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玻璃工艺学(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基本特点:①在玻璃工艺原理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补充和完善,加强了玻璃结构理论的阐述,补充了微晶玻璃系统、金属玻璃和制备方法,加强了玻璃结构研究方法的介绍;②加强了玻璃性能的阐述和测试方法的介绍,满足技术人员对性能测量原理的理解;③增加了玻璃成分设计,可以解决玻璃技术人员在玻璃成分设计方面的茫然,建立玻璃成分与性能的数学关系,更好地满足玻璃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涉及的玻璃性能参数达10多项;④补充了一些玻璃新品种的成形工艺与加工方法,为玻璃技术人员开阔视野和提供新思路;⑤在玻璃缺陷与控制方面,收集了更多缺陷图片,让读者对缺陷类型有更直观的认识;⑥在附录中收集和精选了国内外14大类玻璃品种的800多个玻璃化学组成和性能参数,相信这些资料会使读者在实践中
《活性石灰生产理论与工艺》个对活性石灰进行了定义,并计算了纯碳酸钙及不同成分的石灰石分解成石灰的理论活性度;研究发现了石灰石的分解应该“轻烧”,即低于或等于碳酸钙的开始分解温度890℃煅烧不超过半个小时就能得到活性石灰的结论,这比目前烧制活性石灰普遍采用的大于1200℃的温度低了300℃还要多。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5165:2001《精细陶瓷分类系统》(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15165:2001重新起草。本标准与ISO 15165:2001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删除ISO 15165:2001附录A中按字母顺序检索“应用分类”; ——增加附录A中722“激光发射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中材人工晶体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丽玮、张伟儒、郑春岐、孙峰、梁宏斌、丁艳、王培、梁田。
本书系统介绍了用铝型材厂阳极氧化表面处理产生的污泥为主要原料,研制系列铝质耐火材料,包括莫来石、堇青石、尖晶石、六铝酸钙、钛酸铝及其相关复相材料等。供从事耐火材料相关学科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化学、化工、材料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共分7章。1.水泥厂原料破碎机选用;2.水泥厂原料预均化设备选用;3.生料均化库和储存库选用;4.粉磨设备选用;5.烧成设备选用;6.新型干法水泥厂收尘设备选用;7.新型干法水泥厂物料输送设备选用。全书资料翔实、内容全面,适合水泥设计研究院及新型干法水泥厂工艺及设备工程师使用,也可作为建材、建筑大专院校的教材参考资料。
本书是全世界本系统、全面地介绍陶瓷材料挤出成型技术的书籍,介绍了结构陶瓷、日用陶瓷及高技术陶瓷的挤出成型技术。本书分别对挤出成型技术的历史,挤出成型的原理,挤出成型坯体材料的流变学特性,挤出成型的添加剂,挤出成型的摩擦学原理及磨损防护,挤出成型主要部件(如模具、压力头、螺旋绞刀、内衬、抽真空系统等),以及对挤出成型的计算机模拟做了详细的论述。每一章的内容由该方面的欧洲著名专家学者执笔。本书是陶瓷材料挤出成型(包括砖瓦挤出成型和高技术陶瓷挤出成型)工程和工艺方面很好的教科书,适于该方面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查阅;同时该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的陶瓷制造工艺与材料、陶瓷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与装备专业的教学科研参考书。
氯氧镁材料及其制品具有节材、节能、环保等功效,适应国家节能减排利废的大政方针。本书基于作者长期科研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实践及成果,比较全面介绍了氯氧镁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技术,包括原材料的组成与性能;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分析;制品组成配比的科学、动态掌握;外加剂的合理、有效应用等。本书尤其对采用氯氧镁材料生产墙体板材、保温材料、工艺品、包装材料的工艺及设备和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可供从事氯氧镁材料及其制品研究、开发、生产工作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阅读,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可作为教学参考读物。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长期使用水泥装备的经历及体会,在不断学习先进装备技术的基础上,经多方支持,编撰了此书。 本书汇集全国水泥装备企业及供应商的众多高性价比产品,包括物料处理与储存设备、粉磨设备、热工设备、输送设备、动力设备、环保设备、耐磨耐高温材料、润滑设备与材料、电气装备、计量仪表与自动化、质量检验设备、设备维护与检修工具。每类产品都力求向读者提供该类装备的高性能标准,用户检验与识别这类高性能标准的方法,卖方在合同中必须承诺的条件,制造商为实现高性能标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证明该装备高性能的用户使用报告,为水泥生产企业选用高性价比装备提供参考。 本书可供水泥生产企业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和维修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