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1版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其英文版销至世界98个国家及地区,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应国内外读者和同行的建议,在对原有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删减的基础上,更好地补充了近年来关于乳化炸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其新应用,使其内容更加系统、连贯、丰富,更注重理论上的先进性和指导性,技术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篇幅也由原来的9章扩展至11章。主要内容包括乳化炸药理论基础、乳化炸药的组分及其作用、乳化炸药的配方与生产工艺、乳化炸药的品种及其应用实例、乳化炸药现场混制装填、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和乳化炸药测试技术等。 本书可供从事工业炸药和工程爆破的研究、设计、生产或施工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参考,也可作为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学参考用书。
邯郸矿区具有地表村庄密集、人口众多、村庄压煤比重大的特点,如何高效开采村庄下压煤,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矿区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书紧密结合超高水材料充填采煤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了邯郸矿区超高水材料充填采煤理论、技术与实践方面的创新成果。《BR》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超高水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工程特性、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工艺方法、充填工艺系统和装备、矿山压力显现及覆岩活动规律、地表沉降规律及控制等内容。结合超高水材料充填采煤工程案例,通过地表沉降观测、工程探查、充填体承载监测、等效采高理论验证,阐述超高水材料充填固结体的整体稳定性及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设计的要素及主要原则等。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实用手册》第1部分为近几年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的8个规章文件;第二部分对上述8个规章文件分7篇进行详细的解读;第三部分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相关国家、行业安全标准和设计规范已专册出版,本《手册》不再收集)。第二部分第1篇矿山安全设施目录、第3篇安全设施设计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写,主要编写人员有刘育明、祁保明、谢良、王树勋、岑建、夏长念、徐京苑、邵晓钢、安建英和吴世剑;第2篇安全预评价、第5篇安全设施验收评价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编写,主要编写人员有谢旭阳、付士根、梅国栋、胡家国、李振涛、梁玉霞、谢源、杜振斐、吴永刚、武伟伟、于跟波和徐伟兰;第4篇设计重大变更由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北方工程技术
煤矿电工手册第三版对原手册中许多淘汰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使手册中的内容更能适应现场的需要。本分册内容包括:防雷保护、接地及接零,矿井地面变(配)电所的管理与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预防性绝缘试验,井下供电,井下供电设备与电器,电缆与电缆线路,井下过流保护,井下接地保护,矿井电缆的漏电保护,工矿企业10kv、660v供电,矿井照明,电气安全与触电急救,节约用电,静电及其防治等内容。本手册内容丰富、新颖,是从事矿山机电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煤与瓦斯共采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出发点,内容涉及深部开采定义与采动力学,采动裂隙及其演化规律,采动煤岩体增透率理论,多尺度破断煤岩体瓦斯吸附、解吸规律,不同尺度煤体瓦斯吸附、扩散及渗流理论及实验,采动破断煤岩体中瓦斯运移与富集机理及规律,采动破断煤岩体瓦斯导向流动的形成机制与规律,采动破断煤岩体瓦斯导向流动的形成特征和规律,单一低透煤层增透机制和有效抽采技术原理,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时空协同机制及技术优化方法等。可为深部煤炭和瓦斯资源的安全高效洁净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矿冶卷》。在总结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冶金考古研究的成果,全面阐述中国古代矿冶技术的产生、发展的历程,涉及金、银、铜、铁、锡、汞、砷等有色金属技术,钢铁技术,古代金属的矿产资源、采矿及选矿技术,金属加工技术等。作者多年与考古工作者密切合作,用现代实验方法对出土金属文物和冶金遗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有的还做了模拟试验,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本书总结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现状、面临的挑战和重大变革方向,聚焦工程科技问题,分析提出了新时代、新形势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工程科技需求。在国内外先进煤矿安全生产经验梳理借鉴和未来煤矿安全生产格局研判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思想、战略蓝图、战略目标及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按照透明化、智能化、减灾化、健康化的煤矿未来发展 四化 要求,创新提出了旨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煤炭精准智能开采技术体系,全面给出了全息透明矿井、精准开采、灾害防治、职业病危害防治等系列技术,以及推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五大政策措施建议。
《金属矿山覆岩移动机理及防治》主要介绍了金属矿山覆岩移动机理及防治技术。内容包括人工矿柱支护下覆岩失稳突变的空间模型、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作用下的覆岩沉降动态力学预测、覆岩冒落高度预测、人工矿柱和原生矿柱支护下的覆岩强度安全判据、人工矿柱稳定性的判别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钢铁冶金与有色金属冶金行业中先进的冶金工艺与装备。第1章介绍了清洁生产与绿色冶金的概念及发展冶金新技术的重要意义;第2章系统介绍了钢铁冶金从选矿、炼焦、高炉及非高炉炼铁、转炉与电孤炉炼钢、精炼到连铸连轧各流程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第3~7章介绍了铅、绊、铜、铝和销等有色金属冶金的火法、湿法新技术与新工艺;第8章介绍了微生物湿法冶金在有色金属冶金上的应用;第9章介绍了粉末冶金新工艺与新技术。
