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帮助技术人员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疑难问题为主要目标。 本书根据注塑成型生产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提高注塑成型的质量和效益,详细讲解了塑料原料及选用,注塑成型的工艺条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注塑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注塑成型实操经验等内容。 本书所列的疑难问题均来自于生产实际,并配有大量直观的照片,图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大都经过实践检验,并进行了理论升华。 本书既适合从事注塑生产,塑料制品开发,注塑模具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以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和成型工艺为主线,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塑料注塑成型基础知识,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注塑成型专业技术读物。 本书共分九章,书中首先阐述了注塑成型基础知识,介绍了注塑成型过程和常用塑料的基本特性,接着详细论述了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的设置,对注塑制品的质量缺陷及其影响因素,解决措施作了详细分析。简要论述了特殊注塑成型、常用塑料的注塑工艺、注塑成型设备、注塑成型模具等几个方面的知识,*后介绍了塑料制品的二次加工和注塑件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实用,图文并茂,很多内容是注塑成型生产技术及科学管理知识的经验总结,可作为注塑工厂的培训教材及注塑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也可供塑料加工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从事材料表面薄膜制备技术的科研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4章,分别阐述了材料表面防护装饰膜层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真空蒸发镀膜、溅射镀膜、离子镀镀膜),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简单的CVD相关理论、设备装置、CVD种类等),硬膜及超硬膜的制备技术(金刚石膜、类金刚石膜、立方氮化硼膜、CNx膜及氮化物、碳化物、氧化物薄膜及复合薄膜等),以及利用化学、电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制备膜层的技术(包括化学镀、化学氧化、钝化、磷化、电镀、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等内容)。 本书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外,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既可作为薄膜材料研究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
本书章首先分析阴燃火灾的危害、产生机理和国内外对同向阴燃在不同反应阶段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介绍典型多孔类阴燃可燃物—聚氨酯软泡热分解动力学特性,介绍了不同升温速率和气氛下对可燃物的热分解特性实验结果,以及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不同工况下的热解化学动力学参数方法。 第三章介绍聚氨酯软泡在氮气和空气气氛失重下的分步动力学模型,以及采用二进制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的方法和得出的*的动力学参数。 第四章介绍自制的小尺寸阴燃试验台以及模拟阴燃火灾的点燃过程,重点介绍不同加热时间、热流强度、氧化剂流量和氧气浓度下聚氨酯软泡阴燃引燃变化状况,测量得出可燃物各特征点的温度和温度分布等参数等,以及不同工况对可燃物阴燃点燃时间、临界热流及温度的影响、建立一维阴燃点燃模型并计算和对比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介绍了聚乙烯生产技术人员应知应会的聚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聚乙烯产品、聚乙烯理化性质、聚合催化剂、聚合方式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按照工艺流程依次介绍了原料精制、聚合反应、干燥脱气、溶剂和单体回收、添加剂和挤压造粒、粉料和粒料输送等工序的生产操作程序,常见的生产问题及其原因和处理方法。后介绍了聚乙烯生产的分析检验和安全环保。 本书紧密联系聚乙烯装置生产实际,着眼于提高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可作为聚乙烯生产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参考书,也可作为聚乙烯生产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
《丁二烯装置操作工》为《石油化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系列之一,依据石油化工生产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对该工种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的要求,系统论述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包括:丁二烯性质及用途,从C4馏份中分离丁二烯的主要工业方法,重点介绍了DMF、ACN、NMP三种丁二烯生产装置的生产技术、装置开停车、正常操作及控制、装置日常巡检、设备维护保养、各类异常现象和事故原因的判断及处理、丁二烯装置安全与环保基本知识以及装置节能、节水和降低物耗的措施等内容。 本书是丁二烯装置技能操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材,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为重点,按模具专业毕业生三大主要就业岗位(车间工艺员、注射模具设计员和其他塑料成型工作岗位)来设计学习情境(任务),序化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全书共三大项目,包括10个学习情境,即10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在重点完成注射模具设计与制作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也有选择地实施了压缩模具(或压注模具)、挤出模具、气动成型模具,以及塑料注射成型新工艺等相关学习任务。 本书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也可用于高职高专机械类相关专业,同时还可作为职工大学及函授大学模具专业教材。