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教材以《国家职业标准·无线电调试工》为依据,紧紧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编写理念,力求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需要。 本教材详细介绍了高级无线电调试工要求掌握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全书分为3个模块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调试前准备、装接质量复检和调试。每一单元后安排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书末提供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试卷,供读者巩固、检验学习效果时参考使用。 本教材是高级无线电调试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用书,也可供相关人员参加岗位培训使用。
本书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以无线电调试工的应知、应会内容为核心,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分为8章: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原理、无线电整机调试原理、单片机技术、安全文明生产知识等。每个章节包含基本知识、技能训练、调试实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知识内容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方便读者学习与应试。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基础技能到复杂整机调试的过渡,由浅入深,尽量结合电子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及职业发展要求,与现有高职教学现状相融合,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 本书配有电子教学课件等,详见前言。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IPTV的概念、业务和技术,具体由基础篇、平台篇、网络篇、终端篇、协议篇、安全篇、市场与运营篇、方案篇和发展趋势篇九部分组成。基础篇概要地介绍了IPTV的基本概念、总体架构和发展特点,平台篇、网络篇、终端篇、协议篇和安全篇具体介绍了IPTV涉及的相关技术,市场与运营篇介绍了IPTV运营和产业的情况,方案篇介绍了实际建设中涉及的问题,后的发展趋势篇介绍了IPTV涉及的内容分发、业务平台和终端的发展趋势。 本书通俗易懂,供电信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设备厂商和科研机构的相关人员阅读,可作为电信运营企业的员工培训教材,也可供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求职参考。
王川编著的《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第2版)/电气信息类精品系列》主要介绍了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技术指标、面板装置及操作原理与应用。内容包括: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础知识、测量用信号发生器、电子电压表、电子示波器、扫频测量仪器、电子计数器、电子元件参数测量及智能仪器技术。后附有7个针对性实训项目。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及电子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无线电》合订本2003年(上)分正文和附录资料两部分。正文囊括了2003年《无线电》杂志第1-12期“视听园地”、“家电维修”栏目的全部内容和“通信世界”栏目中手机维修部分的内容,并经过了再次编辑加工整理,按栏目、连载专题等重新分类排版,将极大地方便读者阅读。附录资料部分详细 介绍了松下背投维修资料、超级芯片电视机主芯片测试数据/I2C总线调整数据、同洲系列数字卫星接收机开关电源原理与检修、汽车音响常见集成功放电路代换资料、显示器常用集成电路维修数据与代换和新型电视机、显示器、DVD常用稳压二极管参数荟萃以及常用快速恢复二极管资料等内容。 本书信息量大,涉及电子技术广泛,正文文章精练,内容实用,技巧经验丰富,附录资料更是精彩实用,适合广大电子爱好者、家电维修人员、电子技术人员阅读。
电磁兼容是一门既年长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年长是因为当100多年前次使用无线电通信时就提出了射频干扰问题。然而只是到了近的20~25年间,由于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才不仅能为电磁干扰现象进行物理建模,而且还可以应用物理模型针对这些电磁干扰物理现象给出更形象化的、更好的推断,以及给出更有效地减小于扰影响的措施。 模型的发展和利用已经成为人类能动性的、极其核心的内容,下面引用Peter Johns(TLM模型的提出者)近的演讲来说明时下建模分析的发展。 “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在为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建模,从岩洞壁画到超现实主义艺术,从原子模型到宇宙模型,都是在试图努力于进行具体的分析或者是与人们进行思想交流上。作为工程师,针对具体的工程设计理念建立或选用数学模型,必须能够特别精通。一个理想分析模
《遥测技术及应用》较为深入地论述了无线电遥测系统的相关技术及应用,重点阐述的内容包括:时分多路复用帧结构、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扩频调制中的直接序列扩频、遥测天线跟踪等技术。 《遥测技术及应用》共由5章组成,第1章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遥测的基本概念,导弹遥测系统的作用、特点、关键技术,以及遥测系统的发展状况;第2章重点讨论了遥测信息传输中的复用体制和遥测系统中常用的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帧结构;第3章涉及遥测信道编码理论,着重讨论了遥测中常用的卷积编码和译码,并简要介绍了Turbo码和LDPC码的基本原理;第4章主要对遥测中涉及的扩频理论及直接序列扩频进行了介绍;第5章着重讨论了常用的遥测天线和天线跟踪方式。
《21世纪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专业规划教材:电子测量技术》共分8章,主要讲述了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和电子测量技术相关的常规仪器,如示波器、信号源、计数器、频谱分析仪和逻辑分析仪等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21世纪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专业规划教材:电子测量技术》结构合理,思路清楚,概念清晰,推导严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意各章节之间、本教材和相关教材之间知识体系的衔接和联系;充分反映现代电子测量理论和*技术成果;强调电子测量的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专科的电子测量与仪器、应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电子测量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电类专业的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讲述:现代自动测试系统(ATS)体系结构模型和发展概况,GPIB和VXI总线接口技术及其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程控电子测试设备器件消息的消息交换控制协议、编码格工、公用命令和特定的标准命令,GPIB测试控制吕、VXI内嵌式控制器和VIX零号槽模块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技术,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平台和测试软件平台的系统集成技术。本书全面阐述了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相关技术,侧重在国内外实验室内普遍应用的积木式ATS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特别突出现代ATS的系统集成技术。在研讨目前国内外军事领域应用较多的模块式仪器系统时,重点强调数字接口技术。 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原理与实用技术相结合。各章不但论述技术原理,而且研讨了技术实现措施,后举例说明应用,尤其反映了当今自动测试系统的前沿技术。既有选进性,
