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工业炉窑公司从事的工业炉窑砌筑和检修30多年,从宝钢一期引进日本干熄焦装置后,一直致力于干熄焦装置内衬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在总结国内大量干熄焦内衬检修方法,延长干熄焦装置使用寿命,不断推广干熄焦内衬检修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编写本书。《干熄焦内衬检修技术》从干熄焦内衬耐火材料的损坏机理、不同部位的检修方法以及主要的施工技术措施等全面进行了阐述。 《干熄焦内衬检修技术》由从事干熄焦内衬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他们具有十分丰富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干熄焦内衬结构形式、耐材特性以及生产工况十分了解,同时还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力求科学性和系统性。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实用性强,是一本高水准的干熄焦内衬专业检修专著。书中介绍了干熄焦内衬
本书是继《炼焦生产问答》后续编的一本普及性读物,以问答的形式对焦化厂化产车间的一些生产技术问题作了简明的解答。 全书的内容原则上按炼焦化学工艺流程系统地分为十一章。章炼焦化学工厂的化工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第二章焦炉煤气的冷却;第三章焦炉煤气的输送;第四章剩余氨水处理及轻吡啶的回收;第五章硫铵的生产;第六章煤气中粗苯的回收;第七章煤气脱硫;第八章焦化厂污水处理;第九章焦油加工;第十章粗苯加工与精制;第十一章节能技术;共编写309个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焦化生产的工人、技术人员和有关干部阅读和参考。
本书系统总结了延迟焦化生产、应用的*进展和成果,充分反映了延迟焦化生产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规格技术标准以及设备使用维护知识。 本书分工艺和设备两大部分,工艺部分论述烃类热反应机理、焦炭塔塔内的反应机理、延迟焦化主要的工艺参数、焦化生焦周期、消泡剂使用、冷焦各操作步骤及焦炭塔焦高和空速的计算等。设备部分着重论述了焦炭塔的选材、制造、检测及焦炭塔的特殊性。 本书内容翔实,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是广大延迟焦化科技人员包括科研、生产、设计等专业人员的参考书,是延迟焦化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的读物。
本书在简单介绍延迟焦化在炼油厂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详细阐述石油烃类的热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延迟焦化装置的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设备(加热炉、焦炭塔、分馏塔、机泵、水力除焦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操作管理、安全环保、防腐蚀等;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延迟焦化装置开停工及一般事故处理的经验方法。此外,对延迟焦化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也做了适当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延迟焦化装置技术工人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延迟焦化装置管理的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实用热能工程技术丛书》之一。 本书全面介绍了国内外洗煤泥和污泥的排放和处理现状,洗煤泥和污泥的焚烧特性,重点介绍了洗煤泥和污泥流化床焚烧原理及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洗煤泥和污泥焚烧技术的应用。 本书在进行原理阐述的基础上,辅以典型的应用实例和设计实例,内容先进,实用性强。 本书适合煤炭、市政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热能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是按照*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广泛吸取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煤的特征和生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的有机质的结构、工艺性质、煤炭分类及煤质评价、煤的综合利用等内容,并增加了煤质化验和实训部分,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反映高职高专特色。为了便于读者自学,在文字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并且在每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职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专业的教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能源、燃气、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等有关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炼焦工艺内容包括焦炭的质量要求与用途、炼焦用煤的准备、焦炉结构与生产工艺、焦炉机械与设备、焦炉热工评定及热工管理等部分内容。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焦炭的用途及质量要求、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炭化室的结焦过程、焦炉结构与生产操作过程、焦炉机械与附属设备及焦炉的加热制度等炼焦生产的基本内容,并介绍了焦炉热工评定、焦炉气体力学、焦炉传热等热工原理。在工艺原理中介绍了煤岩学配煤、液相成焦机理,焦炭的高温反应性能和高温反应后强度等炼焦技术的新发展。本书扼要介绍了焦炉机械自动化、焦炉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焦炉加热的特殊操作及常见事故处理等知识。本书还结合中国目前正设计和建造的一些新炉型介绍了焦炉结构发展的方向。
本书内容包括焦炭及其性质、煤及煤的成焦机理、煤的洗选和干燥、炼焦用煤预处理、炼焦炉、炼焦炉的机械设备、炼焦炉的生产操作、炼焦炉的加热与调节、炼焦炉的热工测定及其调节、炼焦炉的日常维护等内容。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焦炭的用途及质量要求、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炭化室的结焦过程、焦炉结构与生产操作过程、焦炉机械与附属设备、焦炉的加热制度及热工测定等炼焦生产的基本内容。扼要介绍了焦炉机械自动化、焦炉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焦炉加热的特殊操作及常见事故处理等知识。本书还结合中国目前的生产实际,介绍了捣固炼焦。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煤化工类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煤炭综合利用、城市煤气化专业和金属材料专业作为教学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中型焦化企业的职工培训教材或焦化企业的工人、
本书详细介绍了煤焦油和粗苯的回收与精制操作人员应知应会的安全操作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和分析处理事故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煤焦油和粗苯回收与精制工艺操作、重点设备及安全设施的使用、化工单位检修安全等。 本书结构条理清晰,理论深度适中,实践操作性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很多操作和检修经验都是前所未有并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煤焦油和粗苯回收与精制从业人员在安全操作中可直接借鉴运用。 本书特别适宜煤焦油和粗苯回收与精制工艺操作工人阅读,也可供从事煤焦油和粗苯回收与精制管理的安全、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为了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建设部系统各行业的劳动管理,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鉴定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根据建设部印发的《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规范》、《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试题库》及各地工人学习、培训、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编辑了《职业技能岗位标准、鉴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系列丛书,按每个职业岗位印刷成单行册。本册职业岗位为炼焦煤气炉工。