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 18581-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本标准与GB 18581-2001相比主要技术差异: ——适用范围明确为室内装饰装修和工厂化涂装用聚氨酯类、硝基类和醇酸类溶剂型木器涂料(包括底漆和面漆)及木器用溶剂型腻子; ——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木器用溶剂型腻子,并对其规定了有害物质限量值; ——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不适用于辐射固化涂料和不饱和聚酯腻子; ——硝基类涂料增加甲醇含量控制项目; ——甲苯和二甲苯含量总和控制项目明确为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总和控制项目; ——将原标准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控制项目改为游离二异氰酸酯(TD1、HDI)含量总和控制项目; ——增加了卤代烃含量控制项目; ——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游离二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 l0252—1996《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 本标准与GB 1025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钴一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改为《7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 ——“范围”一章增加了一些包括的内容,扩大了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全部作了修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辐射与污染控制”作了部分修改; ——删除了原“工作场所的划分与要求”一章中“非限制区”一条; ——增加了“辐射防护与安全设计”一章; ——增加了“辐照装置的环境评价”一章; ——原“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改为“辐射安全管理”; ——删除了原“辐射防护与安全技术要求”和“辐照装置的安全分析,,两章; ——原“
齐贵亮主编的《塑料压延成型实用技术》详细介绍了塑料压延成型所用原材料、配方设计及原料配制,压延成型设备及其结构特点、技术参数与维护保养,压延成型工艺以及典型塑料制品压延成型实例等内容,既收集了新技术、新内容、《塑料压延成型实用技术》可供从事塑料压延成型的工艺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新成果,又保留了传统的、实用的内容。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微孔塑料不仅可以节省原料15%左右,同时MuCell微孔塑料成型工艺缩短了成型周期,降低了注射机的锁模力,所生产的制品中没有残余应力,制品不会翘曲变形,因而,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这一发泡工艺不用任何的碳氢化合物,使其成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工艺。 现在越多的塑料加工厂商投入少量资金对现有的注射机、挤出机进行改造,利用微孔成型工艺以商业化的速度进行生产,从而使企业极具竞争力。如果将微孔工艺用于产品设计,而且成本核算时也考虑这一因素,终端用户也是受益者。 为了便于设备改造,同时使生产厂商和终端用户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技术,本书对所有关键部件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Trexel公司许可,本书为所有正在考虑或者是正在使用这一前途光明的新技术的人提供了非常需要的资料。 本书适合从事塑料加工技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G21:1996(2002)《合成聚合物材料防霉性能测定标准惯例》(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G21:1996(2002)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ASTM G21:1996(2002)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附录A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对于ASTM G21:1996(2002)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ASTM标准”一词改为“国家标准”; b)删除了ASTM G21:1996(2002)的说明; c)删除了ASTM G21:1996(2002)的出版注释; d)删除了ASTM G21:1996(2002)的引用标准注释; e)增加了国家标准的前言; f)删除了ASTM G21:1996(2002)的英寸、华氏(°F)等单位; g)删除了关键词。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
本书是21世纪高职高专教改规划教材,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编写的辅助工具书。作者通过实践经验和教学基础的积累,并经广泛收集资料,汇编了这本图册,本图册共选编50套模具,以应用多的注塑模具为主,部分为压缩模具和压注模具。本书以生产应用结构为重点,突出典型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图例中除模具装配图外,还附有塑件图、制品材料、模具零件明细表和简要说明。 本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用教材,适合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从事模具设计的技术人员借鉴。
本书主要介绍聚氯乙烯的生产技术,涉及相关的工艺原理、基础知识、生产设备和生产操作规程。内容包括聚氯乙烯概述、氯乙烯单体的生产、高分子化学基础、氯乙烯的聚合、氯乙烯悬浮聚合仿真生产操作以及氯乙烯共聚和聚氯乙烯改性等。其中氯乙烯单体的生产主要讲述电石乙炔法路线,乙烯氧氯化法只作简单介绍。氯乙烯的聚合主要讲述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类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聚氯乙烯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塑料注射成型技术问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从塑料注射成型加工的原理出发,对塑料注射成型加工所涉及的材料、设备、模具、工艺及*技术发展的相关重要知识点和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塑料注射成型技术问答》适合塑料材料研究、产品设计、成型加工、企业管理、销售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初学者和技术工人自学使用。本书由张治国主编。
本书是根据机械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塑料成型工艺学所相关内容而进行编著的。其内容包括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塑料成型材料及塑料成型工艺三部分。全书共分为四章,分别是:绪论、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塑料成型材料和塑料成型工艺,文后附有附录,以便学生在遇到各类问题时能独立解决。 本书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不仅可适用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希望能对机械类从事塑料加工及塑料模具设计的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是《21世纪全国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机械类规划教材》之—。本书在介绍了聚合物成型过程中的物理与化学变化及塑料的组成、分类及其性能等基础知识之后,系统简明地介绍了塑料的注射成型、压缩成型、压注成型、挤出成型及中空吹塑成型等工艺与模具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本书详细阐述了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以此为主线展开介绍各类塑料模具的设计。为了使读者更好地学习各类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技术,本书将塑料成型设备和塑料制件设计分别单列一章作了介绍。后,介绍了Pro/E有关模块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普通本科院校和成人高校等学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供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