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工艺流程为主线编写,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甲醇原料气的制备,原料气的精脱硫,甲烷的转化,甲醇的合成,粗甲醇的精制,甲醇质量检验与生产监控,甲醇清洁生产与安全等部分。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特点,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以提高“能力、技能”为目的。本书通俗易懂,易教易学,充分反映中国焦炉煤气制甲醇工业技术的新进展和取得的新成就。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应用化工、煤化工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甲醇合成生产、管理的一线技术人员和工人培训参考用书。
炼焦工艺内容包括焦炭的质量要求与用途、炼焦用煤的准备、焦炉结构与生产工艺、焦炉机械与设备、焦炉热工评定及热工管理等部分内容。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焦炭的用途及质量要求、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炭化室的结焦过程、焦炉结构与生产操作过程、焦炉机械与附属设备及焦炉的加热制度等炼焦生产的基本内容,并介绍了焦炉热工评定、焦炉气体力学、焦炉传热等热工原理。在工艺原理中介绍了煤岩学配煤、液相成焦机理,焦炭的高温反应性能和高温反应后强度等炼焦技术的新发展。本书扼要介绍了焦炉机械自动化、焦炉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焦炉加热的特殊操作及常见事故处理等知识。本书还结合中国目前正设计和建造的一些新炉型介绍了焦炉结构发展的方向。
本标准代替GB/T 3711 1983《酚类产品中性油及吡啶碱含量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 3711—198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性文件、采样各章; ——格式有所改动,将操作中的安全提示放在方法的前,合并试剂和仪器章节,将注放在操作步骤之中; ——在试剂中增加了“测定过程中,除非另有说明,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和“沸石”; ——将原先“加入蒸馏水于下球至刻度零处”改为“加入蒸馏水于下球至刻度0.5 mL刻度处”,增加了“安装仪器前读数,记录”; 接收装置去掉了s型玻璃弯头,接收器位置发生改变,详见装置图; ——增加了按照装置图安装,检查气密性; ——增加了“保留全部馏出液A,用于吡啶碱含量的测定
本书是编者在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分析,并结合自己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煤焦油分离加工新技术开发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全书共分9章,介绍了煤焦油与沥青化学,煤焦油组分的初步分离,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精制,焦油盐基的分离与精制,萘及其同系物的分离与精制,洗油馏分的分离与精制,蒽、咔唑和菲的分离与精制,煤焦油沥青的加工利用和低温煤焦油的加工,涵盖了煤焦油化学和加工利用的主要内容。内容完整、丰富,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本书适合于从事煤化工、化工工艺和能源化工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阅或作为教学用书。
本书是继《炼焦生产问答》后续编的一本普及性读物,以问答的形式对焦化厂化产车间的一些生产技术问题作了简明的解答。 全书的内容原则上按炼焦化学工艺流程系统地分为十一章。章炼焦化学工厂的化工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第二章焦炉煤气的冷却;第三章焦炉煤气的输送;第四章剩余氨水处理及轻吡啶的回收;第五章硫铵的生产;第六章煤气中粗苯的回收;第七章煤气脱硫;第八章焦化厂污水处理;第九章焦油加工;第十章粗苯加工与精制;第十一章节能技术;共编写309个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焦化生产的工人、技术人员和有关干部阅读和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2283--1993《焦化苯》。 本标准与GB/T 2283--1993{焦化苯》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及指标中增加了加氢法所得焦化苯的内容; ——将焦化苯的产品质量等级修改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将焦化苯的颜色测定方法修改为按照铂一钴比色法测定; ——增加了焦化苯中苯纯度及杂质含量的指标,并在附录中提供了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增加了焦化苯中总硫含量的指标; ——对部分指标数值作了修订; ——增加了安全注意事项的有关内容;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钢焦化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炼焦煤的资源分布、生产情况、煤质特征以及炼焦煤的分类、洗选、结焦性和煤岩显微组分、配煤炼焦生产工艺与设备、炼焦新技术、型焦生产和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等内容。 本书可供有关炼焦煤的生产、洗选、科研、设计、教学等方面厂矿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计院(所)、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教学及营销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实用热能工程技术丛书》之一。 