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是根据现行全能标准体系编写的金属材料品种、牌号、性能、应用的大型实用工具书,以常用数据资料为主线,采用图表结合的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资料以及各种金属材料(铁及铁合金、结构钢、专用结构钢、工模具钢、不锈钢及耐热钢、粉末冶金材料、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和其他非铁金属材料)的品种、牌号、特性、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和用途等。全书共分三篇11章,内容全面,数据齐全,实用性强。书末附有钢铁和非铁金属牌号索引两个附录,查找尤其便捷。本手册可供机械、冶金、建筑、轻工、化工、电力、军工等行业的技术、管理和营销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使用。
《铸造手册》共分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和特种铸造6卷。本书为铸造工艺卷。第4版在第3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更新了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完善和补充了新的技术内容,反映了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本书包括绪论,铸造工艺设计基础,铸造工艺设计,铸造工艺装备,铸件的落砂、清理及后处理,铸件质量检验,金属件增材制造及数字化绿色铸造,铸造车间工艺设计共8章;主要介绍了铸造工艺设计的基础,铸造工艺的方法、方案、参数的选择,砂芯、浇注系统、冒口、冷铁和出气孔的设计,铸造工艺实例,以及铸造工艺装备等内容;还对铸件的落砂、清理及后处理技术,铸件质量检验技术与铸造车间工艺设计等进行了系统介绍;新增加了金属件增材制造、无模铸造复合成形及数字化绿色智能铸造技术等内容。本书由中国机械工程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为“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技术丛书”之一。铝及其合金具有轻质、高比强度、易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为了达到节能、增效、降本的目的,国内外不断涌现出短流程、高效节能、近终型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较系统地介绍了铝合金先进液态成型、固态成型技术,包括铝合金半连续铸造、凝固技术、半固态铸造、模铸等液态成型技术,铝合金锻造、挤压、轧制等固态成型技术,以及铝合金热处理和其他先进制备技术,并且总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1卷,共17章,内容包括金属热处理术语,合金相图,金属热处理的加热,金属热处理的冷却,金属热处理的模拟,钢铁件的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不锈钢、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有色金属的热处理,铁基粉末冶金件及硬质合金的热处理,功能合金的热处理,先进高强钢及其热处理,气相沉积技术,喷丸强化,以及其他热处理技术。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一定的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1卷,共17章,内容包括金属热处理术语,合金相图,金属热处理的加热,金属热处理的冷却,金属热处理的模拟,钢铁件的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不锈钢、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有色金属的热处理,铁基粉末冶金件及硬质合金的热处理,功能合金的热处理,先进高强钢及其热处理,气相沉积技术,喷丸强化,以及其他热处理技术。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2卷,共24章,内容包括零件热处理工艺性与设计原则;热处理质量管理;热处理清洁生产与绿色工厂;齿轮,滚动轴承零件,弹簧,紧固件,大型铸锻件,工具,模具
本手册基于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特点,兼顾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两个方面,根据设计人员在冲压模具设计过程中的需要,系统地介绍了冲压模具中核心模具的设计标准、原则、步骤与方法,并列举了大量先进实用、全面可靠的结构范例。 主要内容包括冲模设计基础与设计步骤,冲压模具用材料,冲压件设计与冲压工艺性;冲压模具结构中应用量大面广的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成形模的设计原理、方法和要点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冲模,每章均介绍了新颖的典型结构,有些图例为首次发表。 本手册可为从事冲压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帮助,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查阅参考。
本手册对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手册共有15章和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概论、冲裁、弯曲、拉深、成形、连续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管材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硬质合金模具及简易模具、数字化技术及其在冲压领域中的应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压力机、冲压生产自动化与安全技术等。对非金属材料冲裁,精密冲裁方法,板料冲压性能及试验方法,冲压用原材料,特种拉深,大型覆盖件拉深,反求工程及快速原型技术在冲压生产中的应用,氮气弹簧技术的应用以及冲压柔性加工系统、激光成形等方面的内容,也作了适量的介绍。手册还编入了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典型实例、模具标准件以及必要的设计资料。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运用面广。 本手册可供从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制造工程的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有关的科研人员及
本书开展了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技术的研究,旨在推进该技术在金属切削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书中首先阐述了切削过程基础理论,综述了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关键技术,并基于Abaqus对典型仿真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金属车削和铣削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探讨了刀具磨损仿真和切削过程控制仿真;后对不同仿真软件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特性对比。本书成果丰富了金属切削机理的研究手段。
本书是有关高强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应力腐蚀与氢脆方面的专著,主要介绍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高强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应力腐蚀与氢脆研究的相关成果。全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绪论、高强铝合金热处理工艺、高强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优化、高强铝合金的应力腐蚀、高强铝合金的氢脆、高强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机理。
金相学研究是阐明古代金属材料冶炼、铸造、加工技术水平和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古代金属文物的显微组织图真实记录了古代金属制品金相学研究的结果。《中国古代金属材料显微组织图谱(有色金属卷)》(作者孙淑云、韩汝玢、李秀辉)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金相照片和相应文物的实物图片,系统展现了古代金属材料的科技内涵和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有色金属材料显微组织的特点,涵盖中国古代的铜及其合金、锡、铅及其合金、金、银及其合金制品的多种显微组织,对阐明中国古代有色金属与合金冶炼、铸造、加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金属材料显微组织图谱(有色金属卷)》是国内外系统介绍中国古代金属材料显微组织的图谱,对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历史学等领域科研人员具有参考价值,可作为上述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教材或辅助教材
