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碳纤维生产过程的动态建模与智能控制的若个方面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和讨论。全书共分为十章。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相关技术,第二章对碳纤维原丝的制备工艺与生产过程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到第十章对碳纤维生产过程主要工序的动态建模、智能控制与优化方法进行了详细设计。
光纤白光干涉技术与方法是光纤技术多领域交叉应用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个分支。该项专门技术在宽谱光干涉特性研究、保证形变光纤传感测量、光波导器件的结构及其对光波反射特性参量的检测、光纤陀螺环中光偏振态横向耦
本标准将《合成短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和《合成纤维长丝回潮率试验方法》整合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 l4341 1993《合成短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和GB/T 6503—2001《合成纤维长丝回潮率试验方法》。 在技术内容方面,主要有下列不同: ——扩大了适用范围; ——在非标准状态下试验一般情况下不修正,仲裁时须修正; 增加了含水率计算方法; 增加了红外(或卤素)水分测定仪法; ——将附录A中标准大气状态烘干质量的修正系数C中的常数统一为6.58; ——依据GB/T 9995—1997确定纤维吸湿性常数。; 将附录A中的试验室温度和饱和水蒸气压力范围扩大至3℃~4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参照ISO1628-1:1998《塑料 用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定稀溶液中聚合物粘度》、ASTM D5225—1998《用相对粘度仪测定高聚物溶液粘度的标准测定方法》、JIS Z 8722—2000 本标准代替GB/T 14190~1993《纤维级聚酯切片分析方法》。 本标准与GB/T 14190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 ——增加了采样方法和通则; ——增加了特性粘度试验的溶剂种类(见5.1.1.3)和相对粘度仪法(见5.1.2); ——增加了二甘醇试验的甲醇酯交换法(见5.2.1); ——取消了软化点的测试方法; ——增加了熔点试验的差示扫描量热法(见5。3.2) ——增加了端羧基试验的容量滴定法和光度滴定法,取消了电位滴定仪法(见5.4); ——增加了水分试验的卤素水分仪法(见5.7.2); ——增加了二氧化钛试验的X射线法(见5.9.2)。 本标准由中国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飞行器的耐烧蚀材料,高效率通信纤维,五光十色的服装,各种功能的服装面料不断涌现。高技术纤维不仅代表着科技的发展,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本书对近年产生和发展的高技术纤维的功能特性、制造工艺、原理、分类以及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包括高技术纤维的特性与分类,纤维结构的表征,纤维的特性及测试方法、碳纤维、高强高模纤维、芳香族纤维、防护功能纤维、传导纤维、高感性纤维、无机纤维等内容。它适合于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进行高技术纤维方面知识的了解和研究。同时对于从事高技术纤维方面生产的科技人员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标准将GB/T 14340—1993《合成短纤维含油率试验方法》和GB/T 6504--2001《合成纤维长丝含油率试验方法》合并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 14340—1993《合成短纤维含油率试验方法》和GB/T 6504--2001《合成纤维长丝含油率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原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差异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化学纤维含油率试验方法》,适用范围包含了纤维素纤维; ——增加了散件实验室样品和试样的抽取; ——增加了重复性要求; ——增加了试验报告的内容; ——修改了附录A光折射率法中的红外线干燥器; ——增加了附录B核磁共振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尼龙化工工艺》以尼龙66、尼龙6及中间产品生产工艺和过程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尼龙化工工艺基本原理,在较少课时条件下,紧贴生产实际,使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较大的创新。全书共10章,内容主要包括尼龙化工生产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安全生产等,基本涵盖了尼龙化工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本书强化应用性化工教育思想,注重生产实践同理论结合,通过生产实际案例展开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和设计的教学,并提供丰富的资料。同时,适当引入尼龙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处理案例,以增强学生对尼龙生产的化工基本技能和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本书是高等院校化工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尼龙方向的本科生教材,亦可作为尼龙行业的培训用书及参考手册。
本书介绍了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RTM成型纤维预制件渗透率的计算预测和测试方法、纤维预制件渗透率的预测和浸润过程模拟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纤维预制件面内渗透率的预测及实验过程、纤维预制件渗透率的解析模型、基于 离位 增韧技术纤维预制件Z向渗透率的预测和RTM成型树脂非稳态浸润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及应用等,为复合材料RTM成型浸润工艺过程提供理论基础,为提高RTM成型复合材料产品性能提供指导和帮助。 本书适合于从事RTM、VARTM成型复合材料的研发、设计和应用的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会员(SAC/TC 39)归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929-2013):氨纶工厂设计规范》共分12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代号,工艺设计,工艺设备布置和管道设计,自动控制和仪表,电气,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水排水,动力,环境保护、职业安全与卫生等。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丛书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的,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共16分册,涵盖了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16种重点发展材料。本分册为《纤维复合材料》。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整体概况、发展现状及趋势,着重论述了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本知识、性能特点、新制备技术、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复合材料理论基础、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测试方法、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低成本制备技术、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利用,以及发展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战略意义。本书内容先进,可供从事新材料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新材料产业界、
GB/T 13835《兔毛纤维试验方法》包括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取样; ——第2部分:平均长度和短毛率手排法; ——第3部分:含杂率、粗毛率和松毛率; ——第4部分:回潮率烘箱法; ——第5部分:单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第6部分:直径投影显微镜法; ——第7部分:白度; ——第8部分:乙醚萃取物含量; ——第9部分:卷曲性能。 本部分为GB/T l3835的第8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l3835.8—1992《兔毛乙醚萃取物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l3835.8—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对乙醚溶剂纯度的要求(本版的5.4); ——完善了取样和试样制备(1992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6章)。 本部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提出并归口。
本书主要阐述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应用。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资源特点、气化合成、水解发酵、水相催化重整、化学改性及生物基精细化学品合成等化工技术领域的十多种技术工艺;通过理论分析和应用实例相结合,运用较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资料,论述各种木质纤维素衍生的甲醇、二甲醚、低碳烯烃、液体烃类、乙醇、丁醇、山梨醇、糠醛、纤维素醚和改性树脂等十几种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催化剂及示范工程应用基础。可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木质纤维素的化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新能源、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和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参考用书和研究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