本书全面介绍了国内外洗煤泥和污泥的排放和处理现状,洗煤泥和污泥的焚烧特性,重点介绍了洗煤泥和污泥流化床焚烧原理及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洗煤泥和污泥焚烧技术的应用。 本书在进行原理阐述的基础上,辅以典型的应用实例和设计实例,内容先进,实用性强。 本书适合煤炭、市政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热能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著者及其研究团队多年来在炭材料研究方面部分工作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沥青的来源及组成结构,中间相沥青的形成与转化,沥青基炭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应用等。书中从稠环芳烃液炭化的物理化学角度,依据中间相形成与发展的 颗粒基本单元构筑 理论和炭化过程理论,重点论述了中间相沥青的形成与形态转化,系统阐述了通过特定的炭材料成型(成纤、成球等)和热处理工艺(不熔化、炭化和石墨化)制备各种用途的沥青基炭材料,诸如沥青焦、针状焦、沥青基炭纤维、中间相沥青炭微球、沥青基炭纳米材料等的制备原理和技术。本书可作为从事炭材料研究、制造与应用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亦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石油炼化分子管理基础》介绍石油化工分子管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分子管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石油分子组成分析方法及技术进展、基于分子组成的性质预测及面向分子管理的石油分子组成模型构建技术、计算机辅助反应网络构建及求解方法、基于分子管理的油品组成及调和模型、基于分子管理技术的反应转化过程模型开发、分子管理技术在炼厂实时优化中的应用,*后对独立开发的一套分子管理软件工具集进行介绍。
本书主要是针对干法烟气脱硫用活性半焦的研究,侧重脱硫炭的性质研究和开发。本书内容包括活性半焦的结构及炭法烟气脱硫技术、活性半焦结构和性能分析评价方法、活性半焦脱硫性能评价方法、原料及制备工艺对活性半焦性能的影响、活性半焦的催化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活性半焦脱硫机理的研究。本书面向从事活性半焦、活性焦等脱硫炭的制备,活性炭的制备,活性半焦脱硫技术,煤洁净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和企业相关专业师生和相关生产人员。
本书主要以焦化厂废气焦炉煤气生产甲醇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写。该书主要阐述了焦炉煤气的成分及用途、甲醇的生产方法、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的选取、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并对各项目的操作要点、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作了简单介绍,每个项目都附有评价表,以便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项目评价。该书分别介绍了焦炉煤气的成分及制甲醇的生产过程、焦炉煤气的补碳与空气的液化分离、焦炉煤气的净化、甲醇原料气的压缩与合成原理,以及粗甲醇的精馏方法。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煤化工方向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甲醇生产企业职工培训用书。
《延迟焦化工艺与工程》论述了当代延迟焦化工艺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焦化原料与产品、重质油热转化化学、焦化工艺流程与操作参数优化、焦化加热炉、焦炭塔和主分馏塔、焦化水力除焦、装置安全生产技术及QHSE、焦化环境保护工程和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注重反映了十多年来焦化的技术进步。同时,本书对延迟焦化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本书内容比较系统、完整,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内容包括焦炭及其性质、煤及煤的成焦机理、煤的洗选和干燥、炼焦用煤预处理、炼焦炉、炼焦炉的机械设备、炼焦炉的生产操作、炼焦炉的加热与调节、炼焦炉的热工测定及其调节、炼焦炉的日常维护等内容。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焦炭的用途及质量要求、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炭化室的结焦过程、焦炉结构与生产操作过程、焦炉机械与附属设备、焦炉的加热制度及热工测定等炼焦生产的基本内容。扼要介绍了焦炉机械自动化、焦炉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焦炉加热的特殊操作及常见事故处理等知识。本书还结合中国目前的生产实际,介绍了捣固炼焦。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煤化工类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煤炭综合利用、城市煤气化专业和金属材料专业作为教学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中型焦化企业的职工培训教材或焦化企业的工人、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煤泥浮选技术与实践,并结合国内相关选煤厂生产实践资料,对浮选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了煤泥浮选理论、新型浮选药剂机理及应用、常用浮选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特征和结构特点及其在相关厂的应用情况。