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里德 博赫曼教授编写的《金属有机与催化导论》一书简明且富有理论深度,全书包括三个部分,即主族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均相催化。不仅丰富了反应成键知识,还提供了高效与经济制备化工单体的范例。 本书既可以作为从事(精细化工和制药化学)合成化学、材料制备和催化科学领域研究学者进行新化学反应与材料设计及单体制备工艺等研究的参考书,亦可以作为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金属有机与均相催化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研究人员学习均相催化与仿生催化的参考书。
YS/T 281((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l部分:铁量的测定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14部分:碳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
YS/T 281《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1部分:铁量的测定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14部分:碳量的
本书围绕石墨烯在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的应用,重点对 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中涉及的石墨烯基材料进行了介绍,系统阐述了石墨烯在多种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角色及功能,给出了一系列石墨烯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器件的方法、策略和实例。本书共九章,1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石墨烯应用于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潜力。第2~6 章分别针对不同的电化学储能器件( 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钠离子电池)系统阐述石墨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电化学储能用石墨烯基材料的设计策略。第7、8章进一步将石墨烯基材料的设计策略拓展到新型储能技术体系,包括锂金属负极等其他电化学储能器件的设计和应用。第9章对石墨烯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做了系统评述。
YS/T 281((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1部分:铁量的测定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14部分:碳量的
YS/T 281( 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1部分:铁量的测定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14部分:碳量的测
GB/T 23278《锡酸钠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锡量的测定 碘酸钾滴定法; ——第2部分:铁量的测定 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 砷锑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铅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锑量的测定 孔雀绿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游离碱的测定 中和滴定法; ——第7部分:碱不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 ——第8部分: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YS/T281《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1部分:铁量的测定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
GB/T 226606氟化锂化学分析方法》分为8部分: ——第1部分:试样的制备和贮存; ——第2部分:湿存水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3部分:氟含量的测定蒸馏一硝酸钍容量法; ——第4部分: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6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7部分: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8部分;硫酸根含量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 本部分为GB/T 22660的第7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中
本书主要介绍了功能金属有机框架(MOFs)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在生物医药上的应用。书中利用不同的MOFs作为药物载体,后修饰靶向试剂叶酸和荧光试剂5?羧基荧光素后构建了多个可靶向识别癌细胞、荧光成像和药物
稀散元素铼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铼的化学特点为基础,分别对铼的化合物种类、性质、提取工艺、分析方法以及应用特点进行简明扼要且适度的论述。本书参考了 外近年来铼化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全书共分5章。第1章为概括性内容,重点阐述铼及其化合物的种类与相关应用,以及铼的提取回收技术。第2章以铼的化学反应特点为基础,重点介绍铼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化学反应。第3章概括总结铼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4章对铼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综述。第5章重点介绍铼化合物的应用。
YS/T 281《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1部分:铁量的测定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14部分:碳量的测
本书主要介绍了功能金属有机框架(MOFs)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在生物医药上的应用。书中利用不同的MOFs作为药物载体,后修饰靶向试剂叶酸和荧光试剂5?羧基荧光素后构建了多个可靶向识别癌细胞、荧光成像和药物
本书依托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镇景观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研究(2011BAD38B03)”和“环境友好型城镇景观林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07B06)”,根据近10年的研究成果整理而成。本书针对城市道路重金属净化的实际问题,以提升北京城市道路林净化土壤重金属的效能为目标,通过研究林带不同距离树木、不同配置模式的道路绿化植物、不同功能区常见乔木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富集,探索重金属元素在树木不同器官的分布规律与季节动态、树木体内重金属元素垂直梯度和时间梯度的分布特征、不同配置模式群落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效率、重金属元素在树木体内的分布形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旨在揭示城市树木富集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与机理,为城市森林重金属高效富集树种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
GB/T22660《氟化锂化学分析方法》分为8部分: ——第1部分:试样的制备和贮存; ——第2部分:湿存水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3部分:氟含量的测定蒸馏-硝酸钍容量法; ——第4部分: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6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7部分: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8部分:硫酸根含量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 本部分为GB/T22660的第6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YS/T 281《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1部分:铁量的测定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
GB/T 23278《锡酸钠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锡量的测定 碘酸钾滴定法; ——第2部分:铁量的测定 1,1O-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 砷锑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铅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锑量的测定 孔雀绿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游离碱的测定 中和滴定法; ——第7部分:碱不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 ——第8部分: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本部分为第1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