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突出介绍了我国聚丙烯领域的重要技术进展,反映了当前聚丙烯工业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水平。全书分为九章,分别论述了聚丙烯催化剂、聚合原理、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聚合反应工程、生产工艺及其相关技术、聚丙烯树脂牌号开发、聚丙烯加工与应用以及聚丙烯行业的发展和展望。《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取材广泛,内容全面系统,资料新颖、翔实。 《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可供从事聚丙烯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工业生产、教学管理等领域的中高级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徐培林、张淑琴编著的《聚氨酯材料手册(第2版)》主要结合配方、工艺和产品性能介绍了聚氨酯生产的原料及其制法,主要配合剂(包括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阻燃剂、扩链剂),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聚氨酯半硬质泡沫塑料,RIM?PU材料,聚氨酯橡胶,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合成纤维,聚氨酯黏合剂,聚氨酯涂料,聚氨酯铺地材料,聚氨酯防水材、灌浆材,生物降解型聚氨酯,聚氨酯分析测定,聚氨酯的燃烧和阻燃,聚氨酯的光老化和稳定化,聚氨酯废料的回收处理,聚氨酯工业安全及环保卫生。《聚氨酯材料手册(第2版)》主要供聚氨酯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技术工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中国塑料工业年鉴》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和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承担组稿工作。本年鉴为第2卷,与首卷在时间和内容上保持了连续性,全面反映了2001年、2002年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塑料工业年鉴》坚持为全塑料行业服务的宗旨;努力为合成树脂、助剂、塑料机械、模具和制品生产企业沟通信息、相互了解架起桥梁;为从事和涉及塑料工业的研究、生产、销售的各界人士提供全方位的行业动态、市场和技术信息。《中国塑料工业年鉴》(2002-2003)设有专论、大事记、全国塑料工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综述、各地区塑料工业情况、主要制品行业概况、上市公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利技术、重点企业、人物风采等栏目。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是作者30多年从事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经验总结,融入了国内外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制造的科技成果、点滴经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特性以及塑料齿轮常用材料等基础知识,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特点与步骤,注射模具六大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设计,注射模齿轮型腔及其电极参数尺寸的设计,不同类型示例齿轮注射模具结构设计与工作过程,注射模具的制造工艺,EDM电火花加工齿轮型腔的典型工艺,注射模具的试模过程,以及常见各种质量问题的对策。本书重点介绍了各种齿轮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与工作过程及其制造工艺,以及注射模齿轮型腔和电极参数尺寸设计计算与多种特殊加工工艺。 本书可供我国汽车、仪器仪表、家用电器、钟表、玩具、办
《塑料连接手册(原书第2版)(精)》由屈劳顿主编,本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18章,详细描述了包括一些仍处于发展阶段的所有适用于塑料连接的加工工艺。《塑料连接手册(原书第2版)(精)》包括溶剂焊接、粘接和机械紧固,旋转、振动、超声波焊接和摩擦搅拌焊接,热工具、红外线、激光、热气体、挤出、射频和无逸料焊接以及热封,感应、电阻植入和微波焊接。本书的第2部分包括第19—43章,涵盖了特定材料的信息,是通过材料组织的特定塑料连接数据的广泛汇编,内容包括商品名称、等级和制品形状。每章都是一个单独的通用系列,并可细分为特定树脂类型。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包括第1章,对塑料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了一般的概述,对注塑成型过程和注塑成型制品的主要性能所涉及的相关现象和技术进行了重点的介绍。第二部分包括第2到第6章,涉及注塑成型装备及系统(机器和部件成型技术,模具和塑化系统)和注塑成型系统及各种流体辅助注塑成型系统(气体或者水辅助注塑成型)。第三部分包括第7到第10章,涉及复杂材料系统成型的相关技术问题,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泡成型、金属粉末成型、陶瓷成型和微注塑成型等。第四部分包括过程可视化控制及优化技术(第11到13章),以及注塑成型过程模拟的相关背景资料(第14到16章)。后一部分,即第五部分(第17到21章)介绍结晶和无定形聚合物,以及单相和双相体系微结构演变、表征,以及预测加工因素对微结构演变规律影响的实验和模拟方法。
《热熔胶黏剂:制备·配方·应用》从热熔胶的主体材料、辅助材料、生产涂布设备及性能检验出发,以热熔胶各种主体材料的发展历史、合成原理、性能特点、典型配方与应用实例为主线来展开。具体包括聚酯型热熔胶黏剂、聚酰胺热熔胶黏剂、乙烯 醋酸乙烯酯类热熔胶黏剂、聚氨酯型热熔胶黏剂、聚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型热熔胶黏剂、聚乙烯型热熔胶黏剂、有机硅及其他热熔胶黏剂,热熔胶黏剂生产用设备、热熔胶黏剂的涂布技术和热熔胶黏剂的性能及检验等。内容资料翔实、新颖,适合于化学与材料类相关专业的和研究生作为使用和参考,对广大胶黏剂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也有较大帮助。
