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教材共十四章。章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介绍人体形态与结构、机体主要系统的机能与代谢实验、基本病理变化实验、病原微生物实验、实验动物有关技术、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等基本知识和技术;第二章至第四章通过实验验证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化学治疗药物和抗炎、免疫药物实验;第五章至第十一章以机体各系统为线索,分别介绍药物作用的研究方法;第十二章介绍机体几个重要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第十三章为综合设计性实验;第十四章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实验。为方便查找与实验相关的参数,附录部分收集了常用的数据。
《生物制药工艺学》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共分为两个模块进行介绍,*模块为生物制药基础理论,内容有生物制药概述以及生物制药工艺基本技术;第二模块为典型生物药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并融入一些生物制药综合性的生产案例,内容涵盖氨基酸类药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酶类药物、糖类药物、脂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以及生物制品类药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类院校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生物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制药企业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化学制药工艺学》以化学制药为教学内容,以有机合成化学为基础,结合了与制药工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的新理论、新实例,对化学制药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阐述。全书共分十三章。*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世界医药行业和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概况,以及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相关研究内容和法律法规;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针对化学制药工艺研究时需要注意和掌握的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要点进行了阐述;第六章介绍了化学制药工艺中的部分 危险工艺 ,以加强读者对安全的重视和在发生事故时能正确应对;第七章介绍了作为化学药物中一类重要和特殊的药物 手性药物及其相应的工艺开发方法;第八章结合制药工业理念的发展,导入了 质量源于设计 这一新兴理念。第九章至第十三章摘选了氯霉素、奥美拉唑、紫杉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及地塞米松
本教材的内容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完成制剂生产各岗位工作任务能力,以典型实例生产操作为核心,逐层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操作程序、技能要点。全书共分五大模块,十五个项目,讲授制剂工作基础、液体类制剂的工艺与制备、固体制剂工艺与制备、半固体及其他制剂工艺与制备、新剂型与新技术介绍等内容。本书适合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药学类专业师生选作教材使用,亦可作为药品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制药工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性强。本书分为11章,主要介绍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化学制药工艺概述、制药工艺路线的选择和优化、制药工艺条件的研究、中试放大、典型化学药物——布洛芬的生产工艺、药物制剂工艺、片剂生产工艺、空气洁净与 、中药和天然药物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工艺等内容。每章设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政素质目标、课堂互动、知识链接、实例解析、习题等教学环节,以便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学生的自学。 本教材内容注重基础性、实用性,贴近岗位、贴近中职学生实际,旨在让学生对制药工艺学基础知识和理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药物制剂专业、中药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相关制药工艺学课程的教辅教材。
本标准的第3章、第5章是强制性的,其余是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FAO规格1.3/TC/S/F(1992)《2,4-D esters technical》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化工行业标准HG 2319-1992《2,4-滴丁酯原药》作废。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松辽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佳木斯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永泰丰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宝贵、邢君、苗革新、于亮、侯永生、董霞、方芸、杨剑锋、杨桂芹、杜剑萍。
《乙酰甲胺磷原药》: 标准代替HG 2211-1991《乙酰甲胺磷原药》。 本标准与HG 2211-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乙酰甲胺磷含量分析保留了薄层-溴化法,将气相色谱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作为仲裁法;乙酰甲胺磷质量分数由原来的≥90.0%提高到≥95.0%;将原标准中的水分指标由≤1.0%降低至0.%;增加了相关杂志乙酰胺、甲胺磷控制项目及指标;增加了水不溶物控制项目及指标;将原标准中测定酸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0.05mol/L改为0.02mol/L;增加了验收期。 《乙酰甲胺磷乳油》: 本标准代替HG 2212-1991《乙酰甲胺磷乳油》。 本标准与HG 2212-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乙酰甲胺磷含量分析保留了薄层-溴化法,将气相色谱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作为仲裁法;增加了40%乙酰甲胺磷乳油规格;增加了相关杂质乙酰胺、甲胺磷控制项目及指标
......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s/T 279 1994《25号钠黑药》,与YS/T 279—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新增加了对出口产品包装物塑料桶的规定; ——本标准将附录A的补充件修改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A中增加了试剂的具体配制及标定方法。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铁岭选矿药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玉兰、王国刚、李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S/T 279—1994; ’ ——G13 8636 1988: ——YB 2410--1980。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导论》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中药与天然药物生产工艺、生物制药的基本制备方法与技术、药物的剂型及基本生产工艺、制药工程设计与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等,共7章。每章讲述了基本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在每一章后面附有参考文献及思考题。部分章内有二维码,读者可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师生使用,亦可供制药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GB 18282《医疗保健产品灭菌化学指示物》标准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1部分:通则; ——第3部分:用于BD类蒸汽渗透测试的二类指示物系统; ——第4部分:用于替代性BD类蒸汽渗透测试的二类指示物; ——第5部分:用于BD类空气排除测试的二类指示物。 本部分为GB 18282的第4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11140-4:2007《医疗保健产品灭菌化学指示物第4部分:用于替代性BD类蒸汽渗透测试的二类指示物》。 本部分与ISO 11140—4:2007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按照GB/T 1.1的要求进行了一些编辑上的修改;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对于本部分中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若已转化为我国标准,本部分将引用的国际标准号替换为相应的国家标准号,并在第2章中注明采用关系。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L为
