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考古实物及其科学分析、模拟实验、传统技术调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产生、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主要技术成就。本书既是作者数十年研究工作的总结,也集中反映了我国冶金技术史界的*研究成果。全书依历史年代计分八章,由仰韶——龙山文化起,直到明清;每章再依技术系统分节,分别介绍铜、铁等古代金属的冶炼技术、合金技术、加工技术、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等的有关情况;第八章主要介绍保留至今的传统金属技术。全书之前有一个前言,主要介绍世界冶金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基本特点;部分章节还讨论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技术思想。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以史带论,其中不少资料和图片都是次刊布,有的图片甚为珍贵。本书可供科技史工作者、史学工作者、文物考古
《粉末冶金材料的疲劳》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粉末冶金材料的疲劳理论和实践,内容包括粉末冶金材料疲劳问题简述以及粉末冶金铝合金、粉末冶金钛合金、粉末冶金镁合金、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粉末冶金硬质合金和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的疲劳特性。为了体现粉末冶金材料疲劳问题的特性,在书中与相应的铸造和变形合金的疲劳问题进行了对比介绍。 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理论参考价值,可作粉末冶金与金属材料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和专业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系列著作全面介绍常用钢类的成分、组织、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介绍各钢类的相关标准及工程应用。本书为第一分册,除绪论之外,还介绍钢的生产与冶金质量、铁基二元相图与钢的相组成、合金元素对钢中相变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该书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相关知识,深刻地描述和解释了物理冶金学中的大多数方法,其中轻合金物理冶金、钛合金物理冶金、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计算冶金和取向成像显微镜等都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全书分为3册(上、中、下):上册包含第1章~第9章的内容,中册包含第10章~第19章的内容,下册包含第20章~第27章的内容。 该书为材料类的经典书籍,第5版在第4版(1996年)的基础上做了全面修改和扩充,且新增了几个主题以反映过去18年来物理冶金学的*新进展。 本书可供相关学科领域(冶金、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等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部环境工程三废综合利用技术书,全书分为三篇十六章。上篇废水篇,介绍钢铁工业废水污染源,排放特点及利用方法,包括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及废水污染特点、回用原理,炼铁系统、炼钢系统、轧钢和铁合金系统的废水综合利用技术。中篇废气篇,介绍钢铁工业废气污染源及利用原理,炼铁系统、炼钢系统、轧钢和铁合金系统废气的综合利用技术。下篇废渣篇,介绍钢铁工业废渣的来源和综合利用原理,钢铁工业炼铁、炼钢、轧钢和铁合金系统各环节产生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技术。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参考价值,可供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和三废利用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回顾高氮不锈钢的发展历程,论述高氮不锈钢的制备技术和焊接技术,分析氮在不锈钢中的作用,介绍高氮不锈钢的典型品种及其应用领域。本书内容共6章。第1章概述高氮不锈钢的定义及其主要的组织性能特点,回顾国内外高氮不锈钢的发展历程,总结并阐述高氮不锈钢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明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第2章从氮在熔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加压凝固行为两方面入手,详细阐述高氮不锈钢的冶金学理论。第3章从常压冶炼、加压冶炼等方面,概括高氮不锈钢主要制备技术的特点及其装备。第4章阐述高氮不锈钢的焊接难点,详细介绍其主要的常规焊接和特种焊接技术。第5章从氮在钢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氮对不锈钢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影响,阐述氮对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作用机制。第6章介绍国内外高氮不锈钢典型钢种的化学成
本书总结作者多年来从事有色金属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内容涉及解决有色金属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的理论、方法、技术及系统实现等方面。书中提出智能集成建模的思想和智能集成建模的基本形式,阐述多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集成建模方法;讨论复杂有色金属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控制问题,给出智能优化控制的结构,论述操作模式优化问题;针对锌、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的冶炼生产过程以及铝加工生产的重大装备,详细说明智能集成建模、智能优化控制以及操作模式优化理论与方法在典型冶金工序和装备中的实现与应用。应用成果的介绍,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提炼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相关方法可为其他复杂生产过程的建模、优化与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是从事钢锭和锻件超声波检测、金属原材料超声波检测等检测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难得的一本参考用书,可为炼钢厂、锻造厂和热处理厂等相关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对有关科研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具有的借鉴作用。