本标准代替GB/T 2283--1993《焦化苯》。 本标准与GB/T 2283--1993《焦化苯》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及指标中增加了加氢法所得焦化苯的内容; ——将焦化苯的产品质量等级修改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将焦化苯的颜色测定方法修改为按照铂一钴比色法测定; ——增加了焦化苯中苯纯度及杂质含量的指标,并在附录中提供了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增加了焦化苯中总硫含量的指标; ——对部分指标数值作了修订; ——增加了安全注意事项的有关内容;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钢焦化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
《煤焦油工艺学》主要阐述目前煤化工企业常用的煤焦油加工工艺与主要设备,兼顾近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同时对煤焦油加工企业的环境治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全书分为十一章,分别介绍了煤焦油加工现状、煤焦油的初步加工、工业萘的生产、粗酚的精制、焦油盐基化合物的生产、洗油馏分的精制、蒽油馏分的加工、煤焦油沥青的加工、低温煤焦油加工技术、煤焦油加氢精制和煤焦油加工厂环境保护。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煤化工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煤化工生产、科研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5275:2003《石油产品和芳烃溶剂 硫醇与硫化物的检验方法 博士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0 5275:2003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B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8037-1987《焦化苯类产品中硫醇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8037-1987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安全警告”、“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结果表述”和“检验报告”
本书按照目前化学工程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广泛汲取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即绪论、炼焦、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煤的气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碳一化工主要产品、煤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主要讨论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主要生产工艺和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现状、市场前景等。 本书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煤化工、炼焦化工、应用化工技术、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城市煤气和工业燃气生产及煤炭综合利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阅。
本书为冶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是根据冶金企业的生产实际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编写的,并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全书共分8章,主要介绍了炼焦设备的作用、原理、点检与维护要点、检修等基础知识,设备点检制度;设备故障表现、原因、处理与预防等。 本书可作为炼焦生产一线的生产人员和设备检修人员技能培训教材和职业技术院校相关教材,也可作为炼焦企业从事设备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6271—1:2004《透明液体 用铂钴色号评定色度 第1部分 视觉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6271-1:2004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在附录B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8036-1987《焦化苯类产品颜色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原标准GB/T 8036-1987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检测报告”的内容; ——单位与格式规范化。 本标
本书对炼焦化学产品回收的方法、基本原理、典型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主要设备、操作过程以及事故处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内容有:焦炉煤气的初冷和焦油氨水的分离,粗煤气的输送和煤焦油雾的清除,粗煤气中硫化物的脱除,粗煤气中氨和粗轻吡啶回收,粗苯的回收与制取,粗苯的加工与精制,焦油的加工,焦油中萘、酚、吡啶、蒽的提取与精制。本书适用于中等职业院校煤化工专业以及化工行业的职业高中的教学和相关企业的员工培训。
本标准代替GB/T 3711 1983《酚类产品中性油及吡啶碱含量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 3711—198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性文件、采样各章; ——格式有所改动,将操作中的安全提示放在方法的前,合并试剂和仪器章节,将注放在操作步骤之中; ——在试剂中增加了“测定过程中,除非另有说明,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和“沸石”; ——将原先“加入蒸馏水于下球至刻度零处”改为“加入蒸馏水于下球至刻度0.5 mL刻度处”,增加了“安装仪器前读数,记录”; 接收装置去掉了s型玻璃弯头,接收器位置发生改变,详见装置图; ——增加了按照装置图安装,检查气密性; ——增加了“保留全部馏出液A,用于吡啶碱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代替GB/T 2283--1993《焦化苯》。 本标准与GB/T 2283--1993{焦化苯》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及指标中增加了加氢法所得焦化苯的内容; ——将焦化苯的产品质量等级修改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将焦化苯的颜色测定方法修改为按照铂一钴比色法测定; ——增加了焦化苯中苯纯度及杂质含量的指标,并在附录中提供了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增加了焦化苯中总硫含量的指标; ——对部分指标数值作了修订; ——增加了安全注意事项的有关内容;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钢焦化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代替GB/T 1999——1980《焦化产品轻油类取样方法》、GB/T 2289--1994《焦化粘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本标准与GB/T 1999——198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焦化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将两个标准的取样器具统一在第4章; ——轻油类产品取样中增加“在保证取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本标准列出的其他取样器”; ——试样的处理和保管统一放在第8章; ——增加了“焦化油类产品属易燃、易爆物质取样时要防止取样工具和容器产生静电和火花”。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代替GB/T 1997--1989《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本标准与GB/T 1997--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格式进行了修改; ——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适当修改,并增加了英文名称; ——试样的保留样的保管和保留时间作了适当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书以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工艺流程为主线编写,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甲醇原料气的制备,原料气的精脱硫,甲烷的转化,甲醇的合成,粗甲醇的精制,甲醇质量检验与生产监控,甲醇清洁生产与安全等部分。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特点,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以提高“能力、技能”为目的。本书通俗易懂,易教易学,充分反映中国焦炉煤气制甲醇工业技术的新进展和取得的新成就。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应用化工、煤化工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甲醇合成生产、管理的一线技术人员和工人培训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