本书是供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生化制药、生物技术及应用、制药工程等专业使用的生物制药课程教材。教材内容遵循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结合当前生物制药领域的产业化特征,从生化药物、天然药物、发酵药物、细胞与免疫药物、基因药物及分子诊断试剂等方面,讲授生物药物的来源、生物药物原料生产的主要途径和一般性制备工艺,侧重于基本概念、工艺特征和实操技能,在讲解传统、成熟的生物制药技术流程的同时,适当介绍分子生物学、生化工程学等 技术和工艺在现代药物制备中的应用进展,体现生物制药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本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实验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hg/t 2553—2003《2,4—二硝基氯苯》。 本标准与hg/t 2553—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cas rn(见1); ——规范分子式写法(见1,2003年版的1); ——增加了安全信息(见4); ——色谱柱由填充柱修改为毛细管柱(见6.4,2003年版的5.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连云港地浦化工有限公司、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染分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
本习题集与《制药工程制图(第三版)》(江峰 钱红亮 于颖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配套使用,按化工、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工程类专业对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50~72学时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使用。 本习题集的编选旨在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化工及制药工程图的能力。本书内容包括制图基本训练、正投影原理及应用、轴测投影、常见零部件的表达,化工及制药工程零件图、装配图、设备图、工艺图的绘制及阅读,计算机绘图基本操作。
制药工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性强。本书分为11章,主要介绍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化学制药工艺概述、制药工艺路线的选择和优化、制药工艺条件的研究、中试放大、典型化学药物——布洛芬的生产工艺、药物制剂工艺、片剂生产工艺、空气洁净与 、中药和天然药物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工艺等内容。每章设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政素质目标、课堂互动、知识链接、实例解析、习题等教学环节,以便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学生的自学。 本教材内容注重基础性、实用性,贴近岗位、贴近中职学生实际,旨在让学生对制药工艺学基础知识和理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药物制剂专业、中药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相关制药工艺学课程的教辅教材。
《生物制药工艺学》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共分为两个模块进行介绍, 模块为生物制药基础理论,内容有生物制药概述以及生物制药工艺基本技术;第二模块为典型生物药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并融入一些生物制药综合性的生产案例,内容涵盖氨基酸类药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酶类药物、糖类药物、脂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以及生物制品类药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类院校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生物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制药企业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导论》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中药与天然药物生产工艺、生物制药的基本制备方法与技术、药物的剂型及基本生产工艺、制药工程设计与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等,共7章。每章讲述了基本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在每一章后面附有参考文献及思考题。部分章内有二维码,读者可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师生使用,亦可供制药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
......
实验是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新工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训练和提升综合创新与实验设计能力,本书从仪器分析、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制药分离、综合创新与设计实验5个模块入手,以期通过实验教学构建药物的提取、分离、分析、检测、制剂及质量评价“点-线-面”的实践网络和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促使学生“厚基强能、提能拓素”,保障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中药制药实验指导》可作为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制药等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学与实验技术人员参考。
生物产品分离纯化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的技术手段。是生物产品能否产业化的关键。本书共分为12章,包括预处理技术、细胞破碎技术、固液分离技术、萃取技术、固相析出分离技术、吸附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浓缩与干燥技术、生物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内容,以生物产品制备的一般工艺过程为主线,围绕生物产品分离纯化的基本内容、理论和技术,从概念、原理、方法和典型应用上对常用的生物产品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章末针对性强的单元操作实训、生物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生物产品分离纯化综合实训内容,便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行业的了解,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书可供生物技术类及生物制药类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