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配方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推荐辅导用书。书中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化妆品配方师》(试行)要求编写,是化妆品配方师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命题的直接依据。 《化妆品配方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介绍了三级化妆品配方师应掌握的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涉及原料筛选、配方开发、化妆品评价等内容。
本书是为化妆品方向的本科生提供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使用。主要内容分为十二章,分别介绍了绪论、油脂与蜡类原料、粉质和胶质原料、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原料、色素原料、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保湿原料、祛斑美白原料、防晒原料、抗皱及营养性原料、和化妆品的包装材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化妆品中常见原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
GB/T 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 1445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是对GB/T 14454.2-1993《香料 香气评定法》的修订。本部分与GB/T 14454.2-1993相比,主要是增加了三角评析法。 GB/T 14454.2-1993采用的是成对比较检验法,终由评价员主观
本书收集了化妆品配方500余例包括膏类化妆品(雪花膏),润肤霜、蜜类、冷霜、粉底)美容化妆品(唇膏、胭脂、眉笔、眼影粉、睫毛膏、眼线液、指甲油、面膜),香粉类化妆品(香粉、粉饼、爽身粉),香水类化妆品9香水、古龙水、花露水、奎宁水、润发水、化妆水、须后水),头发美容化妆品(生发、所发水、发油、发蜡、发乳、发胶),染发和烫发化妆品(染发剂、烫发剂),疗效型美容化妆品(皮肤病汉疗护肤剂、抗粉刺化妆品、祛斑化妆品,防皱抗衰老化妆品、减肥化妆品、增白化妆品),防晒化妆品,抑汗、祛臭剂,剃须膏,脱行剂等。与以往配方类书籍不同的是,所选配方以实用性为原则,原材料立足于国内。每个配方和每类产品配有制法,包括生产工艺条件等。对读者更具有参考价值。本书收录化妆品品种齐全,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可作为
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GB/T 26515 精油气相色谱图像通用指南》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中气相色谱图像的建立; ——第2部分:精油样品气相色谱图像的利用。 本部分为GB/T 2651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11024—2:1998 精油气相色谱图像通用指南第2部分:精油样品气相色谱图像的利用》。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香料研究所、山东省滕州悟通香料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宝孔雀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安徽丰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昆明艾谐香料制造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金其璋、徐易、曹怡、李琼、舒宏福、蒋蓉、孙清华、林承杰。
本书共收录四十五种生活中常用的天然植物香辛料,内容涉及香辛料的植物学特性、真伪品的鉴别、药理作用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等方面,是广大消费者和科技工作者识别、鉴别和正确使用香辛料的参考。本书适合香辛料种植者、消费者以及食品生产者、科技工作者等参考阅读。
本教材系卫生部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作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 美容化妆品是根据美容学技术、结合化妆品基本理论而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教材的编写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力求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理论知识以“必需、实用”为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列举了大量实用性强的化妆品配方及配制方法,做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美容化妆品是以美容为目的,作用于皮肤、毛发表面的化工产品,包括各种用于化妆的膏、霜、粉、脂、液、水、气溶胶等。本教材共分为十三章。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化妆品的定义、作用与分类、特性及发展简史。第二章、第三章介绍化妆品的基质原料和辅助原料。第四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了清洁类、护肤类、彩妆类、特殊用途类、芳香类和发用类化妆品
本书由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组织编写,供医疗美容技术、医学美容专业使用的教学用书。 本教材共分为20章。~三章为总论,主要介绍了化妆品的定义、与化妆品相关的皮肤科学和化妆品的基础科学;第四~十六章为各论,主要介绍了与各类化妆品的作用相关的皮肤学基础、各类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及功效评价方法;第十七章为化妆品的制备,主要介绍了化妆品的生产设备和制备工艺;第十八章为化妆品的选择和使用,主要介绍了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化妆品;第十九章为化妆品的皮肤损害,主要介绍了化妆品引起的各种皮肤损害及其诊断和处理的原则;第二十章为化妆品的卫生规范,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化妆品管理的法规和要求。
本书力求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工艺教材的编写模式,简化理论知识,突出日用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各章编写的基本思路为:主要品种→生产原料→生产原理(配方设计)→生产流程。按照日用化学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重点介绍洗涤用品、香精香料、化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的生产技术,并针对洗涤用品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将洗涤用品分为4章编写,以使读者对洗涤用品的作用原理、品种和生产工艺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另外,对其他日用化学品也作了简单介绍,供各院校选择使用。 本书可作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化工类其他层次的教材和化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对香精调配中常用的天然和合成香料做了全面介绍。在合成原料中,介绍了合成香料的理化性质、香气特征、天然存在、制备方法、安全管理和主要用途,还添加了一些香料公司较新的合成香料。对天然香料详细介绍了各品种的来源、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及主要用途。对日化香精调配重点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花香型、动物香型及非花香型的调配技术。此外,对香精在日用化妆品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供香料、香精及日用化妆品等行业的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轻化工程、应用化学及化学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香料专业课教材。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7)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熙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学平、郭风仙、穆淑娥、张昱、沈敏、康薇。
