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锚固结构与岩体边坡组成的岩体边坡锚固结构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岩体边坡锚固结构体系的特征。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勘察和设计资料、现场和室内试验,通过数值模拟法、群决策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法、突变数学理论等方法研究了岩体边坡锚固结构体系安全性影响因素、多因素对于岩体边坡锚固结构体系安全性的影响规律,构建了锚固结构体系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四种多参量岩体边坡锚固结构体系安全性评价方法。最后将多种安全性评价方法应用于某工程实例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矿井热害防治》系统介绍了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从矿井热害形成机理(热源分析)、风流热湿计算到矿井热环境的评估,然后对矿井热害防治技术措施(非机械制冷降温、机械制冷降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机械制冷降温状态下的部分技术工艺、降温系统及降温效果测试情况进行了说明。对目前外部分矿井降温案例进行了介绍。《矿井热害防治》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书。
《煤炭企业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在编写上,有以下3个突出特点:一是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并与之保持一致。编者认为《煤炭企业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是“规程”的补充和“实施细则”,因此,在编写时特别注意不能与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相悖,这是不可违背的原则。另外,它还是“规程”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操作动作的具体化。因此,它必须科学、合理、明确地“告诉”作业者应“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及“注意什么”。二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能动性的,因此,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抓住了“本”。《煤炭企业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的实质,一方面是为“人”所用,要求它必须有很强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它又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所以又必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矿山测量、煤矿地质、巷道施工、煤炭开采、矿井通风、矿井灾害及其防治、矿山电气、矿井提升运输、矿井瓦斯抽采、矿井安全监控、矿山救护等。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并于2006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6年进行了5次修订。为进一步预防和遏制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水平,2021年8月17日应急管理部第27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1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8号公布《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的决定》,决定对《煤矿安全规程》(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7号)予以修改,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内容包括:总则、地质保障、井工煤矿、露天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救援六部分。
本书参照国内*设计标准围绕我国矿山建设常用设备进行介绍,主要介绍了井下运输设备,包括矿车、电机车、带式输送机的类型、基本结构、选型计算、技术上的使用特点;矿井提升设备,包括竖井提升设备的构造、选型设计、运动学和动力学等。使读者能够运用*的相关标准对矿井运输与提升系统进行计算、设计及设备选型。书末还附有*的常用设备选型参数表,方便查阅。 本书可供矿山领域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采矿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用书。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煤矿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和方法。详细介绍了矿井充水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分类;重点阐述了矿井涌水量的预测、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矿井水害防治、矿井特大突水抢险救灾技术等。
煤毫不起眼,肮脏丑陋,缺少石油带来的一夜暴富和一掷千金,却身系人类的繁荣与衰落、自然的祝福与诅咒。 它作为科技时代的奠基者,提供了文明开化所需的光明、温暖和能量,却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贫富悬殊。 煤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既富于创造性,又具破坏性。整个社会围绕着能量创造的物质财富所进行的博弈和抗衡,使得煤的故事如此引人注目。 如果没有煤铺就的这条黑色之路,我们的命运将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将与现在完全不同。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无烟煤的资源、性质和洗选。在此基础上又详细地阐述了无烟煤作为气化、间接液化、高炉喷吹、小高炉直接炼铁、烧结矿、制造炭电极、活性炭、滤料等多种碳素材料、型煤(焦)、甲醇、二甲醚、合成氨、电石、立窑烧水泥、烧石灰、冶炼有色金属、配煤炼焦、动力配煤、制造超低灰燃料和年老无烟煤直接发电等多种广泛的用途及其有关原理和工艺技术路线等内容。 本书可供有关无烟煤的生产、利用、研究、设计、教学和环保等方面的厂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设计院所、管理机构的工程技术、科研、教学人员以及管理和营销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结合实战,总结了针对煤化工事故处置的灭火救援经验,针对不同事故的火灾特点,提出了处置相应事故时的理念、原则、程序、战法及注意事项,做到了消防与工艺相结合、防火与灭火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系统性、创新性和指导性。