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先时域后变换域、从输入输出描述到状态变量描述的顺序和结构,以对偶和类比的方式逐章逐节、完全并行地介绍和讲述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它们在通信、信号处理和反馈与控制等领域中的主要应用。 本书第3版在遵循前两版编写理念,保持原有鲜明特色的基础上,在对原有内容做适当调整和精练的同时,主要增加了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模拟和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实现等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基本内容,以及信号与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在反馈和控制中的应用,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入原有的内容框架,更完整地展现出一个 系统分析和综合 与 信号分析和处理 两方面知识既并重又相互交融,具有鲜明特色的信号与系统课程
本书系统地介绍传感器阵列优化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14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讨论波束设计的问题,介绍阵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与模型、窄带阵列信号处理,以及宽带阵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下册主要讨论模态阵列处理与方位估计的问题,介绍声学阵列模态处理理论与方法,以及目标方位谱估计理论与方法。书中融入了作者近二十年来从事阵列信号处理方面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纳入了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同时采纳了少量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部分相关内容。
本书基于云、SDN、NFV等新技术的云化网络应用及发展趋势,对5G AI时代的新型算力平台(边缘计算)与网络连接(算力网络)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本书内容涵盖了边缘计算的典型应用场景、主要特征、技术架构、基础设施、管控体系和相关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还系统性地介绍了算力网络解决方案的定义、思路、模式和典型实现方案。 本书不仅适合通信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和高校师生阅读与参考,而且还适合对边缘计算和算力网络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学习。
本书依据《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全书共10章,分别对通信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通信系统、现代通信网、移动通信、互联网与物联网、现代电信业务、通信网络安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系统讲解。本书注重通信企业对通信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业技能的实际要求,力求反映现代通信技术、业务的新发展。
本书以Altera公司的FPGA为开发平台,以MATLAB及Verilog HDL为开发工具,详细阐述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FPGA实现原理、结构、方法和仿真测试过程,并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分析FPGA实现过程中的具体技术细节。主要内容包括FPGA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基础、ASK调制解调、PSK调制解调、FSK调制解调、QAM调制解调以及扩频通信等。本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分析透彻,在简明阐述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追求对工程实践的指导性,力求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FPGA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作者精心设计了与本书配套的FPGA开发板,详细讲解了工程实例的板载测试步骤及方法,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加深读者对调制解调技术的理解。本书的配套资料收录了完整的MATLAB及Verilog HDL代码,读者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下载。
近年来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者们期望将其应用于系统的各个层面,进而发展出智能通信,大幅度提升无线通信系统效能。智能通信也因此被认为是 5G 之后无线通信发展主流方向之一,其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书结合国内外学术界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着眼于智能通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物理层设计,对相关理论基础、通信模块设计,以及算法实现等进行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神经网络的基础及进阶技巧、典型神经网络、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物理层基本模块设计等。为方便读者学习,相关章节均提供了开源代码(扫描二维码下载),以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书中涉及的原理与概念。
该书是EW100系列的第三本,该书全面、清晰地介绍了通信电子战系统所涉及的各种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主要功能。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为:第一章 引言,主要介绍了dB这个单位的换算与应用;第二章 通信信号,介绍了各种数字、模拟、跳频、直扩等信号;第三章 通信天线,主要介绍了天线的波束、增益、极化、阵列等概念;第四章 通信接收机,主要介绍了超外差、信道化、压缩等各种接收机,信号的数字化,以及接收机的各种指标;第五章 通信信号传播,主要介绍了信号传播特性和链路预算;第六章 通信辐射源搜索,主要介绍了搜索策略、系统配置、对各种低截获概率信号的搜索等内容;第七章 通信辐射源定位,给出了各种准确度下测向、定位的方法,讨论了对扩频信号的定位方法;第八章 通信信号截获,主要给出了低截获概率信号、强信号影响下弱信号的
本书基于作者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领域的开发实践与理解,并结合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动态,首先介绍了光的偏振性及液晶基本特点,然后依次介绍了主流的广视角液晶显示技术的光学特点与补偿技术、薄膜晶体管器件的SPICE模型、液晶取向技术、液晶面板与电路驱动的常见不良与解析,后介绍了新兴的低蓝光显示技术、电竞显示技术、量子点显示技术、Mini LED和Micro LED技术及触控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5G终将一统互联网、移动网和物联网,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 零 时延的操作感知,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将拉近万物的距离,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 《一本书读懂5G技术》采用从总体到细节的顺序提纲挈领地介绍了5G工程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从5G和LTE的对比中,本书梳理出技术发展的脉络,帮助读者了解技术继承点在哪里,技术突破点在哪里。本书尽量以图表的方式来阐述技术,观点清晰、信息密度高。在阐述5G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的时候,尽量使用通俗、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很多5G方面的打油诗、行业俗语,使读者阅读起来轻松愉快。 《一本书读懂5G技术》是5G技术的科普读物,适合5G项目管理者、营销人员、售前支持人员、工程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可以作为各类院校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和计算机等专业的5G技术教