《中国塑料工业年鉴》(2010)客观全面地记录了上年度中国塑料工业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展现新精神、谋求新发展的重大事件和中国塑料工业在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辉煌成绩。 《中国塑料工业年鉴》(2010)为《中国塑料工业年鉴》第9卷,与前8卷在时间和内容上保持连续性。设有综述、专论、大事记、各地区塑料工业、主要制品行业情况、政策法规、专利技术、重点企业、人物风采等栏目,集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等特点,同时又肩负着“资政”、“存史”和“宣传推广”的社会责任 。
我社曾于2003年和2006年出版了《化学工业标准汇编橡胶及塑料软管2003》与《化学工业标准汇编橡胶及塑料软管2006》,由于相关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制定了新的标准、部分标准被修订,为了汇编内容更加全面、有效,方便读者查阅和使用,我们此次编辑出版了新版《化学工业标准汇编橡胶及塑料软管》。本次汇编汇集了截至2009年5月底发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化工行业标准。共收集国家标准66项、化工行业标准28项。 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代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汇编目录中,凡标准名称后用括号注
《塑料管道标准汇编》分为产品卷和试验方法卷,本汇编为产品卷,收集了截止到2010年1月底前发布的有关塑料管道方面的国家标准,共50项,标准修改单1项。包括聚氯乙烯管道、聚乙烯管道、聚丙烯管道、热塑性塑料等标准共52项,其中国家标准51项、行业标准1项。
《特种工程塑料及其应用》是《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之一。该书在介绍特种工程塑料的发展历程、前景展望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聚酰亚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醚醚酮树脂的制备、结构、性能、加工及应用等。本书内容丰富,且各章分别由从事特种工程塑料研究领域多年的专家撰写,将会对从事特种工程塑料行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纤维增强塑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既可做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也可成为结构一功能一体化的构件。它的*特点是能按照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得到*效果。因此,自1958年这一材料在我国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船舶、汽车、石化和建材等各个领域,成为工农业及国防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新型材料。 纤维增强塑料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是随着纤维增强塑料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为了适应工农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汇编收入了截至2006年10月底的现行纤维增强塑料及相关标准共123项,内容包括纤维增强塑料管道、冷却塔、浴缸、贮罐及整体浴室等产品标准29项,性能和质量测试方法标准94项。这些标准大部分是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强化这些标准的
工程塑料是指可以用作结构材料,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承受机械应力和在比较苛刻的物理化学环境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对工程塑料的需求增长很快,特别是国内新兴行业和国家支柱产业及新的增长点行业,如电子、汽车、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包装、医疗器械及*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使近年来我国工程塑料的需求量突飞猛进。受汽车及电子电气等行业发展的影响,未来工程塑料需求将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可达1146万t左右。
《中国塑料工业年鉴2008》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主办、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承担组稿、编辑工作。年鉴以年度内全国塑料行业的发展和各省、市、自治区塑料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品开发为主要内容,也包括合成树脂、助剂、塑料机械和模具的生产和市场情况。年鉴全面反映中国塑料工业现状,是记录中国塑料工业发展的历史文献。《中国塑料工业年鉴》的宗旨是为合成树脂、助剂、塑料机械、模具和制品生产企业沟通信息、相互了解架起桥染;为所有从事和涉及塑料工业的生产、销售、科研单位全方位地提供行业动态、市场和技术信息;为整个塑料行业服务。
《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注塑模具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对生产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全书共分18章,内容包括塑料及其性能,塑料制件结构工艺,注塑模具结构与注塑机,注塑模具分型面设计及成型零件设计,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流道脱落机构及排气,注塑模导向、定位机构设计,注塑模推出机构,侧向抽芯、斜顶及螺纹抽芯机构,注塑模具标准化,注塑模具温度调节系统,注塑模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新型注塑工艺及其模具设计,热流道成型技术,注塑模具制造工艺,注塑工艺过程及质量控制,注塑模具的装配、维修、保养及入库管理,模具价格估算,注塑模模流分析技术。 《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具有很强的可读
