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组织出版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根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的统一部署,本书从学科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需求出发,论述无机非金属学科的总体发展战略,提出10个优先发展领域:新能源材料、功能晶体、低维碳及二维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并介绍上述各领域的内涵与研究范围,科学意义与国家战略需求,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分析,发展目标,未来5~10年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未来5~10年优先研究方向。
本书从提升氯碱企业生产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角度,阐述了氯化氢的生产技术与操作要点,着重讨论了氯化氢生产流程、工艺控制、主要设备、操作要求、安全要求,对安全事故案例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书可作为氯碱企业提升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培训用书,也可作为企业生产管理及高等院校学生实习的参考书,还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用书。
本书总结了低介低烧陶瓷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详细介绍了多个体系低介低烧陶瓷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本标准修改采用俄罗斯标准TOCT844—1979(第四次修改自1990年10月1日起)《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俄文版)。 本标准根据俄罗斯歀TPCT 844—1979《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俄罗斯标准TOCT 844—1979《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和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结构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HG/T 2573—1994《工业氧化镁》。 本标准与HG/T 2573—1994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根据用途不同增设了一个类别(1994年版3.2,本版4.2)。 ——提高了筛余物的指标要求(1994年版3.2,本版4.2)。 ——因溶样方法改变放宽了氯化物的指标要求(1994年版3.2,本版4.2)。 —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现代科技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基础、结构与材料理化性能的关系;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各大类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特征、性能特点及其应用;介绍了功能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光功能材料、电功能材料、磁功能材料、机械功能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化学功能材料及热功能材料等)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本书可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本专业同行的参考书。
本书共2篇18章及总论和附录,集中反映了国内外纳米级碳酸钙生产、发展和研究方向的*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以石灰石为原料,采用气烧窑煅烧石灰石,间歇鼓泡式、连续喷雾式、间歇搅拌式及超重力式四种已实现工业化碳化工艺;喷雾干燥、带式干燥,桨叶式串闪蒸、双搅拌串盘式等二级干燥、组合式三级干燥等生产纳米级碳酸钙的生产原理、生产方法、工艺指标、操作要求、产品质量指标及分析方法、采用的主要设备及其三废治理。较详细地介绍了纳米级碳酸钙产品在造纸、塑料、橡胶、涂料、胶黏剂和密封材料、医药、食品、油墨、牙膏、化妆品等日用化工等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的应用情况及应用工艺、配方等。全面反映了中国纳米级碳酸钙生产的21世纪初水平,是中国纳米级碳酸钙生产与应用新作。 本书选材于国内外生产实际,实用性强,有所创
工业硅的用途十分广泛,可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光学、机械、汽车制造、医药、国防等领域,有“魔术金属”之称。本书就工业硅的生产技术做了全面的介绍。 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工业硅的发展史和国内外工业硅生产现状,阐述了工业硅广泛的用途和工业硅工厂的建设规划程序;工业硅的生产和捣炉加料设备,工业硅炉的筑炉技术;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开炉生产、事故处理及工业硅精炼技术;工业硅生产原料硅石、碳质还原剂、电极的精选和称量,是工业硅生产的关键环节;工业硅生产中应用的除尘设施,微硅粉的回收及其在各行业的利用;工业硅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以及原料、产品检验。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工业硅企业和相关科研、设计部门的管理、技术及生产人员来说,是一部极有参考价值的图书。也适于相
本部分4.2、4.3、4.4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GB 180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 ——第2部分:石灰制造业; ——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 ——第4部分:石墨碳素制品业; ——第5部分:云母制品业; ——第6部分:陶瓷制品业; ——第7部分: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 ——第8部分: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本部分为GB 18068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 18077—2000《石棉制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本部分与GB 18077—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名称,并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调整了标准结构; ——修订了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增加了敏感区、复杂地形两项术语和定义
本书结合国内中小型烧碱与聚氯乙烯企业的生产实际,介绍了烧碱和聚氯乙烯的生产原料、合成工艺,烧碱与聚氯乙烯企业的节能减排、生产组织与管理、清洁生产等内容,着重阐述了食盐水溶液的电解和聚氯乙烯合成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择及控制、典型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构造及操作要点、生产操作与技能训练及生产事故的处理。同时还重点介绍了聚氯乙烯企业的安全防护、工业卫生以及相关新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烧碱与聚氯乙烯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化工类高职及中职学生使用,亦可作为烧碱与聚氯乙烯企业操作人员的培训用书。
