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是对QB/T 1750--1993《中国画颜料(浆状)》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 1750--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由浆状改为包括浆状、粉状、块状的中国画颜料。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房四宝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上海实业马利画材有限公司、上海蓝珀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河北青竹美术颜料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传和、郭海棠、朱恩、邵国平、刘其通、魏晓英、杨颖梅、程小虎。 本标准1993年首次制定,本次为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轻工业部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QB/T 1750--1993《中国画颜料(浆状)》。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实业马利画材有限公司、真彩文具有限公司、东阳之见美术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樱花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河北青竹美术颜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恩、赵琳、曾招能、吕子健、李学东、何莉娜。
本书为《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主要介绍涂料生产安全管理,采用问答形式,详细介绍涂料生产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各种必需的规章制度、涂料生产管理防火防爆知识、涂料生产所用原料的物性、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知识介绍和应急处理。怎样从涂料生产角度全方位掌握防静电事故的知识,压力容器使用常识介绍。从运输、生产、工艺、包装诸方面把握涂料生产安全的特殊性,从事涂料生产的员工的劳动保护和职业病的确认与防治,涂料生产消防安全的细则,涂料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书内容丰富、浅显易懂,既注重实用性,又兼顾知识性和可读性,是从事涂料生产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
本标准等同采用ASTM D1900-94(2002年确认)《散装炭黑采样标准方法》(英文版)。本标准采用代替HG/T 2725-1995《散装炭黑采样标准方法》。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为与现有标准一致,改变了标准名称;删去了ASTM中的“gal”等英制计量单位,保留了SI计量单位;删除了ASTM的前言。 本标准与HG/T 2725-1995的主要差异:本标准增加了卸货过程中、装货过程中的采样方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像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定友、余艳、薛蕾。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为第二版HG/T 2725-1995。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并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的。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旅顺江西化工工业总公司、山西临汾染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哈尔滨油漆厂。
本书是一本关于珠光颜料的技术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以云母钛珠光颜料为代表的新一代珠光颜料的制造、加工与应用的工艺和方法。本书用较多的篇幅深入讨论了其化学和光学特性,生产工艺条件与关键技术;阐述了珠光颜料在高档轿车类高装饰性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珠光颜料在工业与建筑涂料、塑料、油墨、皮革、纸张、陶瓷与搪瓷、化妆品、包装等行业及其他相关领域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此外,书中还结合当前珠光颜料的发展趋势,对部分功能性珠光颜料及其高端产品的制造工艺与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书对从事珠光颜料的开发、生产和应用的科技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从事钛化学、钛冶金、钛系列功能材料研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适合高等学校精细化工专业、无机材料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
本书译自全球知名出版社WILEY-VCH出版的“Industrial Inorganic Pigments”Third,Completely Revised and Extended Edition。 本书分概论、白色颜料、着色颜料、黑色颜料和特种颜料五个章节。系统介绍了工业无机颜料的理论、历史、生产制造工艺、应用和市场、性测试方法和标准,以及毒性、职业健康和环保规则。本书还附有表格57张,图片110幅。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鲜明的行业指导特征。 本书由30多位来自本专业,*化工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编写,它囊括了工业无机颜料*进展,具有相当权威性。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无机颜料非常有用的800多篇参考文献,其中2000年以后的参考文献就占100余篇。 本书适用于生产和应用颜料行业所有化学家、材料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应用技术人员,也适用于相应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和学生参考。
