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了适应我国核电与核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结合四川大学多年核电子学实验课程教学经验而编写的最新核电子学实验教材.全书共12个实验,前9个实验为基础实验,后3个实验为开放实验.附录部分总结了实验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实验中需要用到的课外知识以及实验所用到电路的完整电路原理图.
本教材以压水堆型核电厂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发生后十多年来核安全与反应堆事故分析中的主要课题与重大进展。全书共9章,第1、2章介绍核反应堆安全的基本原则、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及安全功能,说明当前国际核能界对核电厂安全与事故对策的见解与实践;第3章阐述核反应堆瞬态分析基础;第 4章用确定论安全评价法,对压水堆各类设计基准的事故过程进行分析;第5章阐述严重事故(即超设计基准事故)过程、分析方法和事故的处置与对策;第6章介绍安全分析模型建立方法与已获成功应用的典型计算程序;第7章介绍核安全评价中另一种新的系统的工程安全评价技术——概率安全评价法;第8章分析事故情况下放射性物质释放规律、辐射后果及其防护原则;第9章讨论新一代压水堆安全性的改进与发展。 本书是高等学校核能工程系高年
本书共分8章。第1、2章介绍了反应堆中子动力学的基础知识。第3章主要论述了有外中子源条件下中子动力学方程的新解法。第4章论述了无外中子源条件下中子动力学方程的传统解法与新解法。第5、6章介绍了有温度反馈和毒物反馈条件下中子动力学方程的新解法。第7章介绍了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传统的数值解法与新解法。第8章简要介绍了反应堆时空动力学。 书中的新方法特别适用于反应堆运行现场的实时和超时计算,本书可作为反应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涉及核与辐射、化学物质与毒剂、有害生物与生物战剂所造成的各种重大事件称为“核化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在人员密集的城市,危害巨大。 一般居民不熟悉其危害性和防护措施,容易惊慌失措。《城市居民核化生突发事件防护常识》介绍主要的核化生危害特点,公众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常用防护方法,以及如何就医,如何寻求心理帮助等常识。 孙颖浩主编的《城市居民核化生突发事件防护常识》适合城市居民阅读,也可供初级医护人员参考。
日本3月11日大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给日本国民造成了重大灾难,也给我国驻日机构人员和旅日同胞带来了生命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地震引起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灾情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给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并引起临近地区公众的普遍担忧。作为专门从事放射医学研究的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编者们对日本人民此刻遭受的灾难深表同情,对我国驻日机构人员和旅日同胞的安全保持高度关注。为了帮助人们正确应对核电站事故可能的健康影响,我所专家针对此次核事故以短时间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核辐射防护知识问答》由刘超主编,以问答的形式,通俗的语言,对公共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希望为大家的健康安全防护提供帮助。
既不赞同也不反对,本书客观地给出了有关核能知识的基础和相关的拓展阅读,这些知识,只要掌握基础的高中代数知识便可以理解。这些知识包括了生产核能的物理和科技知识,反应堆的设计、核安全、商业核电和核扩散的关系,以及美国为解决核废料问题所作的尝试。书中还包括了,通过对比德国、美国和法国的核政策,美国原子能管理委员会主席HaroldDenton,对美国的商业核电工业提出的质疑。
本标准代替GB/T l3694—1992《a-,β-平板标准源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GB/T l3694—1992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a)标准名称改为《a、p和7平面标准源通用技术条件》; b)增加了8个术语和定义,更改2个术语和定义; c)增加了标准源新品种7个(55Fe 238Pu l291 241Am、57C0 137Cs、60C0 7标准源); d)增加了源的适用范围; e)增加了标准源的结构形式、核纯度检测方法、源效率和源底衬材料; f)增加了推荐使用的7标准源放射性核素及其过滤片的要求; g)修改了标准源的表面发射率推荐范围; h)增加了平面标准源活度的不确定; i)增加了标准源活性面尺寸和源底衬平面外形尺寸; j)增加了标准源的安全性和牢固性; k)增加了标准源说明书。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本标准对应于IEC 60973:1989《锗7射线探测器测试方法》,与IEC 60973:1989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7167—1996{锗7射线探测器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GB/T 7167—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中能量分辨力和探测器窗厚度等部分(见本标准3.16、3.17、3.25); —一删除了锗探测器分类部分(见原标准第3章); ——修改了探测效率部分(见本标准第6章)。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大庆,魏可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7167—1987、GB/T 7167—1996。
《核动力装置用泵》根据核动力装置用泵的特点和种类,有选择、有侧重地编著了本书。在详细介绍离心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核动力装置用的一回路主冷却剂泵、二回路给水泵、凝结水泵和循环水泵,并简要介绍了离心泵之外的其他类型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核动力装置用泵》可作为高等院校核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核动力工作的人员使用和参考。