书中内容具体包括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及煤制芳烃、煤制合成氨和煤焦化/煤基多联产生产事故灭火救援等。此外,针对目前处置化工类火灾车辆器材装备存在的问题,编写了相应的配备方法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安全和消防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是我国煤矿生产能力管理领域部重要专著。在编写过程中,紧密结合我国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现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新体系、新机制,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和诠释,力求做到"一书在手,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全有"。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全面把握建立新体系、新机制的基本要求,掌握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的基本原则、程序、步骤和方法,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核定标准,规范核定报告的编写。
瓦斯灾害被称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头号杀手”。各煤矿生产管理单位对煤矿瓦斯监测非常重视,并成为煤矿是否可以生产的必要条件.研究和开发新型传感器和瓦斯监测技术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本书主要介绍了煤矿瓦斯的产生.形成等过程和性质,重点总结了编著者在煤矿瓦斯传感技术和预警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同时,在撰写过程中,还参考了外在这一学科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并进行了分析,力求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该领域的新进展。本书对于煤矿预防和治理瓦斯灾害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本书可供采煤专业及煤层气开采专业方面的生产单位及相关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研究人员,师生和管理者参考。
科学技术是治理煤矿瓦斯的保障。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专家委员会编著的《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先进技术及示范》分六篇,内容包括瓦斯抽采技术、煤与瓦斯突出和爆炸防治技术、通风、监控和应急救援技术、瓦斯利用技术、瓦斯治理的管理经验、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示范工程。本书给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解读及案例指导》介绍了双重预防机制的来源、概念和煤矿应用现状,并对2020年山西省颁布的《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使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人员能够快速的理解《实施指南》要求。书中附有实际的操作指导和案例说明,让煤矿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地掌握双重预防机制的理念和现场落实方法,进而能够对本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行相应补充和改进,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金属矿产利用指南》主要介绍了25类金属矿的性质、工业指标、选矿、 冶炼及用途,反映了当代我国金属矿产综合加工及利用的技术水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金属矿产利用指南》可供从事金属矿产研究的科技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问答丛书》的一个分册,介绍了水泥矿山开采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矿山开采,矿山开采机械,矿石测量,矿山爆破,矿石粉碎,原、燃、辅助材料预均化。书中以问答的形式,叙述了水泥矿山开采中涉及的问题,内容丰富实用。 本书可供水泥行业的生产、技术、科研、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这本《选煤厂固液分离技术》由金雷编著,系统地叙述了煤炭洗选中所遇到的固液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等内容。全书分为绪论、悬浮液的基本性质、凝聚与絮凝、筛分脱水、离心脱水、分级与浓缩、过滤原理、真空过滤、压滤脱水和热力干燥10章内容。密切联系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的生产实践。《选煤厂固液分离技术》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矿物加工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及选煤研究人员参考用书,对环保专业工作人员也具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我国选煤领域的主要实用性技术成果,重点突出当今选煤实用新技术的发展应用状况,对现有教科书中的内容不作过多涉及,避免重复。全书分为7章,包括原煤资料分析及产品数质量预测、筛分与破碎、重力选煤、浮选技术、其他选煤方法及煤炭脱硫、煤的化学结构物理研究方法及煤质分析仪、选煤厂生产管道和渣浆泵等。全书减少理论阐述,突出实用性,着重培养读者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选煤新技术 郭德 张秀梅 编著 ISBN 978-7-5020-6582-9 开 本 787mm 1092mm 1/16 印张 13 1/4 字数 310千字 版 次 2018年7月版 2018年7月次印刷 社内编号 9462 定价 38.00元
《锡铁山矿床地质》在总结锡铁山超大型海底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含矿建造和控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柴北缘早古生代的大陆裂谷环境、锡铁山矿区的热水(喷流)岩系、矿床的“双层结构”矿化系统、两类矿体地质一地球化学特征的异同及其综合成矿模式做了深入和系统的阐述。 本书资料翔实,是集成矿理论-综合研究-地质找矿为一体的研究成果,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可供从事矿产地质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相关院校师生使用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