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煤泥浮选的理论基础、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煤泥浮选影响因素、浮选实际操作、浮选机械、煤泥水处理、煤泥脱水回收、对煤泥浮选效果的评价及产品脱水等内容。 本书本着从实践出发的观点,内容力求通俗易懂,可供从事选煤厂生产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选矿专业学生的教材,同时可作为选煤厂职工的培训教材。
本书是《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之一。 我国是煤炭的消费大国,煤炭在可持续能源中地位重要,但在煤炭转化及利用过程中引起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当前煤的清洁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书即用小的篇幅全面介绍了洁净煤技术的全貌。 书中首先讨论了煤在可持续能源中的地位及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讲述了燃烧前的煤炭净化技术;燃烧过程中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洁净燃烧技术及发展状况;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如脱硫技术、脱硝技术、颗粒物控制技术、痕量重金属控制技术等;并介绍了包括煤气化、液化的煤转化技术。 煤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所以各种洁净煤发电技术构成了洁净煤技术的核心;书中专门介绍了一些煤洁净发电的*技术,虽然主要的技术尚在发展中,但很快会成为洁净煤发电技术的主流,这包括超超临界机组、以
本书汇集了现行的59项焦化产品及理化方法行业标准。 本书可供冶金及相关行业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监督检验人员使用,也可供采购、管理、国际贸易、对外交流人员使用。
本书是一部论述焦化生产节水减排与废水处理回用和 零排 技术的专著。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为:①焦化工业节水减排的技术途径、措施、规定与 零排 可行性分析和设计要求;②废水特征、有机物组成、难降解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③废水处理现状、研究进程、回用与 零排 工艺选择、技术措施、消纳途径与设计规定和要求;④实现回用与 零排 的技术组合与工艺集成及其工程应用。本书以焦化废水节水减排和回用与 零排 为主旨,总结当今国内外先进的焦化废水节水减排与回用和 零排 的技术并进行归纳和对比分析,结合各类处理技术典型工程实例,突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可供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熊道陵等编著的《洗油分离精制应用技术》介绍了有关洗油产品分离精制技术及靠前外洗油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很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煤焦油加工技术进展、煤焦油加工工艺、洗油产品检测方法以及靠前外典型的洗油加工工艺,分章节重点介绍了洗油中萘、甲基萘、喹啉系化合物、吲哚、苊、芴、氧芴和联苯的分离提纯方法及深加工技术。 《洗油分离精制应用技术》既可供煤焦油深加工和精细化工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工业炉窑公司从事的工业炉窑砌筑和检修30多年,从宝钢一期引进日本干熄焦装置后,一直致力于干熄焦装置内衬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在总结国内大量干熄焦内衬检修方法,延长干熄焦装置使用寿命,不断推广干熄焦内衬检修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编写本书。《干熄焦内衬检修技术》从干熄焦内衬耐火材料的损坏机理、不同部位的检修方法以及主要的施工技术措施等全面进行了阐述。 《干熄焦内衬检修技术》由从事干熄焦内衬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他们具有十分丰富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干熄焦内衬结构形式、耐材特性以及生产工况十分了解,同时还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力求科学性和系统性。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实用性强,是一本高水准的干熄焦内衬专业检修专著。书中介绍了干熄焦内衬
在《炼油技术与工程》创刊40周年之际,《炼油技术与工程》编辑部将5年来刊登的延迟焦化技术方面的论文编成《炼油技术与工程》延迟焦化专辑。朱华兴、张立新主编的《 炼油技术与工程 延迟焦化专辑(2006~2010年)》收录论文28篇,从加工工艺、机械设备、催化剂与助剂、自动控制、能量利用、化学助剂以及计算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近5年国内延迟焦化装置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的开发及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