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通过全面提升安全素养、规范安全行为和增强有机合成安全知识,切实有效地避免有机合成研发实践中事故的发生。 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安全原理,从社会规范着手,论述了安全学原理性理论与安全文化;第二篇安全管理,主要阐述了如何强化化学实验室的人、物(机)和环境的安全管理;第三篇危险化学品安全,分述了八类危险化学品及化学废弃物的性质和安全防范;第四篇安全操作,分述了各类有机合成危险反应、各类事故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到安全操作,避免化学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亲核、亲电、芳环上的重排等方式进行编排,列出了有机合成、药物合成中常见的近三十种重排反应。对每一反应进行了反应机理、适用范围、影响因素等详细的介绍;同时尽量用药物或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实例说明各种重排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本书针对从事有机合成专业的技术人员编写,其他相关化工类工作者及高校师生也可参考使用。
部分为理论篇,主要讨论分子结构与极性和物理性质的关系,解决了《化工原理》中所需要的各种组分的物性不能得到的难题。 第二部分是实用篇,这是根据有机分子结构选择单元操作组合的独到的实用方法。 第三部分为单元操作篇,这是应用概念解决有机分离中的难题,这里强调重点概念,纠正错误概念,补充实用概念。 第四部分为有机分离的大局观,从全局上审视整个工艺过程(而非单步过程)的合理性,包括分离工艺的时机选择,分离工艺简化,安全与环境保护等。 本书以理论创新与结合实际为特点,各个章节特色鲜明,均与有机分离的实际相结合,例举的实例真实可靠,有广泛代表性。
本书是《化工产品手册》(第五版)中的一个分册,选编了目前社会上使用的国产及部分进口有机化工原料产品1069种,其中包括基本有机原料以及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单体,有机助剂和溶剂,医药、农药和染料的中间体等品种。书中每个品种分别介绍原料名称、登记号、结构式、分子式、性质、质量标准、用途、制法、安全性、生产单位等。 本书可供化工、轻工、纺织、机械、仪器、仪表、冶金、煤炭和医药等工业部门,以及商业、外贸和物资等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供销人员和管理干部使用,也可供有机原料的生产、科研、设计和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是湖泊生态环境系列书之一,是一部介绍湖泊水体中天然有机质及其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方面的专著。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湖泊溶解有机质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机氮的分离方法及其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腐殖质的色谱分离和表征,不同有机组分的化学结构及其环境行为差异特征,河流水体有机质的荧光特征及其与汞的作用机理,溶解有机质的荧光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特征,有机质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和荧光滴定法对比研究,金属铜有机配位体的来源、化学结构和循环特征,有机质与多环芳烃的相互作用机理。本书对认识天然有机质在湖泊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机理与效应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深入揭示水体养分循环与富营养化过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可供湖泊学、生态学、毒
该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记录了有机硅工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对有机硅产品的开发历史、重要节点、重要事件进行论述,具体包括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硅烷偶联剂、白炭黑等。下篇为傅积赉先生文集,是对中国有机硅工业发展的总结。 该书适合有机硅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收藏、参考。
高品质双氰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开发高品质双氰胺制备技术及设备对于我国电石产业链实现高性能化、专用化、绿色化和高附加值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双氰胺废渣 变废为宝 综合利用工作迫在眉睫。本书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双氰胺的性质、生产原理、用途及标准;双氰胺结晶过程的基础数据,如溶解度、介稳区及结晶动力学数据;冷却-盐析耦合结晶技术、离子交换-结晶耦合技术制备高品质双氰胺的过程;双氰胺废渣制备碳酸钙晶须联产氯化铵过程研究。
本书以化学反应为基础,以工业应用为背景,结合当前新的发展动向、生产与消费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甲醛及其衍生物的工业方法、基础研究成果和发展建议,对我国甲醛工业在广度和深度向下游延伸发展有的促进作用,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甲醛及衍生物生产、应用、贸易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为配合国内大力兴办石油化工和现有石油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国内众多科研、设计、教学和生产企业联合编写了《石油化工工学丛书》,包括《乙烯工学》、《乙烯衍生物工学》、《丙烯衍生物工学》、《碳四碳五烯烃工学》和《芳烃工学》5个分册。 本丛书是生产工艺技术专著,以石油化工生产工艺为主线,全面介绍石油化工生产的反应和催化原理、原料路线、工艺流程、生产方法、工艺条件选择与控制、主要设备的结构及材质、技术经济指标与能量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自动控制等方面内容,办求实用。本丛书为国家“八五”重点选题规划。 本丛书介绍的生产技术力求反映世界先进水平,重点介绍当前国内外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先进技术,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本丛书密切结合中国国情,注意总结国内石油化
《聚烯烃技术与产品手册》涵盖了国内外聚烯烃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产品牌号、产品标准、加丁技术、应用和近年来中国市场情况,经过作者实地考察,同时邀请了相关工业协会具有三四十年经验的专家,收集了相关企业工艺手册、工艺技术规程、企业产品标准汇编而成。书中的各企业牌号都是企业引进或正在生产的牌号.有的是在2010年以后投产的牌号。 《聚烯烃技术与产品手册》可供投资者、研究机构、开发商、企业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部门、贸易商以及政策制定、研究咨询、市场分析等专业人士参考。
