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手册(第22版)》是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经典手册之一,包含了设计完整的天线系统所需的所有信息。本书中既有现代天线理论,也含有大量实用的天线设计与制作的实例。通过使用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基本的天线设计知识,如线天线、环形天线、垂直极化天线、八木天线等,并且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还可以进一步了解高等天线的理论和应用。本书译自英文原版第22版,该版经过广泛修订,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信息,全新改写了“建造天线系统和铁塔”“地面效应”“移动甚高频和超高频天线”“移动和海事高频天线”等章节,并提供了很多令人兴奋的新天线项目,如C型极子不受地面影响的高频天线,在微波应用中的贴片天线和Vivaldi天线,用于八木天线的一组新的半构件设计等。 本书适合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天线技术和射频技术等相关专
本书是关于雷达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的一部专著,是作者们在前三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扩充和完善,是国内外该领域近年来研究进展和自身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总删减、新增、扩展和调整内容约53%,本书共由21章组成,主要内容有:雷达数据处理概述,参数估计,线性滤波方法,非线性滤波方法,量测数据预处理技术,多目标跟踪中的航迹起始,多目标数据互联算法,多目标智能跟踪方法,中断航迹接续关联方法,机动目标跟踪算法,群目标跟踪算法,空间多目标跟踪与轨迹预报,多目标跟踪终结理论与航迹管理,无源雷达数据处理,脉冲多普勒雷达数据处理,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雷达组网误差配准算法,雷达组网数据处理,雷达数据处理性能评估,雷达数据处理的实际应用,以及关于雷达数据处理理论的回顾、建议与展望。
《光纤通信技术 第2版》是在作者编著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光纤通信技术的*新进展,更新扩容、归纳整理并重新编写的。 《光纤通信技术 第2版》共分为11章,第1章概述了光纤通信的发展史、技术进展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第2~6章介绍了光纤光缆、光无源/有源器件、光发射/接收和放大;第7~8章阐述了信道编码、信道复用和光调制、电复用/光复用和相干光纤通信系统、高速光纤通信关键技术及系统;第9章阐述了光纤通信系统光信噪比、Q参数预算及技术设计;第10章介绍了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第11章简述了常用的光纤通信测量仪器以及光纤特性、光纤系统和器件指标测试技术。 本书的名词术语索引与书中章节对应,方便查阅,对从事光纤通信器件制造、系统研究教学、规划设计、管理维护的专业人员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参考书。 本
本书详细介绍了5G新空口(5G NR)和5G核心网(5GC)的设计,同时全面介绍了5G端到端系统设计和关键功能。本书首先讨论5G的应用场景、需求,以及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和相关活动;然后详细介绍了NR和LTE的空口设计、NR流程(IAM/波束管理/功率控制/HARQ)、协议栈(CP/UP/移动性)、RAN架构、端到端系统架构、5GC、网络切片、服务连续性、5GC与EPC的对接、网络虚拟化、边缘计算;接着详细介绍了ITU-R提交的5G能力评估报告,以及NR如何满足5G要求和外场测试结果;*后对5G市场和产业进行了展望。 本书适合通信领域相关人士阅读,不仅可以作为5G研发和工程人员的研究资料,还可作为通信相关专业的高校老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从硬件描述语言(VHDL和Verilog HDL)、Simulink环境下的模型构建以及Xilinx高级综合工具下的C/C 程序设计3个角度,对采用Xilinx FPGA平台构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全书内容涵盖了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理论知识,其中包含通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信号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方面。全书共5篇21章,内容包括:信号处理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方法,数值的表示和运算,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CORDIC算法、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FIR滤波器、IIR滤波器、重定时信号流图、多速率信号处理、串行和并行-串行FIR滤波器、多通道FIR滤波器以及其他常用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实现;数控振荡器、通信信号处理和信号同步的原理与实现;递归结构信号流图的重定时,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原理与实现;数字图像处理
《5G核心网:赋能数字化时代》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对5G核心网架构的全面描述,以及对云技术和3GPP Rel 15/16关键概念的解读。 本书作者是深度参与5G规范制定的专家,曾出版关于3G和4G核心网的专著,广受好评。本书是对3GPP 5G核心网技术和标准的阐述。 本书的内容包括: 1,5G核心网架构概述 2,独立和非独立架构 3,5G核心网关键概念的详细阐释 4,5G无线网和云技术概述 通过学习可以掌握: 1,5G核心网与前几代核心网的差异 2,5G如何与之前的网络进行交互 3,技术选择背后的原因以及哪些处于5G规范的范畴之外 4,5G规范与*前沿的大规模Web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关系 5,对协议和服务的详细描述 6,网络部署的选项
