算与应用;第2章:通信信号,介绍了各种数字、模拟、跳频、直扩等信号的产生与特点;第3章:通信天线,主要介绍了天线的波束、增益、极化、阵列等概念;第4章:通信接收机,主要介绍了超外差、信道化、压缩等各种接收机,信号的数字化,以及接收机的各种指标;第5章:通信信号传播,主要介绍了信号传播特性和链路预算;第6章:通信辐射源搜索,主要介绍了搜索策略、系统配置、对各种低截获概率信号的搜索等内容;第7章:通信辐
本书从军事通信系统及通信对抗的基本概念出发,主要介绍了军事通信对抗系统的原理,系统构成,应用领域,以及现在的对抗技术和其发展趋势。全书共分7章,第1章和第2章中,着重介绍了军事通信对抗系统、军事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第3章、第4章和第5章着重介绍了通信对抗系统三大组成部分——通信侦察子系统、通信干扰子系统和通信抗干扰系统及其各自应用的相关技术;第6章介绍了通信干扰效能监测与评估技术;第7章介绍了通信对抗系统和通信对抗技术发展的趋势。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对抗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或深造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叙述目标探测与识别的基本问题和与其相关的信息获取技术,特别介绍了微光技术、热成像技术、激光技术、兵器雷达技术等。重点叙述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器件、系统以及对微光、激光、红外、雷达目标的探测和识别,各种技术的进展和发展预测。对于同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相关的各种光电对抗技术,以及目标探测与兵器光电系统的一些新技术,本书也进行了简要的叙述。本书可作为光电子成像技术、激光技术、雷达技术、红外技术和光电子对抗技术等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研究的光电工程和电子工程的科研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