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是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会、天津市圣恺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本书在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综合论述的基础上,侧重对镁钙系耐火材料防水 化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镁钙砂水化动力学研究、镁钙砖与钢水作 用机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中的应用等基础理论进 行了研究,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生产工艺及制品也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本书对从事碱性耐火材料特别是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 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在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综合论述的基础上,侧重对镁钙系耐火材料防水 化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镁钙砂水化动力学研究、镁钙砖与钢水作 用机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中的应用等基础理论进 行了研究,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生产工艺及制品也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本书对从事碱性耐火材料特别是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 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
本标准代替HB/T 2144—1991《搪玻璃视镜》。 本标准与HG/T 2144—199l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搪玻璃设备 视镜》; ——增加了视镜玻璃的材质、形位公差、外观质量、理化性能指标; ——增加了视镜玻璃的检验及验收要求; ——正文中取消了PN0.6压力等级,只保留PN1.0压力等级,对管口的内径进行了调整,并取消了保护环; ——增加了公称直径DN150的视镜; ——增加了附录A,将原标准中PN0.6压力等级的视镜放人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共分七章,可划分为两部分。前三章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水泥设备巡检时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中主要介绍了水泥设备巡检的工艺路线、水泥机械设备的动力控制及新型干法水泥设备的润滑,通过这三章的介绍使学习者了解和明确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生产工艺路线有哪几条,每一条巡检路线上使用的机械、电气、液压、鼓风送气设备有哪些,这些设备在水泥生产中各起什么作用,它们又是采用哪种润滑装置和润滑剂进行润滑的等。后四章为设备的巡检部分,主要是根据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划分的巡检路线讲述设备的使用要求、运行中的检查及设备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和排除方法,目的:一是使学习者首先要了解水泥生产过程中各主要设备的巡检位置和润滑点;二是明确主要设备的巡检内容和方法;三是在巡检过程中能简单的判别设备运行中常
本书旨在帮助电镀工人快速入门,并以大量的范例介绍了电镀工艺流程、方法及操作过程等。主要内容包括:电镀基础、镀前处理、电镀常用设备和工夹具、电镀单金属工艺、合金电镀、特种电镀技术等。
本书一部系统论述陶瓷材料及其腐蚀环境的专著,解释了各种存在的腐蚀问题,并创建了可能的耐腐蚀体系。 本书涉及陶瓷腐蚀的各个方面及*研究成果。讨信纸了气体、液体、固体对晶体和玻璃体陶瓷材料的腐蚀;介绍了减缓腐蚀、延长陶瓷使用寿命的技术;归纳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有关评价腐蚀的试验方法和陶瓷腐蚀的各种机理模型;广泛联系陶瓷因素对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试验条件对陶瓷腐蚀分析的影响,并对近十年来出现的各种功能陶瓷的腐蚀问题作了较多讨论;本书还提供了基本术语和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本书引用了375篇重要的技术文献和17个有用的公式、图表。本书可供从事腐蚀、陶瓷、玻璃、化学、材料、维护和金属工程师、耐火材料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有关专业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使用
郑友进编著的《氟化物和硅添加剂合成金刚石单晶》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与人造金刚石的合成历史、制备技术、制备装置、合成理论相关的各类基础知识,重点论述了氟化物和硅添加剂对合成金刚石单晶生长条件、成核、生长速度、形貌等的影响,并对相关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氟化物和硅添加剂合成金刚石单晶》的内容丰富,由浅入深,对于物理学、材料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功能薄膜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3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工业影像材料和照相化学品质检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明星、李保民。
本标准中的比色法参考ASTM A623M--08《镀锡板标准规范总则》附录A7制定,增加了电解法。 本标准中的比色法与ASTM A623M--08附录A7比较,主要变化是: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原理; ——增加了试样; ——对分光光度计的校准部分补充了校准曲线的技术内容; ——对试验结果的计算补充了数值修约的内容。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凯军、李小杰、刘宝石、黄柏华、侯捷、余文莉、陈晓红。
本书是一本普及性读物,书中以问答的形式对炭素材料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作了简明的解答。 全书结合炭素厂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产品、工艺、设备以及生产操作等方面,提出了445个问题,共十章,章,炭素材料的种类、用途及生产工艺流程;第二章,炭素原料和煅烧;第三章,原料的粉碎筛分和配料;第四章,混捏和成型;第五章,焙烧和浸浸;第六章,石墨化;第七章,炭素制品的机械加工;第八章,炭素生产的仪表控制及自动化;第九章,炭素生产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第十章,炭素生产的节能。 本书可供从事炭素生产的工人,技术人员和有关干部阅读和参考。