GB/T 26515《精油气相色谱图像通用指南》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中气相色谱图像的建立; ——第2部分:精油样品气相色谱图像的利用。 本部分为GB/T 26515的第l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11024-1:1998《精油气相色谱图像通用指南第1部分:标准中气相色谱图像的建立》。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香料研究所、山东滕州悟通香料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宝孔雀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安徽丰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昆明艾谐香料制造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金其璋、徐易、曹怡、李琼、舒宏福、蒋蓉、孙清华、林承杰。
芳香文化在人类历史里无孔不入,它涵括了宗教、医学、建筑、园艺、文学、艺术等层面。它既诉诸感官,也触动心灵;既体现恒久的审美尺度,也具有多元的实用价值。芳香文化是人类和自然古老、亲密与神秘的联系。 《香:文学·历史·生活》是一位从事多年诗歌与文学研究的女子施展的一项“芳香魔法”,内容包括她多年来对芳香的来源、名类、特色与创造的整理、研究和实用。书名为“香”,它既是文学的、历史的,也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
人们的面容常常被作国判断美的标志之一。化妆术就是运用调整面部色泽,修饰面容,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难怪人们一旦发现面部色泽异常时,无论它是黑色素沉淀引起的色素斑,还是黑色素脱失引起的白斑,在精神上都会感到极大的不愉快。常见的面部黄褐斑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本书主旨就在期许各位读者承前启后,了解过去、看清现在、选择未来,研究老祖宗草本汉方化妆品的智慧,发扬中华文化。随时让心情保持愉快平静,面部表情保持放松,保证皮肤营养的供应,使皮肤经常处于一个健康的环境,保持青春与美丽。
GB/T 14455《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精油命名原则; ——第3部分:香料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 ——第5部分: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酯值或含酯量的测定; ——第7部分:香料 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 本部分为GB/T 1445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218:1976《精油命名原则》,与ISO3218:1976的主要差异是: ——“1 范围”中增加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2术语和定义”; ——对3.8进行了删减。 本部分是对GB/T 14455.1—1993《精油命名原则》的修订。本部分与GB/T14455.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3.3中增加了“当精油只从规定的变种或从一种无性种系获得时,应注明该变种或无性种系的名称”的内容; ——删除了GB/T 14455.1—199
化妆品是一门集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卫生学、环境化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学科,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采用先进的配方技术与合理的配方工艺才能生产出质量高、品种多的产品,以满足各阶层人士的选择和使用。 为了使从事化妆品生产、科研和教学的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的化妆品爱好者了解和掌握化妆品知识,我们编写了《化妆品配方设计及应用实例》一书。本书详尽地阐明了化妆品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乳化原理的基本知识和乳化技术;化妆品主要原料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化妆品的配方原则、配方原理和实例,以供从事化妆品生产和科研、教学、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或作为化妆品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GB/T 14455《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精油命名原则; ——第3部分:香料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 ——第5部分: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酯值或含酯量的测定; ——第7部分:香料 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 本部分为GB/T 1445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218:1976《精油 命名原则》,与ISO 3218:1976的主要差异是: ——“范围”中增加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2术语和定义”; ——对3.8进行了删减。 本部分是对GB/T 14455.1-1993《精油命名原则》的修订。本部分与GB/T 14455.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3.3中增加了“当精油只从规定的变种或从一种无性种系获得时,应注明该变种或无性种系的名称”的内容; ——删除了GB/T 14455.1-199
现代香味分析始于20世纪60年代气相色谱及随后的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的出现,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如今,多种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使得香味分析工作得心应手,即使是极复杂的天然香味样品,往往也能迎刃而解。 香味分析是香料化学的眼睛和先锋,通过分析天然香味的构成,如肉香味、鲜花香味,人们可以发现新的香味分子,促进新型香精的创制和发展。从实用的角度看,香味分析是食品行业、日化行业、香料香精行业检测产品质量、监控生产工艺的手段;香味分析还是香精配方剖析,模拟仿制优秀香精产品的基本方法。 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广泛使用,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献报道香味分析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但国内较系统地介绍香味分析的书籍还很少。香味分析包括香味的化学组成分析和香味性能评价两个方面。本书主要从仪器分析角度对这两个方面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日用杂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源达日化(天津)有限公司、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点实业有限公司、廊坊强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绿伞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富士化工有限公司、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家庭卫生杀虫制品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传和、杨作毅、麻毅、林炜、段艳馨、柏坤、朱宏伟、王建强、俞智华、刘永妹、魏晓英、雷聪、宫宝利、侯桂丽、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