本书从实用出发,问题采用一问一答形式,阐述了普通轻质及纳米钙的生产常见操作技术问题455个:同时对普通轻质碳酸钙、微细活性碳酸钙、重质碳酸钙与纳米碳酸钙在生产、性能、应用领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解答;对纳米碳酸钙的主要物化性质、纳米特性、安全与环保进行了分析:此外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生产纳米碳酸钙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本书可供从事普通轻质及纳米碳酸钙生产和应用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操作工人自学或培训,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通过对近期国内在硼矿加工和硼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国外一些硼及硼产品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后编译而成,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硼矿开发及硼产品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成果。全书内容分六章:章综述,主要介绍国内外硼资源开发和硼工业发展概况:第二章硼矿加工及硼产品制备,涉及硼矿富集,加工和一些硼产品制备的新工艺:第三章应用新领域,主要介绍一些硼化合物的新用途:第四章综合利用,介绍一些硼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第五章环境健康与安全,涉及环境中硼的分布状况,硼对动植物的影响及硼化合物的危害性评价:第六章过程化学中的硼试剂。介绍硼在合成化学和催化化学中的一些应用。全书内容丰富,覆盖面较广,从国内外硼资源分布状况、硼矿富集加工、硼产品制备技术、硼产品应用、副产物和
本书以清洁生产为主线,对清洁生产概念及国内外进展、烧碱行业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和效果验证、持续清洁生产进行了介绍,并着重从烧碱工艺出发介绍了清洁生产的途径。 本书适用于烧碱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清洁生产咨询、审核人员和其他环境保护工作者。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安装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天津市德昌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唐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杰斯曼(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浙江天仁风管有限公司、北京卓燕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宜春市金特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成都新木通风净化有限公司、烟台同化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温州诺特建材有限公司、德州中威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圣戈班依索维尔(固安)玻璃棉有限公司、北
本书是对国外贫甲烷/空气混合物催化燃烧的理论研究和国内天然气催化燃烧实际应用的总结。全书共5章。第1章是对贫甲烷催化燃烧近零污染物排放机理的研究,发现了铂表面的异相反应,抑制了气相氧化反应的程度,并且提高了单相点燃的表面温度。第2、第3章通过将反应器实验与数值模型相结合,推导出滞止点流动反应器(SPFR)内固一气异相反应动力学速率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开发和研究低浓度H2S和SO2在贵金属催化剂上对贫甲烷催化燃烧的影响。第4、第5章分析了天然气催化燃烧的应用和产业化,提出了天然气催化燃烧方式可以实现燃料的完全转化,并且可以根除污染物排放。 本书可供从事动力工程、燃烧、供热、化工、制冷空调及能源工程和热物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1,3-丁二烯理化特性、安全储运方法及安全管理法规,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对1,3-丁二烯聚合物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论述,讨论了阻聚剂阻聚作用及其机理,提出了预防1,3-丁二烯发生燃爆事故的方法。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从事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
《无机非金属材料手册》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方面的专业工具书。分别介绍了结构陶瓷(含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陶瓷、传统陶瓷、玻璃、晶体材料、无机涂层材料、耐火材料、碳与石墨材料、水泥与混凝土和其他新型无机材料等各种无机材料。全书从材料的基础(组成与结构)、性能、工艺过程以及应用等方面对各种材料进行综合介绍。在取材上,传统常用材料和新材料相互结合,适当介绍了一些国外相关先进材料。 本书可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使用,也可供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开发和正确选材、合理用材提供科学依据。
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系作者多年研究、探讨之结晶,并首次以著书的形式公之于众,如“超细活性碳酸钙生产的连续鼓泡碳化新工艺”,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碳化机理”中的“四膜模型”、“气一液一固一固”四相反应体系,表面改性机理中“碳酸钙分子模型”、“活性碳酸钙的结构模型”,实现碳酸钙生产过程三废零排放的绿色新工艺等新概念。本书结晶于生产之中,又升华于生产之上,为生产实践和科研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本书可供纳米沉淀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分析检验人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纳米碳酸钙用户参考。
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是纳米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怎样改善无机纳米颗粒在高聚物中的分散性,一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纳米粉体的表面处理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的发展,以改善纳米粉体分散性、表面活性、功能性以及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容性为目的的表面处理或表面修饰技术应运而生。近年来,纳米粉体的表面处理(表面修饰)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处理方法到处理对纳米粉体表面性质以及应用性能的影响,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人们可以根据应用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纳米粉体表面进行改性,不但可以深入认识纳米粉体表面的基本物理化学效应,而且也改善和优化了纳米粉体的物化性能和应用性能,扩大了纳米粉体的应用范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