金属材料的再结晶和退火现象是材料科学的核心课题,涉及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变化,是调控金属材料成形和服役性能的重要途径。本书含正文16章、附录2章,系统阐述了金属多晶体材料(传统单相纯金属与合金、双相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的再结晶和相关退火现象的理论、机制与应用,对多晶体材料的不均匀变形和储能、再结晶晶粒形核、正常/ 异常晶粒长大及织构发展等做了详细阐述。对比分析了描述不同微观结构演化过程的数学模型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并对主要的模拟计算方法,如晶体塑性、蒙特卡罗法、分子动力学和相场等,做了基础讨论和比较。本书还介绍了再结晶和退火理论在工程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本书介绍了当前有关金属与合金的再结晶和退火研究的最新发展水平,理论和实践并重,对从事材料学、金属冶金和材料
本书通过大量实例,结合金属构件断裂实物和相应金相照片,详细介绍了金属构件由于设计不当、材料缺陷、工艺缺陷和使用不当造成的零件失效的缺陷分析和处理对策。 本书适宜从事机械和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分析人员以及相关企业的质检人员参考。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四版)共四篇。前三篇分别叙述了冲压与挤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和金属压铸模具设计,末篇介绍了模具制造技术。全书各类数据设计表近1000张,图例典型结构近400幅。附录中列出了与模具设计有关的通用数据表和模具术语英汉对照400条左右。《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四版)按照 更新标准、精选内容、优化体系 的总体要求,对第三版进行了全面修编,使手册更具文字简明、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便于查阅的特点。《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版为原电子工业部教材办公室规划出版的教学用书,曾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第二版与第三版充实了部分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材料等内容,便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查阅使用。手册自出版至今,经17次印刷,印数达15万余册。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物理性能极其丰富,是最重要的一类功能材料。决定其性能多样性的是多种能量相近的物理效应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尤其是过渡金属d电子之间的强关联作用。本书从强电子关联最基本的 Hubbard模型出发,跟随章节的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入更贴合实际的物理效应,例如原子在晶体中的变化、轨道结构、自旋轨道耦合和非整数电子占据等,从而抽丝剥茧地解释了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多种有序态(例如磁序、轨道序、电荷序)与物理性能(磁性、铁电性、多铁性、超导性、金属 绝缘体转变)之间的关联和起源。本书是理解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物理机制和由此导致的重要功能特性的全面总结,是凝聚态物理、材料学等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金属材料的金相分析,是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中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书密切结合科研及生产实际,从金属材料的成分一工艺一组织一性能相互间关系出发,系统阐述包括钢铁材料、高温合金、粉末冶金材料以及铝、铜、锌、镁、钛等金属工程材料的金相分析原理及方法;详细介绍包括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以及镀、渗、沉积类表面处理等工艺原理及相关金相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检测标准和评定标准,着重介绍各金属工程材料和在各工艺条件下的组织特征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的判断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金属材料及相关工艺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金相分析人员阅读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金相分析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小型光学非球面纳米精度加工理论与技术》针对小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制造,综述了小口径非球面纳米精度加工技术基础及发展概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及其团队15年来在小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制造理论及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小口径非球面磨削、ELID磨削、单点金刚石车削、磁流变抛光、玻璃透镜模压成型及非球面形状在位测量等,以小口径光学模具制造及玻璃透镜模压技术为核心,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上述有关工艺方法的实际应用。
本书是一本按三元系合金液相限(liquidus)为系统编辑的相图集,收集了自20世纪中叶至2021年年底文献中发表过的三元系合金相图1500余幅。为了便于索引,三角形顶角的三个组元均按照A-B-C (左-顶-右)的顺序进行了订正。本书的附录以填入周期表的方式给出了各个组元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的参数,便于读者链接和分析相图组元间本性的关联。本相图集可供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有关领域的学者和技术人员以及高等学校有关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感应加热与热处理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钢的感应热处理,感应热处理的建模与仿真,感应加热成形,感应熔炼,感应加热设备,过程控制、检测、设计和质量保障,感应加热的特殊应用。本书提供了大量翔实、权威、可靠的感应加热与热处理技术数据,理论深入浅出,图表简明实用。本书由世界上感应加热与热处理领域的著名专家撰写而成,反映了当代感应加热与热处理的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本书全面介绍磨料、磨具与磨削技术。磨削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领域,是现代制造业实现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最有效、应用最广的制造技术,磨削加工占机械加工总量的30%~40%,在众多产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本书系统论述了磨料的结晶原理、性能及生产工艺,各类磨具特性及生产工艺,磨削原理及各种磨削工艺技术;本书还对传统磨削领域的实用技术进行介绍,并对磨削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新开发的技术进行重点论述。与第一版相比,本书第二版增加了 超精密磨削与镜面磨削 、 超高速磨削技术 、 难加工材料的磨削工艺 等更多内容。本书具有系统性强、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书可供广大机械加工、材料加工企业及研究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学习磨料、磨具、磨削技术使用,还可作为相关大专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材料加工专业和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