本书介绍了改善各种焊接结构用低合金钢的焊接性及研究其冶金学现象5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写作上力图用目前公认的学术理论来分析、介绍过去的学术观点和最近的科研成果,以期对未来钢铁技术的发展会有所帮助。本书可供焊接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相关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为方便读者理解,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术语给出了大量的注释。 本书重点介绍了船舶、压力容器、桥梁、海洋工程结构、输油电气管线、建筑结构等典型焊接结构用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和焊接冶金学。 书中以从早期的焊接技术到当代的先进技术进行了介绍,由于篇幅限制,对某些文献也未能详细介绍。本书为科技书籍,除个别情况外,省略了开发新钢材、新技术的公司名称及商标。全书力图采用规范学术用语及单位,然而对不同时代的物理量单位也未能完全统一,近年来的研究成
本书共分15章,第1~2章介绍了钢铁企业氧气站的工艺设计基础及空分设备,第3~8章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别的中型、大型、超大型空分装置,第9~12章介绍了空分装置的测量控制系统,氧气站工艺管道、管件与阀门,以及氧气站辅助设备,第13~15章结合工程和生产实践分别介绍了空分装置的安装施工、制氧厂生产管理与操作以及氧气站设计等。 本书由多年从事氧气站设计和空分设备制造与使用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写,为氧气站相关设计及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相关院校师生的参考读物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结合我国工业窑炉节能现状及节能潜力进行分析,讨论了工业窑炉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阐述了工业窑炉一般工作原理、工业窑炉燃烧节能分析、工业窑炉传热过程节能分析、工业窑炉热工控制系统分析和工业窑炉系统节能热力学参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玻璃窑炉节能、水泥窑炉节能和其他工业窑炉节能以及先进燃烧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本书内容系统、完整,理论与实际并重。书中对各种工业窑炉所涉及的设计及节能理论做了详尽的介绍。本书可供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能源和节能技术领域的科技、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阐述了金属,陶瓷和聚合物加工的基本原理,涵盖对象包括其从起始或原材料到*终的功能形式。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材料加工,该方法以对材料成形*重要的物质状态(熔体,固体,粉末,分散体,溶液以及蒸汽)为基础。另外,本书对帮助学生了解材料加工基础,并掌握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具有重大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工艺水平,推动企 业技术进步,满足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中国机械 工程学会塑性工程(锻压)学会于1993年组织编写并 出版了这部综合性工具书,并陆续修订出版了第2版 和第3版。近再次进行了一定量的修订,增补了新 内容,删去技术陈旧的部分,并更新了所涉及的各项 标准。本手册共分3卷:第1卷锻造、第2卷冲压、第3 卷锻压车间设备。 周贤宾、李硕本主编的《锻压手册(2冲压第3版 修订本)》是《锻压手册》第2卷,共11篇43章,内容 包括:冲压工艺基础、分离、弯曲、拉深、成形、汽 车覆盖件成形、特种冲压工艺、冲模、计算机技术冲 压生产中的应用、冲压自动化、安全与环境、冲压工 艺过程设计等。 《锻压手册(2冲压第3版修订本)》可供从事冲压 工艺与模具设计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专业的 研究人员及
本书对镍资源及红土镍矿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红土镍矿冶炼镍铁流程中的选择性固态还原技术、熔炼渣系调控技术、软熔性能调控技术、冶炼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与工业生产应用新进展。本书可供冶金工程、矿业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研、生产、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氧气底吹炼铅技术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发展到先进的 三连炉 技术,是国内主流的粗铅冶炼工艺。本书对氧气底吹炼铅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详细介绍了其开发发展历程、冶金原理、模拟仿真、核心装备、工厂设计和生产操作等,还关注了自动化与智能化、工厂节能与环保。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数据翔实,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有色冶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冶金工程设计》共分三册,包括《设计基础》、《工艺设计》、《机电设备与工业炉窑设计》。本册分为三篇,全面概括了冶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现代设计方法简述,采矿选矿概述,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及焦化、耐火材料概论,冶金工程电力和自动化、燃气、热力、给排水、暖通空调、土建、总图运输、劳动安全卫生以及消防等方面设计的基础知识,机械设备、环境保护、投资计算以及经济评价工作的基础知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条例及重要标准。 《冶金工程设计》是勘察设计注册冶金工程师资格考试及继续教育的基本教材,也可供冶金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和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汇集了现行黄金标准70项。本标准汇编中收录了2007年迄今的有效黄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广大从事黄金行业的读者提供了**有价的参考资料。本书可供黄金行业等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监督检验、采购、管理、国际贸易、对外交流人员使用。
《钛及钛合金》共18章,较系统地介绍了钛及钛合金的主要性质,国内外钛工业的发展状况,钛资源及钛矿的采选,富钛料的生产及高品质钛渣的制备,钛生产及成型工艺技术,商业纯钛(CP钛)、( )钛合金、高温钛合金、p钛合金以及钛基金属间化合物和钛基体复合材料的不同生产工艺、加工微结构和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氢化钛及合金粉的制备,钛眼镜型材和加工工艺,生物医用钛及钛合金的粉末冶金制备工艺、钛的特殊性质和其他应用。 《钛及钛合金》可供从事钛冶金及钛材加工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