本标准代替HG/T 2992-1982《直接铜盐蓝2R》。 本标准与HG/T 2992-198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命名原则对产品名称重新命名; ——取消了分光曲线; ——增加了23种有害芳香胺限量指标; ——按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测试,重新确定了色牢度检验项目和技术指标。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梁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君庆。 本标准于1966年首次发布为化工部颁标准HG 2-370-1966,1979年进行修订并调整国家标准GB 1649-1979,1982年经复审为GB 1649—1982。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我国的涂料产量在1980年仅为48万吨,1990年增至84.6万吨,到1996年一下子增加到150万吨,约占世界当年涂料总产量的6.5%,跃居世界第四位 。 本手册内容新,在油漆涂料的品种上,介绍了近年新开发的数百个新产品;在应用范围方面,不仅全面、逐项地介绍了钢、木家具的涂饰技术;而且翔实、有层次地介绍了汽车、船舶、机电、仪表、轻工产品以及建筑物的涂装技术与工艺,内容丰富、实用,数据准确、可靠,工艺成熟、先进。本书严格质量要求,崇尚多项服务,对一切有志于涂装和表面装饰事业的工作者,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本书通过对染料与高技术的联系,系统介绍了功能性色素在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概况;功能性色素在信息产业(包括可录式光盘的信息存储材料,光致变色、热致变色、电致变色、电致发光、液晶显示材料)中的应用;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的耗材(包括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感光鼓、色粉、喷墨和热转印打印机的墨水、色带等)中所用的功能性色素;功能性色素在能量转换与储存(包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存储、激光、化学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功能性色素在医学方面(包括荧光探针、DNA测序、光动力治疗)的应用。 书的许多章节中有不少作者新近研究开发的内容,并列出了许多合成方法,有详细的反应条件和操作步骤,使本书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可供有兴趣进行研制开发的读者参考。同时,尽量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功能性色素研究的
本书重点介绍了低污染、节能源、多功能的环保型涂料。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水性涂料,介绍了水溶性涂料、水性专用涂料、水性防水涂料;第二部分电泳涂料和紫外光固化涂料;第三部分粉末涂料和高固体分涂料。 本书的编辑以新颖性、表代性、实用性为原则。编入了产品的名称、产品性能、组成、工艺、应用范围和涂装方法,以便读者在科研、生产中参考和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涂料科研、开发、生产、涂装、检测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为《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主要介绍涂料生产安全管理,采用问答形式,详细介绍涂料生产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各种必需的规章制度、涂料生产管理防火防爆知识、涂料生产所用原料的物性、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知识介绍和应急处理。怎样从涂料生产角度全方位掌握防静电事故的知识,压力容器使用常识介绍。从运输、生产、工艺、包装诸方面把握涂料生产安全的特殊性,从事涂料生产的员工的劳动保护和职业病的确认与防治,涂料生产消防安全的细则,涂料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书内容丰富、浅显易懂,既注重实用性,又兼顾知识性和可读性,是从事涂料生产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
JB/T10394《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钣金件; ——第2部分:焊接件 ——第3部分:涂层; ——第4部分:安装。 本部分为JB/T10394的第1部分。 JB/T10394《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为多部分组成的标准。在《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的总标题下,除上述4个部分之外,还将补充电气等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主要介绍颜料在塑料中的力学性能、颜料的物理性能、颜料的热性能、颜料的耐候性和耐迁移性、颜料的毒性、颜料的测试方法等,并且介绍了国内和国外主要颜料生产厂商的颜料品牌和测试数据。 本书适合颜料和塑料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阅读。
本分册主要介绍防锈和防腐蚀涂料、船舶涂料、电工绝缘涂料、家用电器及自行车涂料、塑料用涂料、预涂卷材涂料这六类常用专业涂料的生产和使用,适用于石油化工、机械、交通运输、塑料、电器等部门。 参加本分册编写的人员如下:章五受谦、冯明霞;第二章姜英波;第三章庞润琛;第四章王乐华;第五章梁增田;第六章肖佑国、王大朝。姜英涛承担全书组织编写和审稿工作。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2)建标协字第33号文《关于印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2年第二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本规程是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有关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 制定本规程是为了促进燃气分户供热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保证设计质量和用户安全。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燃气采暖热水炉选型、烟道设计、系统设计、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操作和保养。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批准发布协会标准《燃气采暖热水炉应用技术规程》,编号为CECS 215:2006,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使用。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供热专业委员会CECS/TC 33
本标准代替HG/T2588—1994《直接艳黄4R(直接冻黄G)》。 本标准与HT/T2588—1994的主要差异: ——取消了并更使用的产品名称——直接冻黄G(HG/T 2588—1994的标准名称); ——增加了23种有害芳香胺限量的技术指标(本标准的3.2); ——调整了色牢度检验项目和技术指标(本标准的3.3); ——增加了5g棉纱或棉布染色的内容(本标准的5.2); ——型式检验项目由每半年检验一次改为每年检验一次(本标准的6.1,HG/T 2588—1994 的5.1)。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TBS/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天津信汇染料化学品有限公司、招远市新亚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仲生、李文芳、吴兴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