本书系统完整地介绍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分类与制造、固化剂的合成与配置、胶粘剂辅料的选用、配方设计原则及实例,胶粘剂的性能、胶粘施工工艺、测试方法,以及在建筑、机械、轻工、电子、汽车、铁路、航空、军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塑料制品在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工业电器、建筑材料、电子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塑料模具是塑料制品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本手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指导思想,兼顾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两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介绍了塑料模具设计常用资料、各类塑料模具设计方法、典型结构和设计实例、塑料模具CAD/CAE技术,并且包括了无流道凝料注射模、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模具、双色注射模、电子封装模具等新工艺、新技术方面应用的模具设计等内容,具有技术方法先进、典型结构图例丰富、标准数据资料新、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供从事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以及塑料制品设计与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塑料应用技术手册》是集塑料及应用技术发展并凝结了作者的毕生科研生产实践的一本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全书共分20章。 章概述;第二章塑料的组成、分类和鉴别;第三章塑料制品加工方法简介;第四章塑料的非力学性能;第五章塑料的静态负载力学性能;第六章塑料的动态负载力学性能;第七章其他力学性能及成型加工特性;第八章通用热塑性塑料;第九章通用工程塑料;第十章特种工程塑料;第十一章热固性塑料;第十二章高性能增强塑料;第十三章热塑性弹性体;第十四章泡沫塑料;第十五章透明塑料;第十六章功能塑料;第十七章塑料型材及其制品;第十八章涂料;第十九章塑料结构制品;第二十章塑料制品的绿色设计及回收利用。 《塑料应用技术手册》内容全面、系统、翔实,涵盖了从塑料的组成、分类和鉴别,到制品的加工、应用
《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这套书包括17个分册。各分册主要内容如下: ●《环氧树脂及其应用》:介绍了环氧树脂、固化剂、促进剂的制造及基本性能,环氧树脂的辅料和改性,环氧树脂的分析与表征,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环氧树脂的加工流变学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在胶黏剂、浇注料、涂料、复合材料、泡沫塑料、齿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有机硅树脂及其应用》:介绍了有机硅树脂、改性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性能与应用等。 ●《酚醛树脂及其应用》:介绍了酚醛树脂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ABS树脂及其应用》:介绍了ABS树脂的制造、组成与特性、品种与专用料、ABS共混物及合金用相容剂以及各种类型的ABS树脂合金。 ●《聚乙烯树脂及其应用》:介绍了聚乙烯树脂的生产,聚乙烯树脂的
本书收集了大部分聚氨酯相关化学品的资料,包括化学和物理性质、中英文名称和缩写、特性及用途、主要生产厂商等,部分原料助剂还简述了制造方法等,在2005年 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多的 新。全书分12章,内容包括各种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其他含活性氢低聚物、扩链剂和交联剂、催化剂、阻燃剂、泡沫塑料助剂、溶剂及增塑剂、防老剂和稳定剂、填料和色浆、聚氨酯涂料等CASE材料助剂、低聚物多元醇原料、改性单体、除水剂、抗静电剂、偶联剂、脱模剂等。此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聚氨酯的基本工具书,可供聚氨酯原料、助剂和各种聚氨酯材料生产和开发、聚氨酯材料应用人员参考,也适合于相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发人员使用。
本书讨论了制取乙烯和副产品的主要流程及方法,裂解原料及其特性,裂解和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操作参数,裂解气的急冷、压缩和分离,酸性气体的脱除,乙炔和丙炔加氢,乙烯和丙烯制冷,火炬系统和泄放气的回收,自动控制与公用工程,乙烯原料与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装置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措施与安全和环保,装置的开停车、正常运行及事故案例分析,化学品和乙烯装置分析化验等。本书不仅阐述了乙烯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理论,而且对乙烯生产的原料和各种工艺流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给出了有关工艺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典型工艺参数,还特别介绍了与乙烯生产有关的新技术。 本书可供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是与乙烯工业相关的科研、生产技术人员及设计、规划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全书31章,涉及聚烯烃诸多方面的*进展;新技术、新催化剂,结构,形态学,玻璃化转变,结晶,单体和聚合物性质预测,力学、电学、光学及流变学性质,聚烯烃溶液表征与热力学性质,降解与分析,生物相容性与生物降解性,聚烯烃添加剂,共混物及增容,官能化取烯烃,聚烯烃纤维等。书中列有大量的图表和文献,并附有聚烯烃及其添加剂生产商和供应商。 本书可供石油化工、化工、塑料加工专业的各类科技人员和有并高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