本书分电石生产基本工艺知识、事故分析、规范生产管理三章介绍了电石生产原理、电石炉参数选择、电石炉运行过程的影响因素、正常操作程序及异常情况处理等电石生产操作、管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对易发事故和业内实际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对电石生产企业规范工艺、安全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本书内容实用,可供电石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考,尤其适合作为电石生产企业的岗位培训教材。
本标准中的溶剂萃取法和椭圆偏振光法参考ASTM A623M-08《镀锡板标准规范总则》附录A6制定,增加了亲水天平法。 本标准与ASTM A 623M-08附录A6相比较,主要变化是: ——删除了无自动功能椭圆计的调定程序;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溶剂萃取法的试验装置部分增加了天平和蒸馏装置; ——增加了蒸馏装置、卷样装置、椭圆计等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对试验结果的计算补充了数值修约的内容。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凯军、赵蕴智、刘宝石、古兵平、侯捷、关允、陈晓红。
本书为作者历经40余年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试验的总结。除对陶瓷?金属封接技术叙述外,对常用封接材料(包括陶瓷、金属结构材料、焊料)以及相关工艺(例如高温瓷釉制造,陶瓷精密加工等)也都进行了介绍。书中特别叙述了不同封接工艺的封接机理,强调了当今金属化配方的特点和玻璃相迁移方向的变化,并介绍了许多常用的国内外金属化配方,以资同行专家参考。 本书适合于真空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激光与电光源、原子能和高能物理、化工、测量仪表、航天设备、真空或电气装置、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应用各种无机介质与金属进行高强度气密封接的科研、生产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第二次进行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l0665—2004《碳化钙(电石)》和GB 6819—2004《溶解乙炔》均于2004年11月29日发布、2005年5月1日实施。为了帮助全国相关的生产企业、产品使用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正确理解此两项标准;为了配合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实行登记管理和产品生产*管理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会同国家有机原料质检中心和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组织编写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宣贯教材GBl0665—2004《碳化钙(电石)》和GB 6819—2004《溶解乙炔》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一书。本书介绍了电石、溶解乙炔行业发展现状,对两项标准的起草编制过程和修订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结合检验、包装、贮运等实际情况逐条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解释,对执行标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提示,对采用
本标准规定了磷酸酯抗燃油氯含量高温燃烧微库仑分析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磷酸酯抗燃油的氯含量的分析,其它油品和有机液体的氯含量的测定也可参照本方法进行。
水泥是一种粉体,水泥粉体的制备属于粉体工程。本书在论述粉体技术的基础知识、粉体技术与水泥工业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水泥的粉体制备、水泥生产中的粉体测量、水泥的应用与改性技术。对于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水泥工业的生态设计等内容本书也做了介绍。 本书可供水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的安排制订的。 为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各锅炉制造厂、电建公司、火电厂及相关材料生产厂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它类型锅炉耐磨部位材料的设计、施工、运行、检修及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科研实践总结而成的,主要介绍了陶瓷添加剂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具体应用和新发展做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已经广泛应用在陶瓷领域中的传统陶瓷添加剂,如分散剂、减水剂、助磨剂、黏结剂、消泡剂等,以及各种新型陶瓷添加剂,如纳米添加剂、稀土添加剂、偶联剂和增韧剂等。 本书可作为精细化工、陶瓷材料等专业的学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和生产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主要介绍陶瓷添加剂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对工艺应用方面的有关问题亦有所讨论。本书共分8章,分别是陶瓷添加剂概述、表面活性剂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聚合物添加剂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陶瓷解凝剂和分散剂、陶瓷絮凝剂和助滤剂、陶瓷成型剂和黏合剂、陶瓷增塑剂和塑化剂、其他陶瓷添加剂。 本书力求阐明陶瓷添加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特别注意介绍新型陶瓷添加剂及其应用,注重内容新颖,结合实际,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有较系统的理论性和较强制实用价值。在强调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实用性和前瞻性,尽量反映本学科专业的*科技成果及应用技术。本书既可供从事陶瓷添加剂研究和应用的人们参考,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标准代替HG/T2102-1991《搪玻璃设备 活套法兰》。 本标准参照DIN28150《部分式搪式玻璃活套法兰》的部分内容,并结合我国搪玻璃行业的实情。 本标准与HG/T2102-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DN25、DN32、DN300、DN400五个公称直径的活套法兰; ——标准正文中取消PN0.6压力等级,只保留PN1.0压力等级,并对法兰的厚度b做出调整; ——增加附录A,将原标准中PN0.6压力等级的活套法系列放入附录A,并对铸钢法兰的厚度做出调整。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窑所需耐火材料的有关品种和技术,将基础研究、生产和使用统为一体,对水泥窑用耐火材料未来技术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 本书对耐火材料企业、水泥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实用和参考价值,也可供高等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