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代替hg/t 2961—1999《工业氧化亚铜》。 本标准与hg/t 2961—1999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总铜测定中用乙醇替代了毒害性较大的丙酮(本版的5.7.1); ——氯化物测定方法由重量法改为比浊法(本版的5.8); ——非铜金属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方法(本版的5.15); ——本标准出厂检验项目进行了调整,对生产中能稳定控制并低于指标要求的项目不作逐批检查(本版的6.1.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位大学教授的回忆录》内容简介:人的一生一般不会是平平坦坦,可能充满坎坷、困扰、艰辛、挫折,甚至是苦难。苦难有时不是坏事,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变得坚强,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神财富。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抱怨,即使在人生的低谷。很多人的人生充满艰辛与困苦,人就是在同困难作斗争中一步一步前进,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我们应当享受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有艰难、有奋斗、有悲伤、有欢乐,由此才能构成绚丽多彩的人生。
《我是组工人 口述实录》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编写,选取24篇组工人文章,以口述实录形式讲述了老中青三代组工人自己的故事。他们将生活之感悟凝于笔端,将工作的随想跃然纸上。在这里,实践碰撞出经验的火花,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这里,质朴的文字彼此交汇,组工人的理念和精神、组工人的原则和操守得到展现和升华。
HG/T 2076-2003 N-苯基-1-萘胺-8-磺酸(苯基周位酸): 本标准代替HG/T 2076-1991《N-苯基-1-萘胺-8-磺酸(苯基周位酸)》。 本标准与HG/T 2076-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色层法检验1-萘胺-8-磺酸含量、中和滴定法测定苯胺含量修改为液相色谱法。 ——增加了有机杂质1-奈胺-5-磺酸指标项目并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技术指标为小于等于0.5%。 ——氨水不溶物修改为碱不溶物,技术指标修改为小于等于0.8%。 HG/T 2553-2003 2,4-二硝基氯苯: 本标准修改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K 4103-1995《硝基氯苯类》。 本标准与JIS K 4103-1995的主要差异如下: ——固定液由烷撑乙二醇苯二甲酸酯与磷酸,改为二硝基苯二甲酸聚乙二醇酯(FFAP)和磷酸。 ——外观由浅黄色固体改为浅黄色至浅棕色熔铸体。 ——取消了不挥发分含量 本
本书讲解的DVD威力制片2是一套简易的影音光碟编制工具,除了提供基本编辑功能外,*特点是能够将DV或V81中的影像,直接刻录成DVD光盘,让您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和力气,就能轻松完成影音光盘的制作。 本书语言通俗,讲解细致,图文并茂,另外光盘中提供了常用的小软件供读者使用。通过本书学习,读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之一。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理论、测试技术和实际应用,以及近年来的重要进展。书中重点论述了波长色散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理论强度计算公式、基体校正、样品制备、定量分析和光谱仪结构性能等内容。此外,本书还对近年来提出的半定量分析、薄膜和镀层分析、不确定度评定、化学计量学研究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应用及普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化学态分析中的应用等领域作了专门论述。 本书概念清晰、图文并茂、结合实际,既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及理工科院校化学及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工作者和科学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由上海涂料染料行业协会汇编。 本书介绍了染料、颜料后处理加工中喷雾造粒干燥技术和其在染料、颜料生产中的应用,高速胶体磨和高压均质机在分散、还原染料超细粉后处理加工中的应用,旋转闪蒸干燥装置在酞菁等有机颜料化工产品方面的应用,热风穿流带式干燥技术在有机颜料等生产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活性染料生产及其有色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热风循环烘箱、物料装盘机、锥形螺旋混合机在染料、颜料后处理加工中的应用,燃煤、燃油、燃气热风炉以及后处理加工中重要助剂——木质素磺酸盐类——在染料后处理加工中的应用。还介绍了上述应用中的实际经验、工作原理、性能、选型标准等。 本书可供染料、颜料行业以及其他化工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精细化工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标准是依据近年来感光材料使用中对照相化学品丁二酸二(2-乙基已酯)磺酸钠(SU-2)的质量要求和SU-2的实际质量情况对HG/T2261-1991《丁二酸二(2-乙基已酯)磺酸纳(SU-2)》的修订。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代替HG/T2261-1991。 与HG/T2261-1991相比,本标准主要有以下技术差异: ——取消了固体部分产品标准; ——增加了产品外观; ——增加了产品色度; ——原标准中含量(%)指标由原来的≥40%修订为≥45%; ——PH值由原来的4.0~6.5修订为5.0~7.0; ——表面张力(N/cm)由原来的≤34.0×10-5修订为≤31.0×10-5; ——将原标准的溶液稳定性指标的操作进行了修订; ——将原标准“还原碘物质的检验”的操作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感光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