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常规武器/弹药终点毁伤理论与应用为主题,以战斗部作用原理与毁伤效应为主线,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终点效应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归纳总结了相关的计算模型、试验数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等。全书共八章,依次为绪论、目标易损性与毁伤机理、穿甲效应、杀伤效应、聚能效应、爆炸效应、非致命武器毁伤效应和武器/弹药终点毁伤效能评估。本书对终点效应学的经典内容有所充实和深化,对终点效应学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有所补充和完善,并引入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书从军事背景和军事角度出发,通过数学建模和量化分析来解决有关军事问题,本书是在教学实践和参考相关资料、书籍的基础上编写的,可以作为军事学领域研究者、学习者的参考教材。 本书注重提炼数学建模思想方法,重视数学软件在军事问题中的应用。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篇、案例篇和实战篇。软件篇包括了MATLAB、LINGO和SPSS基础介绍,案例篇通过军事问题描述、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格式,重点介绍了导弹追击目标问题、目标轨迹预测问题、导弹毁伤目标问题、军备竞赛核作战模型、无人机安全飞行问题、火力打击任务分配问题、军事评价问题和军事资源分配问题,实战篇主要研究了军事联合投送问题、军事信息资源的数据分析问题、战场目标估算与定位问题和装备测试任务调度问题。 本书所有例题均配有MATLAB或LINGO源程序,程序设计思路清
本书围绕有限时间控制理论展开,涵盖其定义、稳定判定方法、发展体系及扩展应用。并将该理论用于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方案设计,给出容错控制、跟踪误差性能约束、智能机动博弈、多约束下协同拦截等制导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书面向先进飞行器开展前沿制导控制理论研究,实现理论与工程结合,具鲜明航天应用特色。可作为有限时间控制理论、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工具书,也适用于飞行器设计、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航空磁探仪搜潜原理和反潜机磁探仪战术应用。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由6章组成。部分是航空磁探仪搜潜原理,由第1章~第4章组成,包括地磁场及海洋环境磁场、潜艇磁场、潜艇磁场建模方法。第二部分是航空磁探仪作战应用,由第5章和第6章组成,包括航空磁探仪的作战使用、航空磁探仪搜潜建模方法与仿真分析、反潜机磁探仪对潜艇作战模拟仿真评估方法和关键技术等内容。本书可供从事航空磁探仪研究的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维修工程及相关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理论与技术,内容新颖、丰富、实用。全书共分13章,其中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了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基本概念、模型,设计与分析,试验与评定等。第七章至第十三章围绕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规律,详细地介绍了有关保障性、抢修性等基本概念,维修工程分析及其系统分析方法,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定量要求确定,维修方案,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维修工作分析与确定,装备战场抢修,维修资源的确定与优化,软件保障和软件密集系统保障,以及装备维修管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军队工程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工程院校教学使用,并可供装备(设备)论证、研制、生产、使用、维修等有关方面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为网络空间与电子战领域科技发展报告,由中央军委科技委组织编写。全书共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综合动向分析部分收录了本领域及各个分领域科技发展综述;重要专题分析部分收录了本领域的年度重点、热点事件分析报告;附录部分为本领域科技发展大事记。
本书详细讲解了运载火箭弹道的基本原理及弹道设计方法,逐步引导读者熟悉制导和姿态控制技术,着重论述了摄动制导、显式制导、组合制导等理论知识,在介绍了运载火箭动态特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运载火箭飞行器纵(侧)向动态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坚持 需求牵引,紧盯主题,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的编写原则,旨在深入分析运载火箭这一复杂运动系统的特殊矛盾,建立描述其运动的微分方程,揭示运载火箭运动的客观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本书可以作为高校航天、导航与制导、兵器测试与发射专业方向高年级本科及硕士教材,也可作为航天、导航与制导、总体等方向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对美国隐身轰炸机B-2 项目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重点介绍了项目的研制背景及过程,项目管理、项目费用、武器与升级、作战使用以及未来展望。通过对B-2项目的分析与研究对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为先进防御领域科技发展报告,由中央军委科技委组织编写。全书共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综合动向分析部分收录了本领域及各个分领域科技发展综述;重要专题分析部分收录了本领域的年度重点、热点事件分析报告;附录部分为本领域科技发展大事记。
MIMO雷达技术是下一代阵列雷达系统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学术界、工程界的研究热点。该研究方向不仅有重大的理论和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巨大军用价值和潜在的民用价值,在国防(警戒、火控、侦察)、反恐与救援(穿墙、探地)、农林(气象、遥感)、交通运输(导航、实时监测、无人驾驶)、地质勘探等诸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现有角度估计算法绝大多数都依赖于 MIMO 雷达工作在理想的条件下的假设,如正常收发的天线阵元 高斯、白 特性的噪声、相互正交的发射波形等。由于雷达系统的复杂性任务的多样性以及探测背景的特殊性,在实际应用中MIMO雷达的工作条件往往是非理想的。本书主要研究非理想条件下MIMO雷达目标定位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成8章,主要内容涵盖MIMO雷达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数学基础知识、MIMO雷达定位基础、互耦背景下MIMO雷达角度
本书介绍了隐身伪装的基本概念、侦察与目标探测的技术原理和典型装备、导弹的典型目标特征及隐身技术、导弹地面车辆的典型目标特征及隐身伪装技术、导弹武器的隐身伪装试验评估技术。本书不针对导弹及其隐身伪装技术做专门的理论公式推导,而是直接引用相关定律和工程公式、仿真或试验结果、实际装备应用范例和大量图片来阐述基本原理和工程方法。
本书结合作者团队近年来在机电伺服系统随动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对高端机电装备随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讨论,主要内容包括:机电装备随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机电装备随动系统结构方案设计;机电装备随动系统信息源;机电装备随动系统经典控制策略设计;机电装备随动系统自抗扰控制策略设计;机电装备随动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策略设计;机电装备随动系统滑模控制策略设计;机电装备随动系统智能控制策略设计;机电装备随动系统通信方式;机电装备随动控制器软硬件设计以及机电装备随动控制系统实验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机械电子工程相关专业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机电装备随动系统领域技术管理、科研、生产的人员参考。
本书以地空导弹发射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地空导弹发射系统的相关概念、主要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采用的相关技术。系统介绍了导弹发射方式、发射系统、发射技术、发射场地等基本概念,发射装置的一般组成、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和典型结构,发射控制系统的工作程序、计算机控制发控系统、发控系统数据通信和发控系统配电技术,倾斜发射、弹射发射和垂直发射方式及采用的关键技术等。 本书可作为武器发射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等方向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导弹发射系统研究、设计和试验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使用。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支援措施(ESM)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体制、系统组成、工作坏境、信号处理、数据处理、测试实验、工程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本书内容共十八章,大体上可以分为六个部分:*部分是ESM的基础和背景知识;*部分是ESM的信号处理和参数测量;第三部分是ESM的数据处理;第四部分是ESM系统的性能分析及测试实验;第五部分详细探讨了增批、多径等典型问题的形成机理和解决办法;第六部分对ESM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微多普勒效应是目标本体及其结构组件的微动在目标中心频率周围产生额外的频率调制,包含有目标微动分量几何特征和微动细节等独有特征,有利于提升雷达的目标检测成像识别性能。 本书作为世界系统阐述雷达多普勒效应专著的第2版,除更正了第1版存在的错误外,在原有内容基础上,翔实介绍了多种微多普勒雷达系统架构,增加了雷达多普勒效应在生命特征探测、手势识别、再入飞行器/无人机识别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 本书既可以作为雷达、导航等专业领域的科技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