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正在加速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着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孪生。本书提出面向2030年的 数字孪生 和 智慧泛在 的社会发展愿景,阐述在该社会形态下的移动通信应用场景,包括通感互联、交互式全息、智能交互、超能交通、精 准医疗、孪生工/农业等,并以此推导出在这些典型应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总结出6G移动通信网络端到端的技术需求指标。围绕6G需求指标,详细对比分析了5G及其演进系统在技术指标上的差距,以及为了满足这些技术指标可能采纳的关键技术,介绍技术原理、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后,提炼出未来6G网络所需要具备的按需服务、柔性、智慧内生、数字孪生和安全内生等特征,并给出了 3层4面 的逻辑网络架构建议。 本书可作为5G、6G研发人员的参考书,高校研究生的启蒙教
这是一本关于图像处理基本原理及其具体应用的图书,是作者多年来教学、科研与应用的总结。全书共15章,内容贯穿从图像获取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具体包括图像获取、人类视觉、打印和存储、成像缺陷修正、空间域图像增强、频率域图像处理、分割和阈值处理、二值图像处理、全局图像测量、特定特征的测量、形状表征、特征识别与分类、层析成像、三维可视化、表面成像。本书的特色是,着重于各种图像处理方法的介绍与比较,并使用实例进行演示与说明。
内容提要 2015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共收录论文60余篇,分为供电技术、节能技术、空调技术、电池技术、设计技术、维护管理。这些论文均出自通信电源行业各类专家之手,既有较深入的学术研究,也有作者多年的实践总结,可全面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部署、创新以及应用等新进展,充分体现我国产业链各方在这些领域的探索和创新。本论文集可供全国通信电源领域的运营人员、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和参考。
《5G指南:信号处理算法及实现》为《Signal Processing for 5G》的翻译版,该英文书籍由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领域专家撰写,由IEEE和WILEY联合出版。该英文书籍内容涵盖包括调制、编码、波形、多天线、新频谱等5G网络的基础性技术以及新型网络设计,其技术专业性较强,对于全球5G技术研究都有一定指导作用。 自第二代蜂窝通信系统开始,信号处理技术就在无线通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5G无线网络中使用新型信号处理技术不仅能显著地提高峰值速率,还能提高网络性能、覆盖率、可靠性、低延迟、有效性、灵活性、兼容性以及收敛性,从而满足由于大数据、云服务、机器对机器(M2M)和关键任务通信等应用日益增加的需求。本书对于应用在5G无线网络中的所有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它由独特的四大部分组成 新的调制和编码、新的空间处理、新的频
本书以数字通信系统为重点讨论了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同时对模拟通信系统和相关数学基础给出了系统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系统分析、概率及*过程、幅度调制与角度调制两类模拟通信系统及其噪声性能分析、模拟数字转换、数字调制、多维数字调制、限带信道中的数字通信、多载波通信与 OFDM 系统、信息论、纠错编码、衰落多径信道数据传输及扩频通信系统。全书提供了许多实例以突出所述理论的工程应用,各章还配有大量难度不等的习题以及上机习题,帮助读者检验并巩固所学内容。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为工程技术人员分析与设计通信系统提供参考。
本书的主要内容围绕VoLTE业务流程展开,从传统移动通信网、IMS网络到VoLTE业务网络,从无线网、核心网的业务流程到VoLTE业务的全流程,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详细、全面地阐述了VoLTE业务的端到端信令流程和网络问题分析方法。全书共1 0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 一部分为第 1~5章,主要内容是VoLTE业务的基本原理、无线网络接口协议、核心网络接口协议和VoLTE业务流程分析;第 二部分为第6~1 0章,主要内容是VoLTE业务打得通、接得快、听得清、不掉话的问题分析思路以及现网实战应用。
5G室内覆盖建设与创新 内容涵盖5G系统原理、室内覆盖基本原理、5G 室内覆盖发展概况、5G室内覆盖方案介绍、5G室内覆盖典 型场景解决方案、5G室内覆盖创新方案、5G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5G室内覆盖建设管理、5G室内覆盖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等内容。5G通过引入新的网络架构、多种关键技术,实现了网络性能指标显著提升;由于5G分配了较高的频段,支持更高的业务速率,5G室内覆盖与传统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业界涌现出了多种创新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本书讲解了5G网络室内覆盖工程实例,使读者能够对5G室内覆盖总体方案制定、规划设计、工程实施与管理等全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本书适用于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与通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通信中盲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上下)》全面介绍了经典的盲信号处理技术基础,以及盲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具体包括:盲信噪比估计和盲信道均衡技术,盲信号参数分析、系统分析和网络分析等盲信号分析技术;低截获概率信号和隐藏信号盲检测技术,各种条件下的盲信源分离理论和技术,基于信号结构和数据压缩的盲信源恢复技术,基于信号特征和不平衡类别的盲信息辨识技术等。 《通信中盲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上下)》适合从事盲信号处理方向的研究生、工程师、学者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传感器阵列波束形成器优化设计方法、求解算法及其应用。全书分6章,主要讨论窄带与宽带波束形成器阵增益、稳健性、旁瓣级、主瓣响应等多个性能指标之间的耦合规律、优化折中设计方法及快速求解算法。本书融入作者二十余年来从事阵列信号处理方面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本书对波束优化设计问题研究透彻,算法推导严密,逻辑性强,并提供大量设计范例。