天然岩石通常包括许多不同种类的缺陷,如裂隙、节理、弱面等,这些缺陷对岩石材料的强度、变形及其裂纹扩展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深入理解断续结构岩体的破坏机理,《断续裂隙岩石材料强度破坏与裂纹演化特性(英文版)》采用试验和数值方法,系统研究了含不同预制裂隙分布(包括:单裂隙、双裂隙、叁裂隙以及混合缺陷)的脆性岩石强度、变形及其裂纹扩展特性。
该书主要探讨有限体积法(FVM)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中的应用。深入解释了用于求解不可压缩流及可压缩流的FVM数值基础和算法,并且详细分析了开发基于FVM的CFD求解器所需要的全部组件。除此之外,书中还详细解读了OpenFOAM中所使用的各类函数。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学习有限体积法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CFD高级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为了全面掌握矿物加工工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考虑到目前7个行业长期以来各自设计工作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用语等方面形成的差异,在综合各个行业的共性和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编写了《全国勘察设计注册采矿\矿物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矿物加工专业)》。本教材分为基础篇和专业篇,本册为专业篇。专业篇又分上:煤炭篇;中:金属非金属篇;下:执业法规篇共三篇,三篇合订成一册,以便于考生复习。
白俊清、李树峰主编的《瓦斯爆炸伤害学》共分二十三章,概述了我国瓦斯爆炸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论述了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伤的特点、现场救治程序、现代救治方法,突出了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伤害救援体系、特有的呼吸性损伤、自体挤压伤与自体挤压伤综合征、有害气体中毒、免疫力低下、以呼吸衰竭为首发的序贯性脏器功能损伤与衰竭、瓦斯爆炸伤害的心理干预与治疗等,这些都是一般创伤学所很少涉及的内容。其中第十章瓦斯爆炸性烧伤的救治中突出了 烧伤休克的迁延性复苏 的救治方法;第十五章瓦斯爆炸伤害合并胸部损伤的救治中突出了 肺爆震伤、吸人性损伤、有害气体中毒 的救治方法;第十七章瓦斯爆炸伤害后挤压综合征救治中突出了 自体挤压伤和自体挤压伤综合征 的救治方法;第二十一章煤矿瓦斯爆炸伤害的影像学诊断中描述了煤矿爆炸伤
《现代采矿手册》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包括:绪论、矿山地质及水文地质、矿山测量、矿山地面总体布置、矿山岩石力学、露天矿穿孔设备、爆破工程。中册包括:露天开采、地下开采。下册包括: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特殊条件矿床开采、矿井通风、矿山压气、矿山防排水、矿山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及治理、数字化矿山、采矿系统工程、矿山项目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安全评价。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我国非煤固体矿产采矿技术、采矿方法与采矿设备,内容涉及到与我国金属矿开采有关的所有专业,既有基础性的理论,又有前沿技术,是我国几十年广大矿业科技工作者采矿理论与技术的积累,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现代采矿手册》可供从事矿山的科研和设计、施工建设、矿山生产技术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使
本书针对深部硬地层钻头破岩效率低和钻井成本高的问题,以典型硬脆性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非均质花岗岩在钻齿作用下的宏细观破碎机理:建立了岩石塑-脆性破碎转变临界切削深度计算模型,提出利用脆性耗能比来评价钻齿作用下岩石破碎效率的新方法,将传统塑性切削破岩理论拓展到塑-脆性破碎转变临界理论;此外,分析了异形PDC齿切削破岩机理,建立了综合考虑破岩效率、钻齿形状及磨损条件下的异形PDC齿综合选齿模型,为钻头个性化选齿及布齿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书可供石油工程、钻井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锰业技术》较详细介绍了锰的性质、用途、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论述了锰业的地质、采矿、选矿、冶炼(火法、湿法)、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化学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及其产品深加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锰业标准及产业政策、电解金属锰厂及电解二氧化锰厂的工艺设计与产品的分析方法,特别是介绍了有关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设备,共21章。该书既有理论又有工业生产实践,内容系统而新颖,技术价值高。已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锰业技术》也是一本对锰业生产、教学与科研具有指导意义的专著,可供从事锰业科研、生产、设计、企业管理与教学等人员学习与参考。
本书依托我国煤制合成天然气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从工厂运行管理的角度论述了煤制天然气行业特点、工厂生产特点、产品特点、用户特点和生产调度特点,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煤制合成天然气工厂的原料保障、动力供应、空气分离、煤炭气化、合成气变换与净化、合成气甲烷化、天然气干燥、废水处理等环节的生产技术。其中煤气化技术是本书的重点,对固定床气化、循环流化床气化、干粉气流床气化、水煤浆气化等不同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工艺流程、气化炉构成、气化参数、粗合成气组成、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分别进行了详细说明。本书还提供了煤制合成天然气示范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的*手资料。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可供从事煤化工的项目建设者、设计人员、研究人员、技术开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及生产操作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