本书介绍了自溶胶?凝胶法发明以来的工艺进展及近年来溶胶?凝胶法制备材料的*研究成果,系统归纳了溶胶?凝胶过程的基础知识。全书共12章,第1~4章介绍溶胶?凝胶法的基本知识和反应原理;第5~9章分别介绍溶胶?凝胶法制备体积材料、纤维材料、薄膜材料、纳米粉体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第10章介绍计算机模拟情况;第11章介绍已实用的相关产品;第12章介绍溶胶?凝胶过程及产品的分析测量方法。 本书适合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教材及参考书使用,也可作为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以及工厂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包括:起步、奋发图强、下坡路、只顾眼前、冷与热、回头路等。
本书在系统全面地介绍大型压水堆核电厂一、二回路主辅系统、专设安全设施及上述系统主要设备的功能、组成、运行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堆核电厂的调试启动、正常运动与维护、事故时的安全性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全书共分十四章,章概要介绍核电厂经济性、安全性及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特点:第二、三章是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主系统设备的主要辅助系统的描述;第四、五章分述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系统和设备;第六章介绍压水堆核电厂的专设安全设施;第七、八章叙述压水堆核电厂控制、保护、检测系统和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第九章简介压水堆核电厂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第十、十一章阐述压水堆核电厂的调式启动步骤和各种标准运行状态下的有关问题;第十二章是对压水堆核电厂安全性的评价及典型事故分析;第十三、第四章论棕压水准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第2版)》主要叙述了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和一些分析方法,包括核能系统中的基本热力过程、反应堆内材料的选择、堆芯内的热量产生、燃料元件内的导热过程、燃料元件和冷却剂之间的传热过程、流动系统的水力和输热分析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原理。本书的重点是燃料元件内的传热过程、单相流和两相流的热工水力分析。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第2版)》对单相流和两相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由浅入深,推理严谨,并将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与实际的反应堆工程密切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因此是一本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教材。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反应堆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国内部介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放射性核素监测核查技术的专著,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C7BT条约及其核查体系,放射性核素监测核查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要求、监测设备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全书共7章,包括概论、放射性核素的性质和测量原理、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大气气溶胶放射性监测台站及其监测技术、大气放射性稀有气体监测台站及其监测技术、放射性核素实验室、现场视察中的放射性核素监测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禁核试放射性核素核查技术和核试验放射性核素监测技术的研究人员和有关的管理人员及外交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C 776:2006《烧结二氧化铀芯块标准规范》(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C 776:2006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ASTM C 776:2006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在采用ASTM C 776:2006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10266-1998《烧结二氧化铀芯块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 10266-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对“引用标准”按照GB/T 1.1进行了修改,增加引用了EJ/T 689(见第2章); b)增加了放射性核素要求(见3.2.1.1); c)对芯块受晶粒尺寸与孔隙形态的影响程度进行了修改(见3.3.3); d)对“表面裂纹”的数值进行了修改,删除了芯块端部的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核电厂常用材料概述、核电厂重要设备的服役环境、核电厂材料疲劳及疲劳分析、服役环境对材料疲劳影响分析的历史及现状、疲劳试验分析装置、环境对材料疲劳影响参数、疲劳试验大纲及规程、低合金钢材料疲劳试验结果、奥氏体不锈钢疲劳试验结果、疲劳检测及裂纹容限分析等。
本标准参照采用IEC标准IEC 60568—2006,Nuc1ear powerp1ants--Instrumentation important tosafety--In—core instrumentationfor neutron f1uence rate(f1ux)measurements in powerreactors的有关技术内容。 本标准代替GB/T 8995--1988《核反应堆中子注量率测量堆芯仪表》。 本标准与GB/T 8995--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第3章“术语和定义”增加了术语“主要信号”、“附加信号”、“输出误差的限值”和“变换函数”; ——增加了探测器电缆安装的一般原则(见4.8); ——增加了移动式探测器中子注量率测量堆芯仪表的处理功能要求(见6.7); ——增加了第13章“退役”。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文平、刘艳阳、李高、吕渝川。