本书是一部综合反映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报告。书中对2017年信息通信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政策、新业务、新技术和由此带来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2018年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做出了预测和展望,内容涵盖了运营、市场、业务、技术、管理等众多方面,以及信息通信和互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书中给出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同时收录了行业内专家针对备受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专门撰写的文章。全书具有较强的分析性、研究性和参考性。本书可供信息通信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相关研究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关心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参考。
本书从业务应用的角度,介绍目前在光接入网中的实用技术,采用业务贯穿技术的方式进行论述。第1章介绍光接入网技术发展和在OSI协议栈中的位置以及各协议的关系;第2章和第3章介绍xPON(EPON/GPON)、NG-PON1基本架构和原理;第4章介绍光接入网认证方法和智能ODN管理技术;第5章介绍光纤网测试(光功率、OTDR测试)、光模块测试、光谱测试(WDM、DWDM)技术;第6章介绍承载FTTH业务各专业的故障处理技术和H.248协议等;第7章介绍NFV和vCPE技术;第8章介绍下一代PON发展和试商用及WDM-PON和TWDM-PON的原理,以及5G使用的NG-PON2回传技术。 本书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宽泛性等特点,面向的读者为大学通信、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3~4年级学生以及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生。本书可作为企业入职教育培训教材,运营商和制造商的工程师、光纤维护和FTTH维护安装人员提高技术
《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第二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时频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应用。《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第二版)》共10章,内容包括时频分析基础、短时傅里叶变换与Gabor展开、维格纳-威尔分布、小波变换与时频分析、离散小波变换与多分辨分析、尺度函数与小波的构造方法、小波包变换、二维小波变换、多带小波变换、多小波变换等内容。
本书围绕空间信息网络体系架构及其应用,探讨了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理论、协议体系、资源动态配置、安全管理和半实物仿真等主要问题。本书基于现有的空间信息网络体系和近几年对空间信息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时变图的空间信息网络建模、高吞吐量可靠性传输、业务自适应的资源动态配置和重构、安全防护资源和网络流量管理等方法和理论,解决了现有空间信息网络时空频覆盖存在盲区、协作规划能力有限等问题,实现了空间信息网络中信息的有效获取、高效传输和可靠处理。*后,本书介绍了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空间信息网络半实物仿真方法,及其在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等专业的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信息类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参考。
《2014 电声技术新进展——ISEAT 会议论文集》介绍了电声技术的研究新进展,内容涉及空间声学、耳机、微型扬声器、扬声器单元、扬声器系统、电视机声学性能、测量方法、信号失真、信号处理等领域。《2014 电声技术新进展——ISEAT 会议论文集》由国内外数十位电声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涵盖内容较广,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从5G概念入手,阐述5G的技术特点,罗列和展望5G技术与社会各行业的结合方式;从需求入手,阐明5G技术对承载网的要求。本书重点阐述和说明承载网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后根据目前几大运营商的网络条件,结合各类技术演进情况,通过试点案例,对承载网的建设提出多种网络组织方案和规划思路,为5G时代的网络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本书适合作为通信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的入门教材;适合作为运营商的培训教程;适合作为从事通信规划设计行业的技术工作者的工作指南;适合作为行业分析师产业研究的基础说明材料;适合作为通信行业、物联网行业以及对5G有兴趣的广大读者朋友的专业阅读材料。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与应用》共18章,详细介绍了广州亚运会各种类型、不同大小、室内室外比赛场馆的扩声系统,叙述了其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测量、运行保障等内容。随书附赠光盘一张,内有扩声技术的相关标准。 《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与应用》可供扩声技术研究、使用及管理人员,相关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