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与研究智能化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的专著,聚焦指挥控制理论、机器学习技术,以及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场景应用。全书共分四篇16章,围绕指挥控制理论、机器学习基础、知识驱动的强化学习及智能化指挥控制技术及实践4个专题,主要阐述了指挥控制基本理论、指挥控制作战理论、经典机器学习方法、强化学习基础理论与方法、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基于知识的强化学习、逆向强化学习、元强化学习、迁移强化学习、强化学习训练平台、即时策略游戏智能技术分析、智能博弈对抗、智能作战筹划以及智能化指挥控制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本书可作为相关领域国防科技科研人员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籍。
该书包含了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网络体系结构以及服务和应用新需求有关的最新进展情况。书中涵盖了最先进的卫星通信系统和技术,并研究了通信和网络技术、概念、方法和算法的相关专题。本版新增的信息包括了宽带卫星系统的互联、Ka频段覆盖增强技术、GEO高通量卫星(HTS)、LEO星座以及支持当前新的宽带互联网服务的潜力以及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作者提供了数字通信系统和宽带网络的详细信息,以便为高级研究人员和专业工程师提供权威参考。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研究和教学实际,系统地论述了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整体上分为四部分,首先介绍了武器系统及其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了武器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和典型模型,再次分评估框架、经典方法和评估指标三个部分阐述了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理论,最后针对武器装备体系和一些新类型装备系统,介绍了一些新的效能评估方法。 本书可作为军事运筹学、武器系统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参考。
全书对负责美国海军本科教育的美国海军学院、负责研究生教育的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验室概况、主要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鉴于两个单位的独立性,全书将分为美国海军学院和美国海军研究生院两个部分展开介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装备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装备质量技术基础,装备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监督,装备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维修阶段质量管理及监督的任务、要求和工作内容,装备质量信息管理,装备质量经济性等。
随着国防重心转移和财政限制,各国在处理所面临的权衡难题时有许多相似之处。本书重点探讨在全球视野下美国经济环境、预算限制以及全球国防重点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深入分析了当代美国以及全球国防工业基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旨在制定一套成功的战略来维持装备生产、产业就业和工业技能发展,同时又能充分应对当前全球风云环境下遇到的新难题与新挑战。
本书针对国家陆地边境、军事基地、自然保护区、矿场、大型园区等大区域周界安全防范,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原理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周界安全防范概述和周界安全技术防范中的感知预警、信息传输、视频管理与数据赋能、非致命打击驱离、离网供电与防雷、网络安全、新技术展望。 本书适合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事边境管控的军警指战员,负责公共安全的公安干警和管理人员,安防行业从业人员,重点要害目标安保人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部队官兵,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系统介绍了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初水声换能器与基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进展。全书共13章,第1章至第4章系统介绍了换能器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电声转换机理、性能参数以及换能器分析和设计中使用的模型和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第5章至第8章详细介绍了发射换能器、接收水听器以及基阵的类型、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和相应的设计原理。第9章介绍了换能器评估与测量的主要方法。第10、11章阐述了换能器声辐射的概念、模型与分析方法。第12章描述了换能器主要的非线性机制。 本书可作为水声工程、水中兵器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物理、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工程师、科研人员参考。
.
《美国海军水面舰船作战系统及装备 PEO IWS项目概览》 本书全面系统阐述美国海军综合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办公室(PEO IWS)分管的业务范围及项目。PEO IWS是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下辖的5个项目执行办公室之一,负责其管理项目的从方案到建造、服役、退役等全寿期管理工作。首先对美国海军的国防采办管理体制、组织架构、海军兵力结构等进行介绍。然后详述PEO IWS下属10个办公室IWS 1.0~10.0分管的110个国防采办项目,涵盖了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船作战系统和装备,包括宙斯盾作战系统(AEGIS)、舰船自防御系统、全舰计算环境、濒海战斗舰任务包、指挥与控制、未来作战系统、水上传感器、水面舰船武器系统、水下系统及军售项目,同时介绍相关航母、驱逐舰、两栖舰、濒海战斗舰、新型护卫舰等舰船平台的建造发展现状。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对美国海军水
本书系统阐述了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和应用问题。其中,理论方面包括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建模及多种近似方法、灵敏度分析、优化搜索策略、多学科优化过程、不确定性多学科优化方法;应用方面介绍了6个实例,即飞行器结构拓扑优化、卫星舱内组件布局优化、卫星总体设计优化、卫星在轨加注任务综合优化、导弹总体/发动机一体化优化和飞机总体及机翼多学科设计优化。本书内容丰富翔实,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可供从事飞行器或其他工业设计的研究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飞行器设计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
《软件化雷达模型重构与数据流仿真技术》介绍了雷达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模型接口规范化设计;从设计思想、体系结构、组件设计规范、运行机制、模型发布、模型交互、开发过程等层面比较了高层体系结构、基本对象模型、仿真模型可移植性规范等主流仿真标准,以及元对象工具,并阐述了面向模型设计、自动化驱动仿真设计思想;针对软件化雷达模型重构性问题,阐述元模型的抽象体系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元模型的理论、体系结构、体系行为等内容;从数据流仿真技术层面,介绍了数据流计算模型概念、基础理论(包括集合与关系、图论)、代码自动生成技术、集中式和分布式数据流仿真技术等;最后,例举了元模型仿真应用。 《软件化雷达模型重构与数据流仿真技术》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章节之间有机联系,紧密结合国
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编著的《兵器试验理论研究与实践--闫章更学术讲座及论文选》集收入闫章更同志在我中心2009年建场40周年庆祝活动中,就试验理论、方法及试验技术等方面的有关问题所做系列学术讲座8篇及1975年后的部分论文或专题报告(按时间顺序编排)共4l篇。期望以此能够反映出闫章更同志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就,成为培养兵器试验科技英才的一部好教材。
本书系统阐述航天器轨道力学知识,含太阳系与轨道力学发展历程、时间系统和质点动力学基础;二体轨道等经典内容;轨道覆盖等与航天任务相关内容;限制性三体问题等深空轨道知识。内容丰富、体系严谨、图像清晰,配例题习题,可作本科教材,供航天相关专业研究生和从业人员参考 。
本书选用了研制方案评审和设计定型审查时一些常用技术文件的示例,鉴于《研制方案》、《技术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与实际武器装备密切相关,因保密原因,本书未提供这几个常用技术文件的示例。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对于每个技术文件,同时提供了《军工产品研制技术文件编写指南》、《军工产品研制技术文件编写说明》中的相关内容,即每个技术文件按照编写指南、编写说明、编写示例分别介绍。不同的技术文件可能含有相同的内容,如《设计定型审查意见书》、《设计定型申请》、《研制总结》都有产品简介和设计定型试验概况,为保持技术文件编写示例的完整性,本书中都予以重复说明,没有省略,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确保各技术文件之间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根据技术文件的特点进行适当精简或充实,如在《研制总结》中应当更加详细一些,在《设计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装甲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实验技术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06-01 作者: 徐保荣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156.00 页数: 495 印次: 1 ISBN号: 9787568284820 商品类型: 图书 版次: 1
本书以弹群协同作战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servation,Orientation,Decision,Action,OODA)循环问题入手,以弹群协同作战为主线,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弹群协同作战的概念与需求、发展与特点、意义,在相关原理和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弹群协同作战的相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协同信息获取技术、协同网络通信技术、协同自主决策技术、协同自主制导技术、协同飞行控制技术。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实际工程应用为目标,搭建了弹群协同作战的仿真平台,设计了弹群协同作战协同仿真实验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