本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信号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及应用,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本书共分为十五章,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信号与函数、信号与傅里叶级数、信号与频谱、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信号的卷积、信号的采样、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信号的上下变频、信号的抽取与插值、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数字滤波器、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 本书可作为电子工程专业、通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虚拟试验技术是由系统工程、建模仿真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交叉应用的新兴技术。虚拟试验技术可以在虚拟的条件下完成对被试品的测试和试验,能够大大缩短设备的研制、测试周期,节约测试经费,因而被广泛应用,已成为系统分析、优化设计、性能评测的强有力工具。 本书针对武器装备虚拟试验的需求,全面、详细地介绍了虚拟环境资源、环境效应模型、虚拟场景显示及虚拟试验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综合自然环境数据库构建、航空空间虚拟大气环境构建、临近空间虚拟大气环境构建、空间辐射虚拟环境构建、地形环境构建、海洋环境构建、虚拟自然环境集成、电磁波传输环境效应、激光传输环境效应、地形环境通过效应、二维场景显示软件开发、三维场景显示软件开发、虚拟
本书主要内容为高频通信环境的时空复杂性、高频天波传播预测与通信选频体系、高频通信选频方法及其特点、高频通信可用频率的重要参数、区域细粒度预测模型、下一代建链技术等,重点阐述了影响高频通信的电离层无线电噪声时空变化特性、ITU-R建议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基于混沌动力学和改进曲面样条插值理论的MUF的短期预报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高频通信频率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报模型。
本书是一本介绍移动通信的科普读物,在第1版的基础上,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更新了相关的技术内容,完整地讲述了现有的主要移动通信技术,从1G、2G、3G、4G讲到5G,帮助读者对移动通信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全书内容通俗易懂,行文力求轻松活泼,激发读者兴趣,重点增加了5G的内容,同时对第1版中3G、4G的内容进行了整合。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架构的概念、构成与设计方法,揭示了任务变化驱动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代际变革的总体规律,并以5G 网络架构为例,详细阐述了5G 服务化架构的提出与设计思路。进一步地,本书从新特性、新流程、新能力三个层面剖析了5G 服务化架构的具体细节及应用场景。此外,本书还对6G 网络架构的设计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全服务化的逻辑架构以及分布式自治的组网架构等,为6G 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适合从事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研发及运维的工程技术人员,通信行业的管理者,以及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同时也适合对移动通信技术及其未来发展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本书首先介绍了传输网的概念及传输网的技术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然后简单介绍了SDH和WDM的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入了OTN技术。全书在简要介绍了OTN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详细讨论了OTN系统及设备。主要内容包括:OTN的概念与应用、OTN的体系架构、OTN的网络保护与应用、OTN的网络管理、ROADM的原理及应用、OTN的技术演进、OTN网络规划与设计、OTN网络传输性能、OTN设备安装与测试技术,并在书末尾介绍了华为公司主流的OTN设备――OSN8800,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OTN光传输设备的结构、配置和组网方法,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和实际工程和应用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适合于从事WDM/OTN系统和设备的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维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以宏阔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全面介绍了通信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书中从收发信号的通信终端、交换信号的通信节点、传输信号的有线和无线信道,对通信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终端、节点、信道的三要素组织起来的各种通信网络进行介绍。书中还穿插了古今中外科学名家进行科学探索和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以激励和启发读者的科学热情和创新思维。 作为一本科普图书,本书兼具专业性、思想性、趣味性,既不失深度,又妙趣横生,对初涉通信的读者而言是一部较好的入门读物。此外,本书对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事通信技术普及、通信设备维护和相关管理工作的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针对无线通信网络频谱资源短缺及终端能量受限的情况,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无线传输需求并提升网络的可持续性,本书研究无线网络中的频谱资源高效利用及能量收集绿色通信问题,主要包含两大方面的研究内容:①考虑能量收集及通信分集技术,研究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及空时编码的协作传输机制、双路交替连续中继及自适应协作通信机制、节点能量状态及网络关键要素的建模方法,揭示能量收集、空时编码、叠加编码、协作中继等技术对无线传输质效的提升效果;②考虑认知无线电网络不同用户的能量及频谱需求状况,研究空间域、频率域和时间域机会性频谱共享及协作频谱共享机制,提出非授权用户收集射频能量以实现高效频谱共享的方案、非授权用户协助授权用户传输能量或数据以换取频谱共享的机制,揭示能量收集、协作中继和用户调度等技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