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版的基础上,以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为主线,对传统化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肥料学进行了深入讨论,在提出了构建 阴阳平衡 肥料工业和施肥方针思考的同时,系统介绍了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有机碳肥的工艺技术,并进一步剖析了植物有机碳营养工业化生产的前景和意义。本书适合从事农业生产和肥料制造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各级政府农业和环保管理部门人员,以及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师生的参考书籍。
《合成氨(第二版)》的编写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节能减排为中心,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既注重理论基础,更注重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工艺过程、工艺条件、操作控制等的分析能力。 《合成氨(第二版)》共分八章,分别介绍了原料气的制备、原料气的净化、气体的压缩、氨的合成、合成氨厂水处理等内容。全书重点章节编写了系统的开停车、生产操作要点及安全生产要点。综合训练项目和能力训练题以工作任务为抓手,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撰写常用技术文件的能力。 《合成氨(第二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化工类其他专业选修课使用,还可供合成氨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磷酸、磷肥和复混肥料分册是化肥工学丛书之一。全书较详细地阐述了黄磷、湿法磷酸、热法磷酸、各种磷肥和复混肥料的发展史与现状。对其性质、用途、生产方法、反应机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的工艺设备结构、操作工艺参数、生产控制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书中还介绍了原料磷矿的前处理,产品的贮存、包装和质量标准,副产品的回收与利用途径,肥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与工业卫生等内容;并对磷素农业化学及合理施肥辟有专章予以论述。
施用复混肥料是科学施肥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手册详细阐述了复混肥料的发展与现状,对复混肥料的生产原料、生产方法、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特别是本手册收录了大量的各种专用型复混肥料,包括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鱼塘、森林、草原等施肥领域的各种复混肥料的近200种配方,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手册作者均为多年从事复混肥料设计生产方面的专家。 书中内容丰富、全面,是迄今为止一本全面论述复混肥料生产技术的书。可供从事化肥特别是复混肥料科研、设计、生产以及农化服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有机肥料的性质与作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特点与利用方式,常见微生物发酵菌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有机肥料加工设备和有机肥料厂建设注意事项,农田科学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知识。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对有机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书可供从事环境保护、有机肥料加工企业及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学习借鉴。
近年来,石油石化工业又有了快速发展,先进技术不断涌现;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天然气开发与利用在行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时间推移,原有分册中的一些数据已经过时,需要更新;各方面读者也反映,要求继续补充编写一些新的分册等。在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对原先出版的11个分册进行修订,并补充编写9个新的分册,包括海洋石油勘探、海洋石油开发、天然气开采、天然气利用、石油沥青、炼油催化剂、炼油助剂、加油站、绿色石油化工。这9个分册分别邀请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编写。原有分册的修订工作主要是补遗、更新、完善,不做大的结构性变动。
本书为《腐植酸应用丛书》的一个分册,分上篇(产品分析)和下篇(产品标准)两部分。上篇部分系统介绍了腐植酸产品的分析技术,包括腐植酸的质量分析、性质与组成结构分析及腐植酸肥料中常量与微量元素的分析。另外,对腐植酸及其产品中的金属等相关元素的分析技术也做了详细介绍。下篇则系统收录了近年来各类腐植酸产品的*标准,并对相关标准作了重点分析。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腐植酸领域研发、生产、质量检验等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农业植保、煤化工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于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制约家村和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拥有9倔农民的农业大国,让农民富裕起来至关重要。只有扎扎实实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以济发展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为突出的就是农民增收困难。 本书在河北、浙江、海南等地以及美国、巴西等国进行了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书中主要从国内花化肥市场出现的主要问题方面进行探讨,即花化肥的生产、流通、消费及相应的价格和政府调节控制问题。本书内容全面,论述详细,数据可信,通俗易懂,可供化肥生产商、供应商等参阅。
本书是《化工工人岗位培训读本》之一。以尿素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从原料的净化与输送,尿素的合成,中压分解与吸收,低压分解与吸收,尿素溶液的蒸发与造粒,到尿素生产中的安全技术及三废处理,书中对每一步的生产操作进行逐一详细介绍。内容涉及反应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择、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生产操作技术、工艺计算和分析控制等。全书内容具体、实用性较强。语言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工人自学。 本书适用于尿素生产装置的生产操作工人自学。