这本《有机硅化学与工艺(精)》由来国桥等编著,介绍了有机硅化学与工艺的相关知识,以初学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不仅介绍了有机硅化学的理论知识、对有机硅产品生产及应用知识进行了介绍,同时将有机硅化学的一些基本反应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特性进行了汇总整理。具体内容包括绪论,有机硅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有机硅化合物的主要反应,有机硅单体,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聚硅烷,聚硅氧烷改性有机高分子,有机硅分析。 《有机硅化学与工艺(精)》可供从事有机硅化学与工艺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由国际著名的有机合成大师K.C.Nicolaou及其合作者编写。作者试图通过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堪称经典的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的剖析,为有机化学和药物研发工作者提供学习研究当代有机合成的平台。选取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所完成的*挑战性和激动人心的近30个复杂天然产物,通过对其全合成路线的全面分析,不但介绍了各个分子的研究背景和全合成的策略,而且注重介绍有机合成的新方法学及在全合成中发现的新化学。相信通过研读本书,读者不但可以领略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的艺术、更可了解学习当代有机合成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其中,合成大师们在全合成中展现的智慧和对新反应、新方法的运用和驾驭将同样给读者以启迪。 本书对于从事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与开发的科研人员、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
本书是一本有关碳化硅材料、器件工艺、器件和应用方面的书籍,其主题包括碳化硅的物理特性、晶体和外延生长、电学和光学性能的表征、扩展缺陷和点缺陷,器件工艺、功率整流器和开关器件的设计理念,单/双极型器件的物理和特征、击穿现象、高频和高温器件,以及碳化硅器件的系统应用,涵盖了基本概念和新发展现状,并针对每个主题做深入的阐释,包括基本的物理特性、新的理解、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挑战。
本书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原理、合成与应用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硅烷偶联剂基础知识,合成硅烷偶联剂的基础原料,硅氢化反应,氯代烃基氯硅烷,3一氯丙基烷氧基硅烷,具有硅官能团的氰烃基硅烷化合物,氨(胺)烃基硅烷偶联剂,烯烃基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烃基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的其他重要品种,硅烷偶联剂用于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原理,硅烷偶联剂在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硅烷偶联剂用于聚合物改性和功能材料的制备,硅烷偶联剂用于金属表面处理。 本书可供从事硅烷偶联剂研究、生产和拓展应用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国际上近年来难得的一本权威性酶应用领域的著作,由世界著名出版社Wiley-VCH出版,主编为世界第二大酶制剂公司Genencor资深科学家Wolfgang Aehle博士,各章作者也都来自世界知名酶开发与应用的公司或研究单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教授和Wolfgang Aehle博士本人分别为中文版作序。 本书的前两章就酶的基本概念和命名体系、酶催化机理和酶活测定、酶制剂质量评估方面进 行了简要介绍。接下来的两章中,讨论了酶的生产、新酶开发等基本问题。之后本书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酶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化学品制造、食品、洗涤剂、纺织品、造纸、饲料等,而且还就已知酶的新的应用领域、以及那些已经发现但对其应用所知甚少的酶进行了探讨和介绍,如酶在化妆品行业、废水处理、采油中的应用等。第六章就酶在非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讨论,包括有
本书分原理和应用两部分,全面介绍了有机物的溶解特性及萃取过程影响因素、溶剂萃取的基本概念和络合萃取的过程描述、溶剂萃取的相平衡、中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酸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胺类萃取体系、络合萃取体系中重要参数的QSPR研究、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溶剂萃取的过程设计、QSPR研究在络合萃取体系设计中的应用、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举例等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络合萃取的化学原理、过程特征、萃取体系、分离工艺及模型预测、应用实例及前景。在有机物络合萃取机理分析和研究日趋深入的基础上,本次对全书进行了系统地修订,并重点对应用实例部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制药等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上述专业从事分离过程研究开发、设计和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该书结合作者20年来在经典富勒烯、内嵌富勒烯、富勒烯衍生物和非经典富勒烯领域的研究成果,依次阐释了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重点和进展。第1章详细介绍了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合成、提取和分离方法;第2章详细阐述了富勒烯的构造方法和性质后,简要介绍了富勒烯的应用。第3章在概述内嵌富勒烯的结构和性质基础上,阐述了内嵌富勒烯的系统研究方法和结构演化关系;第4章介绍了富勒烯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第5章阐述了非经典富勒烯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附录介绍了整个富勒烯科学的研究力量分布,指出了各个分 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该书适合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及应用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