李江雪主编的《电子测量仪器实用教程》介绍了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源、电压表与失真度仪、示波器、计数器、扫频仪、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的使用,并详细阐述了各种仪器的技术指标,使操作者明确仪器的适用范围。本书采用一体化的方式对各类仪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渗透,以加强对操作者使用仪器的指导。《电子测量仪器实用教程》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质量检验专业等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学生进行各类电类实验的仪器操作指导书,还可作为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质检员工的培训教材。
本书内容是以数、理、化为基础,集机、电、光知识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全书共分12个章节,主要以集成化物性型传感器为重点,详细介绍了各类物理量测试系统,具体内容包括电阻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传感器、超声传感器等。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重要。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系列国家标准分为如下若干部分: ——第1部分:总规范(GB/T2693-2001/TEC60384-1:1999) ——第2部分:分规范 金属化聚乙烯对笨二甲酸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GB/T7332-2011/TEC60384-2:2005) ……
全书包含四大部分11章内容。部分主要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特点、测量误差理论与测量结果的处理;第二部分阐述电子测量基本原理和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第三部分介绍光纤通信系统的参数和光通信测试仪表的应用;第四部分介绍计算机测试技术及其在新领域中的应用。配套实验教材以项目引导形式,实现测试理论综合应用,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本书共分八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发展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第2章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的工作原理、机载LIDAR系统的组成,并同传统摄影测量以及InSAR进行了详细比较;第3章详细推导了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的几何模型;第4章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各种误差源的形成机制及影响规律,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模型,提出了削弱系统误差的方法,探讨了几种系统参数的测定方法,提出了分步几何法恢复安置误差角参数以及评定系统测高定位精度的方法;第5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数据的滤波和分类的方法,对现有的各种方法进行了仔细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离散激光脚点系列的“移动曲面拟合”滤波法,以及融合激光回波信号的强度信息和高程数据进行地物分类的方法;第
《大规模高精度GPS网平差与分析理论及其应用》讲述了大规模高精度GPS网的平差处理与数据分析中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系统误差的分析和消除、可靠性理论和粗差分析、整体平差及数据分析软件的研究等。
《电子测量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立项教材·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以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为主线,详细阐述了现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电子测量仪表及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电子测量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立项教材·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分为11章,内容包括:电子测量概论,基本测量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电流、电压与功率测量,电子元器件与集成电路测量,测量用信号发生器,频率与时间测量,波形显示与测量,频域测量技术,数据域分析测试技术,非电量的测量,智能仪器与自动测量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的综合运用等。 《电子测量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立项教材·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在选材上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先进性,概念原
《实时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实时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的构成、测量原理,分析了精度,介绍了一些实际的工程应用,反映了当前实时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在我国应用的*成就。《实时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可供从事工程测量工作的有关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本教材是在我校各工科专业低年级学生公共课“无线电技术导论”教材91年版的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修订编写而成。它主要介绍无线电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定律,常用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继电器、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等基本知识,结合军工产品的质量要求,还补充了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可靠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无线电发送和接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后还介绍了近代无线电技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本教材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大专生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及无线电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内容简介: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同步辅导与习题精讲》与刘品和张也晗主编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马惠萍主编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及刘丽华主编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教材配套使用。全书分为10章,包括绪论、尺寸精度设计、几何精度设计、表面粗糙度设计、滚动轴承结合的精度设计、平键和花键精度设计、螺纹结合的精度设计、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尺寸链精度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每章以重难点讲解、例题解析、工程案例和习题答案的形式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