本书根据农业实际生产需要,详细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几十种肥料品种,包括肥料的特点、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反应式、理化性质、质量标准、施用方法、识别要点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相关肥料品种的施用技术。为农民购买合格肥料、掌握其施用要点及企业生产合格肥料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气提法合成尿素的生产工艺、硝酸铵生产工艺、硝酸磷肥生产工艺的生产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择、工艺流程图的解读、主要设备的构造及其操作要点的分析等。此外,对当前国内外尿素生产工艺的多种流程和工艺及尿素产品的发展也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尿素、硝酸铵、硝酸磷肥生产企业的工人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等。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尿素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的选择与控制,主要设备的结构,仪表自控,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内容反映尿素生产现代的技术水平,对当代各种生产工艺均做了介绍,全面介绍了尿素合成、分离及造粒的基本理论,其中相图在尿素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占了相当的篇幅;书中介绍了我国多年科研成果,有几张我国自己研制的相图;书中对尿素生产的能量平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本书可供从事尿素科研、设计和生产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无机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旭、娄烽、南春波、王占华。
根据氮肥生产工艺流程,分造气工序、脱硫工序、变换工序、碳化工序、脱碳工序、压缩工序、精炼工序、合成工序、冷冻工序、尿素工序、锅炉工序和供水工序等12个工序,对每一工序的每一岗位在简要介绍了岗位工艺流程之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结构,详细介绍了岗位安全操作技术。 该书既可作为对氮肥生产操作工人的安全培训教材,也很适用于氮肥生产操作工人提高自身技能的自学读本。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 1107—2006《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的修订。 本版与原标准附录的主要差异是: ——将原标准附录部分转变为本标准正文; ——增加了总氮含量测定杜马斯燃烧法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 1107—2006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又宁、保万魁、范洪黎、肖瑞芹、刘蜜、韩岩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 1107—2006《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
本标准遵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 1429—200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附录A的修订。 本版与原标准附录的主要差异是: 一一将原标准附录部分转变为本标准正文; 一一增加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的不同实验室间允许差; 一一增加了柱前衍生一液相色谱仪法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 1429—2007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蜜、张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一NY 1429—200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附录A。
《平衡施肥技术丛书》共分五个分册,本书为其中一册,详细介绍了有机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技术。 本书加工、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有机肥料的种类入手,全面介绍了利用秸秆、粪便、腐殖酸类原料、生活垃圾、污泥、粉煤灰、糠醛渣、钢渣等加工有机肥料的方法与技术,有机肥料的施用技术,接着又就有机肥料厂的规划设计、环境控制、质量控制、产品的登记管理以及化验室建设与常规检测技术等问题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适合从事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从事种本专业的广大农户参考使用。
《平衡施肥技术丛书》共分五个分册,本书为其中一册,详细介绍了有机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技术。 本书从加工、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有机肥料的种类入手,全面介绍了利用秸秆、粪便、腐殖酸类原料、生活垃圾、污泥、粉煤灰、糠醛渣、钢渣等加工有机肥料的方法与技术,有机肥料的施用技术,接着又就有机肥料厂的规划设计、环境控制、质量控制、产品的登记管理以及化验室建设与常规检测技术等问题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适合从事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从事本植业的广大农户参考使用。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T 1117—2006《水溶肥料钙、镁、硫含量的测定》的修订。 本版与原版的主要差异是: ——增加了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蜜、孙又宁、范洪黎、保万魁、张跃、韩岩松、卢桂菊。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T 1117—2006。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1117—2006。
本标准遵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北京市新型肥料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又宁、保万魁、肖瑞芹、张骏、边武英、季卫。
本标准依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0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刚、吕云峰、范宾、齐云峰、曹一平、段路路、李金凯。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